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道路清掃車的噴水機構,屬于環衛設施技術領域。道路清掃車包括垃圾收集箱,噴水機構包括設置在垃圾收集箱上的水箱、水泵、取水管、出水管、第一、第二引水管和第一、第二噴頭,水泵安裝在垃圾收集箱壁體上,由線路與設在清掃車的駕駛室內的控制器連接,取水管的一端與水箱連接,另端與水泵的進水口連接,出水管的一端與水泵的出水口連接,另端與第一、第二引水管的一端連接,第一引水管的中部敷設在垃圾收集箱的一側的上沿內壁上,第一引水管的另端與第一噴頭連接,第二引水管的中部敷設在垃圾收集箱另一側的上沿內壁上,第二引水管的另端與第二噴頭連接。優點:降低塵埃的飛揚程度,減少對過往行人的影響和避免由塵埃引起的二次污染。(*該技術在2019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環衛設施
,具體涉及一種道路清掃車的噴水機構。技術背景不論是中國技術專利授權公告號CN2484349Y介紹的清掃車的清掃傳動機,還 是CN200974963Y推薦的道路清掃車的清掃傳動機構,或是CN101130945A披露的清掃車 的清掃傳動機構,等等,均未給出如何避免在清掃過程中出現塵埃飛揚的技術啟示。業界 所知,由于滾動掃帚的位置處于垃圾收集箱內即被垃圾收集箱遮護而并不會在工作過程中 產生塵埃彌漫的情形,然而因一對盤形掃帚的位置處于外部,故在清掃過程中往往存在揚 塵嚴重的情形,既對過往行人產生不利影響,又易引起二次污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能保障清掃車在清掃過程中有效地降低揚塵程度而 藉以減少對過往行人影響及避免二次污染的道路清掃車的噴水機構。本技術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 一種道路清掃車的噴水機構,所述的道路清掃 車包括一配備有滾動掃帚、 一對盤形掃帚和一對前輪的垃圾收集箱,所述的噴水機構包括 設置在垃圾收集箱上的水箱、 一水泵、取水管、出水管、第一、第二引水管和第一、第二 噴頭,水泵安裝在所述垃圾收集箱壁體上,由線路與設在清掃車的駕駛室內的控制器連接, 取水管的一端與所述水箱連接,另一端與水泵的進水口連接,并且在取水管的管路上設置 有閥,出水管的一端與水泵的出水口連接,另一端通過三通接頭與第一、第二引水管的一 端連接,第一引水管的中部敷設在垃圾收集箱的一側的上沿內壁上,第一引水管的另一端 探出于垃圾收集箱與所述的第一噴頭連接,第二引水管的中部敷設在垃圾收集箱另一側的 上沿內壁上,第二引水管的另一端探出于垃圾收集箱與所述的第二噴頭連接,其中,第一、 第二噴頭分別對應于所述的一對盤形掃帚的前方上部。本技術由于在垃圾收集箱上增設了噴水機構,并且使噴水機構的一對第一、第 二噴頭對應于一對盤形掃帚的前方上部,從而在盤形掃帚工作時,由第一、第二噴頭將水 噴灑于地面,得以降低塵埃的飛揚程度,減少對過往行人的影響和避免由塵埃引起的二次 污染。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道路清掃車的噴水機構配置在垃圾收集箱上的一個具體的實施 例結構圖。圖2為圖1結構配套于道路清掃車上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請見圖l,與已有技術相同地,在垃圾收集箱5上配置有滾動掃帚1、盤形掃帚2和 一對前輪4,垃圾收集箱5通過其尾部的壁體上的掛勾15與道路清掃車連結(圖2示)。 作為噴水機構的水箱3安置在垃圾收集箱5的上方,水泵6安裝在支架16上,支架16固 定在垃圾收集箱尾部的壁體上,并且由線路與設在清掃車的駕駛室17內的控制器電氣連 接。 一取水管7的一端伸展到前述的水箱3內,另一端與水泵6的進水口連接。在取水管 7的管路上配有閥13。水泵6的出水口連接出水管8的一端,而出水管8的另一端與三通 接頭14連接,三通接頭14分別與第一、第二引水管9、 IO的一端連接。其中,第一引水 管9的中部貼著垃圾收集箱5的內壁上沿敷設,另一端從垃圾收集箱5上開設的管孔18 中伸出,與第一噴頭ll連接;第二引水管10的中部同樣地貼著垃圾收集箱5的內壁上沿 敷設,另一端同樣從開設在垃圾收集箱5上的等效于前述的管孔18的孔中伸出,與第二 噴頭12連接。第一、第二噴頭ll、 12各安置于噴頭架19上,噴頭架19用螺釘20與垃 圾收集箱5的箱壁固定,第一、第二噴頭ll、 12分別對應于一對盤形掃帚2的上前方。示意在圖1中的離合器手柄21所擔當的功用是使齒輪箱22中的齒輪實現與一對前 輪4掛檔(動力連結或脫開),在掛檔情形下,滾動掃帚1與前輪4構成傳動連結,反之 亦然。同時,由于盤形掃帚2是與前輪4傳動聯結的,因此在前輪4的行走下,滾動掃帚 1和盤形掃帚2俱進入工作狀態。請見圖2,給出了駕駛室17,駕駛室17底部的后輪23由動力即柴油機24驅動,圖 1所示的垃圾收集箱5通過掛勾15與駕駛室17掛接。在后輪23的運動下,使前輪4運動, 由前輪4帶動滾動掃帚1和盤形掃帚2工作,對路面實施清掃。由于在清掃過程中,盤形 掃帚2會出現揚塵效應,因此,先開啟閥13,再按動設在駕駛室17內的控制器的開關按 鈕,接通使水泵6工作的電源,水箱3中的水經取水管7引入水泵6的進水口,由水泵6 的出水口進入出水管8,進而經三通接頭14引入第一、第二引水管9、 10,直至從第一、 第二噴頭ll、 12噴灑而出。于是當盤形掃帚2在清掃時,因地面濕潤,不會引發揚塵現 象,對周圍或稱附近的行人無影響,有效地避免了二次污染。權利要求1、一種道路清掃車的噴水機構,所述的道路清掃車包括一配備有滾動掃帚(1)、一對盤形掃帚(2)和一對前輪(4)的垃圾收集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水機構包括設置在垃圾收集箱(5)上的水箱(3)、一水泵(6)、取水管(7)、出水管(8)、第一、第二引水管(9、10)和第一、第二噴頭(11、12),水泵(6)安裝在所述垃圾收集箱(5)壁體上,由線路與設在清掃車的駕駛室內的控制器連接,取水管(7)的一端與所述水箱(3)連接,另一端與水泵(6)的進水口連接,并且在取水管(7)的管路上設置有閥(13),出水管(8)的一端與水泵(6)的出水口連接,另一端通過三通接頭(14)與第一、第二引水管(9、10)的一端連接,第一引水管(9)的中部敷設在垃圾收集箱(5)的一側的上沿內壁上,第一引水管(9)的另一端探出于垃圾收集箱(5)與所述的第一噴頭(11)連接,第二引水管(10)的中部敷設在垃圾收集箱(5)另一側的上沿內壁上,第二引水管(10)的另一端探出于垃圾收集箱(5)與所述的第二噴頭(12)連接,其中,第一、第二噴頭(11、12)分別對應于所述的一對盤形掃帚(2)的前方上部。專利摘要一種道路清掃車的噴水機構,屬于環衛設施
道路清掃車包括垃圾收集箱,噴水機構包括設置在垃圾收集箱上的水箱、水泵、取水管、出水管、第一、第二引水管和第一、第二噴頭,水泵安裝在垃圾收集箱壁體上,由線路與設在清掃車的駕駛室內的控制器連接,取水管的一端與水箱連接,另端與水泵的進水口連接,出水管的一端與水泵的出水口連接,另端與第一、第二引水管的一端連接,第一引水管的中部敷設在垃圾收集箱的一側的上沿內壁上,第一引水管的另端與第一噴頭連接,第二引水管的中部敷設在垃圾收集箱另一側的上沿內壁上,第二引水管的另端與第二噴頭連接。優點降低塵埃的飛揚程度,減少對過往行人的影響和避免由塵埃引起的二次污染。文檔編號E01H1/05GK201416160SQ200920040428公開日2010年3月3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22日專利技術者王建云 申請人:常熟市常潔掃路機械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道路清掃車的噴水機構,所述的道路清掃車包括一配備有滾動掃帚(1)、一對盤形掃帚(2)和一對前輪(4)的垃圾收集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水機構包括設置在垃圾收集箱(5)上的水箱(3)、一水泵(6)、取水管(7)、出水管(8)、第一、第二引水管(9、10)和第一、第二噴頭(11、12),水泵(6)安裝在所述垃圾收集箱(5)壁體上,由線路與設在清掃車的駕駛室內的控制器連接,取水管(7)的一端與所述水箱(3)連接,另一端與水泵(6)的進水口連接,并且在取水管(7)的管路上設置有閥(13),出水管(8)的一端與水泵(6)的出水口連接,另一端通過三通接頭(14)與第一、第二引水管(9、10)的一端連接,第一引水管(9)的中部敷設在垃圾收集箱(5)的一側的上沿內壁上,第一引水管(9)的另一端探出于垃圾收集箱(5)與所述的第一噴頭(11)連接,第二引水管(10)的中部敷設在垃圾收集箱(5)另一側的上沿內壁上,第二引水管(10)的另一端探出于垃圾收集箱(5)與所述的第二噴頭(12)連接,其中,第一、第二噴頭(11、12)分別對應于所述的一對盤形掃帚(2)的前方上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建云,
申請(專利權)人:常熟市常潔掃路機械廠,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