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互聯網
,尤其涉及一種數據傳輸、接收的方法及系統及路由器
技術介紹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網絡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到了 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互聯網也在使用過程中暴露了越來越多的問題。互聯網設計之 初,只考慮了固定的可信任的終端,不支持終端移動性,也沒有內在的安全保障機制。 隨著3G(第三代移動通訊技術)、后3G、4G (第四代移動通訊技術)等無線技術的發展, 互聯網對移動終端的支持成為越來越緊迫的課題。同時,隨著互聯網應用范圍的擴大, 安全問題也更加突出,這些問題在現有的互聯網技術框架下已經很難解決。TCP/IP(傳輸控制協議/因特網互聯協議)協議是互聯網的基礎。IP地址具有 身份和位置的雙重屬性,是互聯網無法支持移動性的根源。作為終端的身份屬性,IP地 址在終端移動過程中不能改變,否則TCP和UDP(用戶數據報協議)等上層業務連接會 隨著地址的改變而中斷;作為終端的位置屬性,IP地址在終端移動過程中必須改變(地 址必須具有當前所在的子網前綴),否則路由器無法把數據包正確地轉發到終端。同時, IP地址的雙重屬性也是互聯網的安全性得不到根本解決的原因所在。由于IP地址必須包 含終端的位置屬性,所以移動終端無法分配到固定的IP地址,因此在互聯網上無法根據 IP地址確定黑客等攻擊者的身份。這是當前互聯網上攻擊、詐騙和濫用等安全問題得不 到解決的根本原因。針對IP地址具有雙重屬性的缺陷,業界在研究多種基于身份和位置分離的下一 代網絡技術,如LISP(位置標識與身份標識分離的網絡)、HIP(主機標識協議)和一體 化網絡等。這些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數據傳輸方法,應用于基于接入標識(AID)與路由標識(RID)分離的網絡系統中,包括:源終端向目的終端發送第一數據包,將源終端的AID和目的終端的AID分別作為該第一數據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源路由器接收到第一數據包后,根據目的終端的AID查詢得到目的終端所屬的目的路由器的RID,將源終端和目的終端的AID與第一數據包的數據內容一起重新封裝為第二數據包的數據凈荷,將源路由器的RID和目的路由器的RID分別作為該第二數據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源路由器通過骨干網將該第二數據包發送到目的路由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數據傳輸方法,應用于基于接入標識(AID)與路由標識(RID)分離的網絡系 統中,包括源終端向目的終端發送第一數據包,將源終端的AID和目的終端的AID分別作為該 第一數據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源路由器接收到第一數據包后,根據目的終端的AID查詢得到目的終端所屬的目的 路由器的RID,將源終端和目的終端的AID與第一數據包的數據內容一起重新封裝為第 二數據包的數據凈荷,將源路由器的RID和目的路由器的RID分別作為該第二數據包的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源路由器通過骨干網將該第二數據包發送到目的路由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路由器對收到的該第二數據包進行解封裝,并經重新封裝后恢復為該第一 數據包,將該第一數據包發送給目的終端。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統中的終端的AID均為全網唯一。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路由器根據目的終端的AID,查詢 AID-RID映射信息,得到目的終端所屬的目的路由器的RID,所述AID-RID映射信息為 RID與該RID所標識的ASN下屬的全部終端的AID的對應關系。5.—種數據傳輸系統,包括源終端、目的終端、源路由器和目的路由器,其中所述源終端,用于向目的終端發送第一數據包,將源終端的AID和目的終端的AID分別作為該第一數據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述源路由器,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數據包后,根據目的終端的AID查詢得到目的終 端所屬的目的路由器的RID,將源終端和目的終端的AID與第一數據包的數據內容一起 重新封裝為第二數據包的數據凈荷,將源路由器的RID和目的路由器的RID分別作為該 第二數據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并通過骨干網將該第二數據包發送到目的路由器。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路由器,用于對收到的該第二數據包進行解封裝,并經重新封裝后恢復為 該第一數據包,將該第一數據包發送給目的終端。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系統中的終端的AID均為全網唯一。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路由器根據目的終端的AID,查詢 AID-RID映射信息,得到目的終端所屬的目的路由器的RID,所述AID-RID映射信息為 RID與該RID所標識的ASN下屬的全部終端的AID的對應關系。9.一種數據接收方法,應用于基于AID與RID分離的網絡系統中,包括目的路由器接收到源路由器發送的第二數據包后,對接收到的第二數據包進行解封 裝,所述第二數據包的數據凈荷中封裝有源終端的AID、目的終端的AID和數據信息;目的路由器將解封裝出的數據信息作為數據內容封裝為第三數據包的數據凈荷,將 源終端的AID和目的終端的AID分別作為該第三數據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述目的路由器將該第三數據包發送給目的終端。10.—種數據接收系統,應用于基于AID與RID分離的網絡系統中,包括源路由 器、目的路由器和目的終端,其中所述源路由器,用于向目的路由器發送第二數據包;所述目的路由器,用于在接收到源路由器發送的第二數據包后,對接收到的第二數 據包進行解封裝,所述第二數據包的數據凈荷中封裝有源終端的AID、目的終端的AID 和數據信息;將解封裝出的數據信息作為數據內容封裝為第三數據包的數據凈荷,將源 終端的AID和目的終端的AID分別作為該第三數據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并將該第三 數據包發送給所述目的終端。11.一種數據傳輸方法,應用于基于AID與RID分離的網絡系統中,包括源終端向目的終端發送第一數據包,將源終端的AID和目的終端的AID分別作為該 第一數據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源接入支持節點(ASN)收到該第一數據包后,根據目的終端的AID查詢得到目的終 端所屬的目的ASN的RID,將源終端和目的終端的AID與第一數據包的數據內容一起重 新封裝為第二數據包的數據內容,將本ASN的RID和目的ASN的RID分別作為該第二 數據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該源ASN通過廣義轉發平面將該第二數據包發送到目的ASN。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ASN對收到的該第二數據包進行解封裝,并經重新封裝后恢復為該第一數 據包,將該第一數據包發送給目的終端。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統中的終端的AID均為全網唯一。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ASN從映射轉發平面的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中或在本地查詢AID-RID映射 信息,得到目的終端所屬的目的ASN的RID。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ID-RID映射信息為RID與該RID所標識的ASN下屬的全部終端的AID的對應關系。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ID為該RID所標識的ASN的 IPv4地址。17.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ASN經由接入網,從所述源終 端接收所述第一數據包。18.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ASN在封裝所述第二數據包 時,采用傳輸控制協議(TCP)數據包的封裝格式或用戶數據報協議(UDP)數據包的封裝 格式。19.一種數據傳輸系統,包括源終端、目的終端、源ASN和目的ASN,其中 所述源終端,用于向所述目的終端發送第一數據包,將源終端的AID和目的終端的AID分別作為該第一數據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述源ASN,用于在收到該第一數據包后,根據目的終端的AID查詢得到目的終端 所屬的目的ASN的RID,將源終端和目的終端的AID與第一數據包的數據內容一起重新 封裝為第二數據包的數據內容,將本ASN的RID和目的ASN的RID分別作為該第二數 據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并通過廣義轉發平面將該第二數據包發送到所述目的ASN。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ASN,用于對收到的該第二數據包進行解封裝,并經重新封裝后恢復為該第一數據包,將該第一數據包發送給目的終端。21.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系統中的終端的AID均為全網唯一。22.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還包括映射轉發平面,該映射轉發平面中包含ILR,該ILR用于存儲AID-RID 映射信息;所述源ASN從ILR或在本地查詢AID-RID映射信息,得到目的終端所屬的目的ASN 的 RID。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AID-RID映射信息為R...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韞暉,黃兵,江華,
申請(專利權)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94[中國|深圳]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