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手動杠桿式漲管器,整個漲管器包括一兩頭成階梯柱狀結構的漲頭和兩手柄;其中漲頭由結構相同、上下對稱設置的上漲管和下漲管合在一起組成,所述上、下漲管合起后在前側自由面相接,在后側線接觸并在該連接處形成一朝外的三角凹槽,所述漲頭內靠后側設置有若干個連接上、下漲管的銷子;所述兩手柄分別通過一定位塊設置在上漲管和下漲管的外側,兩手柄頭部各連接一拉桿,兩拉桿通過一穿過上、下漲管的拉簧將上、下漲管連接在一起。總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克服了現有手動及液壓漲管器存在的弊端,具有結構簡單緊湊、攜帶方便、成本低的特點。(*該技術在2019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適用于制冷安裝、維護的漲管工具,特別是一種手動 杠桿式漲管器。
技術介紹
目前,漲管器有手動漲管器和液壓漲管器兩種。其中手動漲管器 結構由握持部及一帶錐度的壓頭組成,在使用時采用硬擠壓方法,把 帶有錐度的壓頭壓入管子從而將管子漲開,該結構手感重、操作費力、 攜帶不很方便。而液壓漲管器雖然漲管速度快,但配件多,占用空間 大,對配件間的密封性及精度的要求都很高,制作成本太高,不利于 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克服現有手動及液壓漲管器的上述弊端,本專利技術創造提供了一 種結構簡單緊湊、攜帶方便、成本低的手動杠桿式漲管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手動杠桿式漲管器,其特征在于整個漲管器包括一兩頭成 階梯柱狀結構的漲頭和兩手柄;其中漲頭由結構相同、上下對稱設置 的上漲管和下漲管合在一起組成,所述上、下漲管合起后在前側自由 面相接,在后側僅在管壁側線接觸并在該連接處形成一朝外的三角凹 槽,所述漲頭內靠后側設置有若干個連接上、下漲管的銷子;所述兩 手柄分別通過一定位塊設置在上漲管和下漲管的外側,兩手柄頭部各連接一拉桿,兩拉桿通過一穿過上、下漲管的拉簧將上、下漲管連接 起來。上述兩手柄與上、下漲管的連接為一可旋轉式結構,該結構包括一內部中空的"T"形接頭,"T"形接頭的尾部與手柄活動連接,頭 部穿過手柄、定位塊并與對應的上漲管或下漲管螺紋連接,所述拉桿 設置在"T"形接頭的內孔尾部,所述拉簧兩頭連接兩拉桿頭部將上、 下漲管連接在一起。上述定位塊后側面上設置一手柄限位結構,其包括定位球、彈簧 和限位螺母組成。上述每個手柄上均套有護套。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是杠桿作用,利用兩手柄的合攏轉動帶動 上、下漲管相對雙方在后側線接觸的連接線為支點發生轉動,從而使 上漲管和下漲管在前側的接觸面張開,使漲頭兩側的階梯柱狀結構的 直徑變化而增大,從而將套在某一階梯柱狀段的管子漲開。在此,為 使漲管器適用多種擴管范圍,本技術的漲頭兩頭均為一階梯柱狀 結構,且各階梯柱狀段的直徑均不相同,可應用于不同直徑規格的擴管操作。另外,為節省空間便于攜帶,本技術的手柄與上、下漲管的 連接為一可旋轉式結構,在不使用時,手柄可繞"T"形接頭尾部旋 轉90° ,使其剛好位于漲頭的上部,從而使整個漲管器占用的空間 得以成倍的縮小,便于攜帶。此外,為避免手柄在工作位置時發生轉 動影響操作,在定位塊后側面上設置一手柄限位結構。總之,本技術大大地簡化了零件的數量,且擴管范圍又包含 了常用的多種規格,具有制作成本低、攜帶使用方便的特點。附圖說明圖l、本技術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2、本技術圖1的左視圖; 圖3、本技術兩手柄收攏時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和2所示, 一種手動杠桿式漲管器,整個漲管器包括一兩 頭成階梯柱狀結構的漲頭1和兩手柄21、 22。其中漲頭1由結構相同、上下對稱設置的上漲管11和下漲管12 合在一起組成,所述上、下漲頭11、 12合起后在前側自由面相接111, 在后側僅在管壁側線接觸112并在該連接處形成一朝外的三角凹槽 113。所述漲頭內靠后側設置有若干個連接上、下漲管ll、 12的銷子 13,本實施方式中采用兩個,該銷子13在工作中給上、下漲管ll、 12起定位導向的作用。所述手柄21通過一定位塊3設置在上漲管11 外側,手柄22通過一定位塊3設置在下漲管12外側,兩手柄頭部各 連接一拉桿4,兩拉桿4通過一穿過上、下漲管ll、 12的拉簧5連 接在一起。兩手柄21、 22尾部均套有護套211,可有效改變操作時 的手感。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是杠桿作用,利用擠壓手柄21、 22帶動 上漲管11和下漲管12以雙方在后側線接觸112的連接線為支點發生 轉動,從而使上漲管11和下漲管12在前側的接觸面111張開,使漲頭1兩側的階梯柱狀結構的直徑變化而增大,從而將套在某一階梯柱 狀段的管子漲開。在此,為使漲管器適用多種擴管范圍,本技術 的漲頭1兩頭均為一階梯柱狀結構,且各階梯柱狀段的直徑均不相 同,可應用于不同直徑的擴管操作。另外,為節省空間便于攜帶,本技術的手柄21、 22與上、 下漲管11、 12的連接為一可旋轉式結構該結構包括一內部中空的"T" 形接頭6, "T"形接頭6的尾部與手柄21 (或22)活動連接,頭部 穿過手柄21 (或22)、定位塊3并與對應的上漲管11或下漲管12螺 紋連接,所述拉桿4設置在"T"形接頭6的內孔尾部,所述拉簧5 兩頭穿過"T"形接頭6的內孔連接兩拉桿4頭部將上、下漲管11、 12連接在一起。在不使用時,手柄21、 22可繞"T"形接頭6旋轉 90° ,使其剛好位于漲頭1的上部,從而使整個漲管器占用的空間得 以成倍的縮小,便于攜帶。此外,為避免手柄21、 22在工作位置時 發生轉動影響操作,在定位塊后側面上設置一手柄限位結構,該結構 包括定位球71、彈簧72和限位螺母73組成。總之,本技術克服了現有手動及液壓漲管器的弊端, 一方面 大大地簡化了漲管器零件的數量,同時擴管范圍包含了常用的多種規 格,具有制作成本低、攜帶使用方便的特點。上述實施方式僅供說明本技術之用,而非對本技術的限 制,有關
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技術的精神和范圍 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 屬于本技術的范疇。權利要求1、一種手動杠桿式漲管器,其特征在于整個漲管器包括一兩頭成階梯柱狀結構的漲頭和兩手柄;其中漲頭由結構相同、上下對稱設置的上漲管和下漲管合在一起組成,所述上、下漲管合起后在前側自由面相接,在后側僅在管壁側線接觸并在該連接處形成一朝外的三角凹槽,所述漲頭內靠后側設置有若干個連接上、下漲管的銷子;所述兩手柄分別通過一定位塊設置在上漲管和下漲管的外側,兩手柄頭部各連接一拉桿,兩拉桿通過一穿過上、下漲管的拉簧將上、下漲管連接在一起。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動杠桿式漲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手柄與上、下漲管的連接為一可旋轉式結構,該結構包括一內部中空的"T"形接頭,"T"形接頭的尾部與手柄活動連接,頭部穿 過手柄、定位塊并與對應的上漲管或下漲管螺紋連接,所述拉桿設置 在"T"形接頭的內孔尾部,所述拉簧兩頭連接兩拉桿頭部將上、下 漲管連接在一起。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手動杠桿式漲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塊后側面上設置一手柄限位結構,其包括定位球、彈簧和限 位螺母組成。4、 如權利要求1 、 2或3任一權項所述的一種手動杠桿式漲管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手柄上均套有護套。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手動杠桿式漲管器,整個漲管器包括一兩頭成階梯柱狀結構的漲頭和兩手柄;其中漲頭由結構相同、上下對稱設置的上漲管和下漲管合在一起組成,所述上、下漲管合起后在前側自由面相接,在后側線接觸并在該連接處形成一朝外的三角凹槽,所述漲頭內靠后側設置有若干個連接上、下漲管的銷子;所述兩手柄分別通過一定位塊設置在上漲管和下漲管的外側,兩手柄頭部各連接一拉桿,兩拉桿通過一穿過上、下漲管的拉簧將上、下漲管連接在一起。總之,本技術克服了現有手動及液壓漲管器存在的弊端,具有結構簡單緊湊、攜帶方便、成本低的特點。文檔編號B25G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手動杠桿式漲管器,其特征在于:整個漲管器包括一兩頭成階梯柱狀結構的漲頭和兩手柄;其中漲頭由結構相同、上下對稱設置的上漲管和下漲管合在一起組成,所述上、下漲管合起后在前側自由面相接,在后側僅在管壁側線接觸并在該連接處形成一朝外的三角凹槽,所述漲頭內靠后側設置有若干個連接上、下漲管的銷子;所述兩手柄分別通過一定位塊設置在上漲管和下漲管的外側,兩手柄頭部各連接一拉桿,兩拉桿通過一穿過上、下漲管的拉簧將上、下漲管連接在一起。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友榮,
申請(專利權)人:蔣友榮,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3[中國|浙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