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機械加工,特別是涉及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
技術介紹
1、目前,傳統凸輪機構作為自動化控制中的重要組件,常面臨因摩擦導致的運動精度下降問題。其中,磁體凸輪作為一種創新設計,通過非接觸式傳動有效減少了摩擦損耗,提升了運動精度。磁體凸輪機構通常由主動件(包括永磁凸輪和主軸)與從動件(包括永磁體和輸出軸)構成,兩者通過磁力相互作用實現動力傳遞,無需物理接觸,從而避免了傳統凸輪機構的摩擦磨損問題。
2、然而,現有的永磁凸輪多為單一機構,僅能實現單一工況的加工過程,無法實現兩種加工工況的同時運行,且現有永磁凸輪機構的加工工況均是固定的,無法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更換調整,導致現有凸輪機構的生產效率低、實用性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凸輪機構的生產效率低等問題,提供一種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
2、一種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包括:
3、驅動機構,包括磁性驅動件、磁性從動件和推動部,所述磁性從動件設置于所述磁性驅動件一側,與所述磁性驅動件極性相反,所述推動部設置于所述磁性驅動件上;
4、傳動機構,一端用于與所述磁性驅動件不完全嚙合連接并與所述推動部抵接;
5、第一執行機構,設置于所述磁性驅動件一側,與所述傳動機構的另一端連接;
6、第二執行機構,設置于所述磁性從動件一側,與所述磁性從動件連接。
7、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磁性驅動件包括具有第一半徑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半徑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半
8、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磁性驅動件轉動時,第一部分靠近或第二部分遠離所述磁性從動件,所述磁性從動件的位移量增大;第一部分遠離或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磁性從動件,所述磁性從動件的位移量減小。
9、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傳動機構包括橫向設置的延伸部,所述推動部縱向設置,所述延伸部用于與所述推動部抵接。
10、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兩個對向間隔設置的延伸部,所述磁性驅動件每轉動一周時,所述推動部與其中一個所述延伸部抵接。
11、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磁性驅動件包括永磁凸輪和環狀齒條,所述環狀齒條設置于所述永磁凸輪一側的表面上;所述傳動機構包括不完全齒輪,所述不完全齒輪與所述環狀齒條嚙合。
12、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推動部包括擋板,所述擋板縱向設置于所述永磁凸輪靠近所述環狀齒條一側的表面上;所述延伸部包括橫桿,所述橫桿橫向設置于所述不完全齒輪一側表面,所述擋板與所述橫桿抵接。
13、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傳動機構還包括橫向設置的齒輪軸,所述第一執行機構包括卡料板,所述齒輪軸一端與所述不完全齒輪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卡料板連接。
14、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機架,所述機架設置于所述磁性從動件一側;
15、所述磁性從動件包括永磁體,所述第二執行機構包括連桿,所述連桿活動設置于所述機架上,所述連桿與所述永磁體連接。
16、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機架還包括導向板和彈性件,所述導向板垂直設置于所述機架靠近所述永磁體一側的表面,所述永磁體的側壁與所述導向板的側邊滑動配合;所述彈性件一端與所述機架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連桿連接。
17、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執行機構還包括支撐桿,所述支撐桿活動設置于所述機架靠近所述永磁體一側的表面;所述連桿橫向設置,一端與所述永磁體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支撐桿活動連接。
18、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與第二段之間彎折設置;
19、所述機架還包括支撐座,所述支撐座垂直設置于所述機架靠近所述永磁體一側的表面,所述第一段和所述永磁體設置于所述支撐座頂部。
20、上述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通過驅動機構、傳動機構、第一執行機構和第二執行機構的配合,實現了雙工位間歇運動的功能,提高了生產效率;利用磁力的排斥作用作為動力,從而減小因摩擦帶來的運動精度降低問題;以及整體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驅動件(110)包括具有第一半徑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半徑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半徑大于所述第二半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驅動件(110)轉動時,第一部分靠近或第二部分遠離所述磁性從動件(120),所述磁性從動件(120)的位移量增大;第一部分遠離或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磁性從動件(120),所述磁性從動件(120)的位移量減小。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200)包括橫向設置的延伸部(210),所述推動部(130)縱向設置,所述延伸部(210)用于與所述推動部(130)抵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200)包括兩個對向間隔設置的延伸部(210),所述磁性驅動件(110)每轉動一周時,所述推動部(130)與其中一個所述延伸部(210)抵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工位間歇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部(130)包括擋板(131),所述擋板(131)縱向設置于所述永磁凸輪(111)靠近所述環狀齒條(112)一側的表面上;所述延伸部(210)包括橫桿(211),所述橫桿(211)橫向設置于所述不完全齒輪(220)一側表面,所述擋板(131)與所述橫桿(211)抵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200)還包括橫向設置的齒輪軸(230),所述第一執行機構(300)包括卡料板(310),所述齒輪軸(230)一端與所述不完全齒輪(220)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卡料板(310)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機架(500),所述機架(500)設置于所述磁性從動件(120)一側;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500)還包括導向板(510)和彈性件(520),所述導向板(510)垂直設置于所述機架(500)靠近所述永磁體(121)一側的表面,所述永磁體(121)的側壁與所述導向板(510)的側邊滑動配合;所述彈性件(520)一端與所述機架(500)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連桿(410)連接。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執行機構(400)還包括支撐桿(530),所述支撐桿(530)活動設置于所述機架(500)靠近所述永磁體(121)一側的表面;所述連桿(410)橫向設置,一端與所述永磁體(121)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支撐桿(530)活動連接。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410)包括第一段(411)和第二段(412),所述第一段(411)與第二段(412)之間彎折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驅動件(110)包括具有第一半徑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半徑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半徑大于所述第二半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驅動件(110)轉動時,第一部分靠近或第二部分遠離所述磁性從動件(120),所述磁性從動件(120)的位移量增大;第一部分遠離或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磁性從動件(120),所述磁性從動件(120)的位移量減小。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200)包括橫向設置的延伸部(210),所述推動部(130)縱向設置,所述延伸部(210)用于與所述推動部(130)抵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200)包括兩個對向間隔設置的延伸部(210),所述磁性驅動件(110)每轉動一周時,所述推動部(130)與其中一個所述延伸部(210)抵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驅動件(110)包括永磁凸輪(111)和環狀齒條(112),所述環狀齒條(112)設置于所述永磁凸輪(111)一側的表面上;所述傳動機構(200)包括不完全齒輪(220),所述不完全齒輪(220)與所述環狀齒條(112)嚙合。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工位間歇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部(130)包括擋板(131),所述擋板(131)縱向設置于所述永磁凸輪(111)靠近所述環狀齒條(11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有志,牛延星,武健,
申請(專利權)人:立訊智造浙江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