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抑制藍藻生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對待處理水體進行酸化:向接種后的藻液通入CO2氣體,利用CO2與水反應產生H+的特性對藻液進行酸化,使藻液pH達到一預先設定的酸度;步驟2:連續通氣:酸化處理開始后,在每日的光照期間定時向藻液通氣,至藻液pH達到預先設定的酸度;步驟3:中止通氣:當藻液由通氣前的淺綠色變至接近澄清,葉綠素a的值接近于0,或者抑制效果不隨酸化處理時間發生明顯變化,停止通氣。其中,于步驟2中還包括監測藻液pH及葉綠素a的步驟:每日通氣前對藻液的pH及葉綠素a進行測定。本發明專利技術利用CO2酸化藻類生長環境的方法來抑制藍藻生長,能有效地抑制藍藻的生長,實際操作性強,且不存在二次污染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富營養湖泊治理
,尤其涉及抑制藍藻生長的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口的快速增加和湖泊資源的開發利用而水資源 防治相對不足,湖泊污染日趨嚴重,其中滇池、巢湖和太湖等重點湖泊尤為嚴重。而水華的 爆發則是湖泊嚴重污染的一個主要特征。水華的爆發使得水味變腥發臭、深水層的DO降 低、有毒物質的釋放、影響供水水質及凈水成本的增加、水生生態的變化。其中最易形成水 華、影響范圍最廣、毒性最強的是藍藻門藻類。藍藻是一種原始而古老的藻類原核生物,常 于夏季大量繁殖,腐敗死亡后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在爆發藍藻水華 的湖泊中,占優勢的種群通常為微囊藻屬或魚腥藻屬,此外,微囊藻屬中的銅綠微囊藻所產 生的藻毒素毒性是最大的。因此,關于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去除污染湖泊中的藻類和藻毒素 已成為眾多國內外學者研究的課題。目前最常用的控藻和除藻技術一般可分為化學技術、物理技術和生物技術。化學除藻技術通過向水體投放化學藥物(如硫酸銅和硫酸亞鐵、二氧化溴、一些 廣譜意義上的除草劑等)來控制藻類的生長繁殖。這種方法雖簡便易行、省時省力,但該方 法并不能從根本上改善水質,相反,隨著投加量的越來越多,藥劑品種的不斷更換,對環境 的二次污染也在不斷增加,從而使水質環境形成嚴重的惡性循環。物理除藻技術目前在許多供飲用水水域(如水庫)應用的比較多,主要包括黏土 絮凝除藻、微濾膜和活性炭除藻、機械法和挖泥法除藻等。而且利用活性炭去除微囊藻毒素 (MC)也是目前各自來水公司比較常用的方法。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減少已積累在表 層底泥中的TN和TP,但易破壞底泥中的有聚集氮磷功能的微生物及其生存環境,致使大部 分氮磷無法被聚積于湖泊底部,而溶解于湖水中。生物除藻技術利用培育的生物或培養、接種的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污染物進 行轉化、降解及轉移作用,從而使水體環境健康得到恢復。但運用這種方法有可能造成意想 不到的二次污染。如中國專利(公開號CN101134623)提出了一種抑制藍藻生長綜合治理 污染水質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受污染的水域上,用浮標式圍欄圈成“蓮池”,將“蓮池”拋 錨固定在水面上,在“蓮池”中種養水葫蘆;控制水葫蘆繁殖數量,及時打撈“相對過剩”的 水葫蘆;將打撈“相對過剩”的水葫蘆,可用于新增“蓮池”種養繁殖,也可經厭氧發酵生產 沼氣,作為新能源原料。該方法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湖水中的氮磷含量,但是如何打撈 長滿為患的水葫蘆卻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以上三種傳統的方法治理水華的出發點是以藻類為直接對象(物理方法除藻、化 學藥劑殺藻)或間接對象(生物方法除N、P)進行控制和去除。這些傳統方法在短期均達 到除藻的目的,但從長遠來看,這些方法顯示出來的弊端使之無法成為除藻的有效方法。因 此,尋求一種有效而有利的控藻方法是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主題。目前眾多學者大都圍繞藻類生長的影響因素進行抑藻的研究。藻類生長的影響因素包括光照、溫度、pH、營養鹽、CO2等條件,而溫度、氮磷比、pH值被認為是影響微囊藻生長 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環境因子。同其他影響因素一樣,關于PH對藻類生長的影響已被人們 研究得較為透徹,研究認為各種藻類生長都有它適合的PH值范圍,pH影響藻類的生長繁殖 速度,進而影響到種類的演替;PH對于浮游植物的組成和規模均產生一定的影響,一般而 言,藍藻偏好較高的PH值。然而在這些試驗過程中改變pH值的方式均為使用NaOH、HCl等 化學試劑,且大都以改變PH的初始值為對比條件來得到不同的抑制程度。這對于利用改變 PH為條件抑制藻類生長的原理來治理實際污染的湖泊而言缺乏實際操作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在于提供,不需要使用酸堿化學試劑,便可 有效而有利的抑制富營養湖中藍藻的生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出,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 對待處理水體進行酸化向接種后的藻液通入CO2氣體,利用CO2與水反應產生H+的特性對 藻液進行酸化,使藻液PH達到一預先設定的酸度;步驟2 連續通氣酸化處理開始后,在 每日的光照期間定時向藻液通氣,至藻液PH達到預先設定的酸度;步驟3 中止通氣當藻 液由通氣前的淺綠色變至接近澄清,葉綠素a的值接近于0,或者抑制效果不隨酸化處理時 間發生明顯變化,停止通氣。其中,于步驟2中還包括監測藻液PH及葉綠素a的步驟每日通氣前對藻液的pH 及葉綠素a進行測定。其中,于步驟1中,所述預先設定的酸度為pH在6.5以下,較佳地,所述預先設定 的酸度為PH值在6. 0 6. 5之間。其中,于步驟2中,每日的通氣頻率取決于藻液在光照期間pH的變化,若通氣前實 測PH值減去設定pH值的差值大于0. 2以上,則增加通氣頻率,使藻液的pH在光照期間與 設定的PH兩者最大差值小于0. 2。其中,于步驟2中,隨著pH的不斷降低,增大氣體流速。其中,于步驟1中,當水中藻體開始進入對數生長期時,向接種后的藻液通入CO2 氣體。其中,于步驟1中,若欲使藻液中藍藻失活,則將水體酸化至pH≤6. 0 ;若只需藻 液中藍藻在一段時間內停止生長,則將水體酸化至pH在6. 5左右。其中,于步驟3中,抑制效果不隨酸化處理時間發生明顯變化為藻液的顏色不再 發生明顯變化或葉綠素a的值趨于穩定。其中,每日于光合作用期間通氣,通氣頻率為2 4次/日。較佳地,每日通氣頻率為2 4次/日(每日光照期間每次通氣處理的時間間隔應 大約一致,并盡量使其在光照期間平均分布。如若通氣頻率為4次,從早上7點進行通氣, 那么應每隔3或4個小時進行通氣)。并且,于步驟2中,隨著pH的不斷降低,應增大氣體流速,以使pH在短時間內(30 分鐘之內)達到設定的酸度水平。具體地說,欲使PH由大于6. 5的值降至6. 5,一般用40ml/ min左右的流速進行通氣;若欲再使pH降至6.0,則需將流速增高至SOml/min左右;而若使 pH由6. O降至5. 5,則需將流速增至100ml/min以上。另外,于步驟1中,水中藻體一開始進入對數生長期,便向接種后的藻液通入CO2 氣體,效果最佳;于穩定期通入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較對數期較差。本 專利技術的效果本專利技術的方法利用CO2酸化藻類生長環境的方法來抑制藍藻生長,能夠有效地抑 制藍藻的生長,實際操作性強,且不存在二次污染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抑制藍藻生長方法的步驟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中空白槽和酸化槽的葉綠素a隨時間變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中空白槽和酸化槽的葉綠素a隨時間變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3中空白槽和酸化槽的葉綠素a隨時間變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研究摒棄了傳統的使用酸堿試劑來調節pH的方法,通過不同的CO2通氣量得到 不同的PH,進而考察不同pH對銅綠微囊藻生長的影響,抑制水中藍藻的生長。圖1為本專利技術抑制藍藻生長方法的步驟圖,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所提出的利用CO2 抑制藍藻生長的方法如下步驟1 對待處理水體進行酸化向接種后的藻液通入CO2氣體,利用CO2與水反應 產生H+的特性對藻液進行酸化,使藻液pH達到一預先設定的酸度;步驟2 連續通氣酸化處理開始后,在每日的光照期間定時向藻液通氣,至藻液 PH達到預先設定的酸度;步驟3 中止通氣當藻液由通氣前的淺綠色變至接近澄清,葉綠素a的值接近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抑制藍藻生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對待處理水體進行酸化:向接種后的藻液通入CO↓[2]氣體,利用CO↓[2]與水反應產生H↑[+]的特性對藻液進行酸化,使藻液pH達到一預先設定的酸度;步驟2:連續通氣:酸化處理開始后,在每日的光照期間定時向藻液通氣,至藻液pH達到預先設定的酸度;步驟3:中止通氣:當藻液由通氣前的淺綠色變至接近澄清,葉綠素a的值接近于0,或者抑制效果不隨酸化處理時間發生明顯變化,停止通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抑制藍藻生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 對待處理水體進行酸化向接種后的藻液通入CO2氣體,利用CO2與水反應產生 H+的特性對藻液進行酸化,使藻液pH達到一預先設定的酸度;步驟2 連續通氣酸化處理開始后,在每日的光照期間定時向藻液通氣,至藻液pH達 到預先設定的酸度;步驟3 中止通氣當藻液由通氣前的淺綠色變至接近澄清,葉綠素a的值接近于0,或 者抑制效果不隨酸化處理時間發生明顯變化,停止通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藍藻生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驟2中還包括監測藻 液PH及葉綠素a的步驟每日通氣前對藻液的PH及葉綠素a進行測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藍藻生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驟1中,所述預先設 定的酸度為PH在6. 5以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抑制藍藻生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先設定的酸度為 PH值在6.0 6. 5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藍藻生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驟2中,每日的通氣 頻率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傳平,郝春博,王欣,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11[中國|北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