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防治枸杞病蟲害的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被稱為“枸杞癌癥”的病蟲害——枸杞紅癭蚊的防治裝置,該裝置為以枸杞樹行為中線、在枸杞樹行兩側覆蓋與枸杞樹行等長的長條帶狀的膜;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簡便易行、切實有效、直觀可靠、準確無誤、可操作性強、適應范圍廣、成本低廉、無農藥殘留、易于枸杞生產中的技術人員和廣大農戶掌握、可以防治枸杞紅癭蚊。(*該技術在2019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防治枸杞病蟲害的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被稱為“枸杞癌癥” 的病蟲害一枸杞紅癭蚊的一種防治枸杞紅癭蚊的裝置。
技術介紹
枸杞,是寧夏特色優勢農產品,居“五寶”之首,枸杞產業是寧夏的戰略性主導產 業。長期以來,寧夏枸杞子一直以品質純正、產量豐盈而居全國之冠。其主要功能是潤肺、 清肝、滋腎、益氣、生精、助陽、補虛勞、強筋骨、祛風、明目。隨著枸杞栽培面積的逐年擴大、 產業的深度發展及國際貿易“綠色技術壁壘”的日益提高,對枸杞果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枸杞紅癭蚊是枸杞毀滅性害蟲,危害極為嚴重,防治難度極大,被稱為“枸杞癌 癥”。枸杞生產中,關于枸杞紅癭蚊的有效防治技術極為匱乏,長期依賴農藥防治。枸杞紅 癭蚊的危害及其農藥防治,嚴重制約著枸杞 果品的產量和質量。枸杞紅癭蚊世代發育過程, 是通過在土壤中發育和在枸杞植株上花果中的危害而交替進行的,一生當中的大部分時期 蟲體都藏匿不外露,僅有春季4月10日至5月10日羽化出土后、產卵前的成蟲集中處于近 1個月的短暫暴露期。地上生活的蟲體包被于枸杞的花果中,受到了子房壁較好的屏蔽保護 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內吸性農藥,傳統農藥“滅火式”噴霧防治農藥難以接觸蟲體,不僅防 效低略,還伴隨著枸杞減產和嚴重的農藥投入浪費。長期的農藥防治,形成了對中、高毒農藥的深度依賴,導致了紅癭蚊抗藥性的逐步 形成和不斷增強,防治費用居高不下,防治效果無法提高,產生了廣泛的農藥殘留污染問 題,制約著枸杞藥材質量的提升。因此,枸杞紅癭蚊的發生規律和危害特點決定了傳統農 藥防治往往是在枸杞受害后被動地“治”,難以做到紅癭蚊危害發生前主動地“防”,形成了 目前枸杞紅癭蚊常發成災的不利局面,始終未得以根本解決,防治形勢嚴峻。長期的農藥防 治,還產生了極為嚴重的農藥殘留問題,農藥防治產生的殘留污染問題,已到了令人擔憂的 地步,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制約著枸杞產業的發展進程。采用無污染的防治技術解決枸 杞紅癭蚊的危害及其農藥防治問題,是枸杞現代化發展的客觀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簡便易行、切實有 效、直觀可靠、準確無誤、可操作性強、適應范圍廣、成本低廉、無農藥殘留、易于枸杞生產中 的技術人員和廣大農戶掌握的、可以防治枸杞紅癭蚊的一種防治枸杞紅癭蚊的裝置。本技術通過如下方式實現—種防治枸杞紅癭蚊的裝置,其特征是該裝置為以枸杞樹行為中線、在枸杞樹行 兩側覆蓋的與枸杞樹行等長的長條帶狀的膜;所述膜的寬度為枸杞樹冠下超出冠幅在地面垂直投影外側8 20cm ;所述膜為微膜、農膜或除草膜,其厚度為0. 008mm至0. 016mm。本技術有如下效果1)結構簡單、防治效果高本技術提供的裝置為以枸杞樹行為中線、在枸杞 樹行兩側覆蓋的與枸杞樹行等長的長條帶狀的膜,是利用枸杞田間覆膜裝置的封閉窒息作 用,對枸杞紅癭蚊春季羽化出土后的成蟲進行封閉窒息防治,防治效果達90%以上。2)使用、操作方便本技術提供的裝置根據枸杞紅癭蚊成蟲羽化出土后、上 樹產卵危害的發育進程,在果實受害前,通過覆膜裝置的封閉窒息作用,在枸杞產量不受損 失的前提下主動地“防”,將紅癭蚊成蟲封殺于地面膜下,達到防治目的,該裝置實施的時間 為每年的4月5日至當年的5月15日前后。3)材料簡單本技術用的膜裝置材料為微膜、農膜、除草膜,覆膜裝置厚度為 0. 008mm 至 0. 016mm。4)直觀可靠、準確無誤、可操作性強、適應范圍廣本技術提供的裝置在田間 實施時,以樹行為中線,在樹行兩側同時開始覆膜,范圍為枸杞樹冠下超出冠幅在地面垂直 投影外側8至20cm處,將兩側膜靠近樹行的內側邊,拉攏疊連到一起,重疊寬度5至10cm, 并用土壓實。兩側膜靠近行間的外側邊,埋入預先挖好的小溝內,以土壓實。行間留走道。5)本技術提供一種防治枸杞紅癭蚊的田間裝置,改變以往農藥防治技術策 略,排除農藥防治針對枸杞紅癭蚊幼蟲危害期進行的樹冠“滅火式”噴霧的傳統做法,以枸 杞紅癭蚊羽化出土后的成蟲為防治對象,在果實受害前、枸杞產量不受損失的前提下主動 地“防”,將紅癭蚊成蟲封閉窒息于裝置的膜下,達到防治目的。通過裝置的實施,對枸杞紅 癭蚊的防治效果達90%以上,有效防治了“枸杞癌癥”,汰除了有機磷等中高毒、高殘留農藥 的使用,結束了枸杞紅癭蚊的農藥防治歷史,全年防治成本減少50 60元/畝,有效減少 了農藥殘留,提高了對田間瓢蟲自然天敵種群的安全性,為全面提升枸杞藥材質量奠定了 技術基礎。裝置的實施后,地膜覆蓋的增溫、保墑作用,實現枸杞增產5%以上,減少了枸杞 生長期灌水1次,節約了農業用水。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6)該裝置是利用枸杞田間覆膜裝置的封閉窒息作用,以枸杞紅癭蚊羽化出土后的 成蟲為防治對象,在春季成蟲羽化出土前,集中1.5個月在枸杞田間設置覆膜裝置,對枸杞 紅癭蚊春季羽化出土后的成蟲進行封閉窒息防治,切斷并阻止枸杞紅癭蚊成蟲上樹產卵危 害的發育進程,在果實受害前、枸杞產量不受損失的前提下主動地“防”,將紅癭蚊成蟲封殺 于地面膜下,達到防治目的,防治效果達90%以上。解決了被稱為“枸杞癌癥”的枸杞紅癭 蚊的危害及其農藥防治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圖1的使用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一種防治枸杞紅癭蚊的裝置,如圖1所示該裝置為以枸杞樹行為中線、在枸杞樹 行兩側覆蓋的與枸杞樹行等長的長條帶狀的膜1,該膜1的寬度為枸杞樹冠下超出冠幅在 地面垂直投影外側8 20cm,該膜1為微膜、農膜或除草膜,其厚度為0. 008mm至0. 016mm。該裝置是在每年的4月5日前,于枸杞紅癭蚊越冬代成蟲羽化出土前,開始設置覆膜裝置,在裝置設置前,枸杞茨園完成修剪、清園、鏟園和基施肥,去除地表的大土塊和雜 草、雜物,保持田地平整。如圖2所示覆膜1裝置材料為微膜、農膜、除草膜,覆膜裝置厚度 為0. 008mm至0. 016mm。設置覆膜1裝置時,以樹行2為中線,在樹行兩側同時設置覆膜裝 置,范圍為枸杞樹冠下超出冠幅在地面垂直投影外側8至20cm處,將兩側膜靠近樹行的內 側邊,拉攏疊連到一起,重疊寬度5至10cm,并用土壓實。兩側膜靠近行間的外側邊,埋入預 先挖好的小溝4內,以土壓實。行間留走道。裝置設置中,輕拿、輕放、輕拖,使膜面緊貼地 面,膜兩邊及膜面隔一定間距用土壓實,以防風刮破碎。于5月15日后、成蟲羽化結束時撤 離覆膜裝置。覆膜裝置設置中的配套措施為先施肥、后設置。 該裝置,半機械化栽培枸杞田的覆膜裝置規格,為120cm寬、與枸杞樹行等長的長 條帶狀;人工密植栽培枸杞田的覆膜裝置規格,為90cm寬、與枸杞樹行等長的長條帶狀。田 間設置裝置時,以樹行為中線,在樹行兩側同時設置覆膜裝置,范圍為枸杞樹冠下超出冠幅 在地面垂直投影外側8至20cm處,將兩側膜靠近樹行的內側邊,拉攏疊連到一起,重疊寬度 5至10cm,并用土壓實。兩側膜靠近行間的外側邊,埋入預先挖好的小溝內,以土壓實。行間 留走道。集中1.5個月在枸杞田間設置覆膜裝置,通過裝置的封閉窒息作用,將紅癭蚊成蟲 封殺于裝置的膜下,切斷并阻止枸杞紅癭蚊成蟲上樹產卵危害的發育進程,在果實受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治枸杞紅癭蚊的裝置,其特征是:該裝置為以枸杞樹行為中線、在枸杞樹行兩側覆蓋的與枸杞樹行等長的長條帶狀的膜(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鋒,李秋波,王春良,孫海霞,劉春光,李德家,馬建國,李振永,王勁松,劉冬梅,陳潔,黃博,
申請(專利權)人:李鋒,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64[中國|寧夏]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