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廢氣處理,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工業廢氣的余熱回收裝置。
技術介紹
1、在例如印染、造紙、聚乙烯等化學工業領域,其工藝流程中經常伴隨高溫廢氣的持續排放。以印染工廠常見的工業定型機為例,其排出的高溫廢氣達到170℃以上。如果直接將其排放,一方面高溫廢氣容易引發火災或燙傷作業人員,另一方面由于高溫廢氣是具有一定品位的熱能,如果未加以利用而直接排放至環境,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能源資源的浪費,不利于環境保護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2、余熱回收技術普遍應用于電廠等發電或儲能
,在上述的例如印染制造業,由于其廢氣成分復雜,特別是煙塵、毛絮、油霧、聚苯類有機物等混合在廢氣中,會阻礙廢氣在換熱設備內部的穩定流動,這將導致其使用余熱回收設備時的實際熱回收效率非常低。
3、有鑒于此,需要設計一種新型的余熱回收裝置來改善工業廢氣在余熱回收過程中換熱效率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和缺陷的至少一個方面,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工業廢氣的余熱回收裝置,通過對換熱組件及換熱通道的設計,實現對工業高溫廢氣進行高效的冷卻,回收工業高溫廢氣的余熱。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2、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工業廢氣的余熱回收裝置。
3、該余熱回收裝置包括外殼,該外殼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設置有并排布置的廢氣進氣口和新風出風口,第二端設置有并排布置的新風送風口和廢氣排氣口;
4、該余熱回收裝置還包括
5、第一換熱組件,包括設置在余熱回收裝置的內部彼此平行間隔排列的至少兩個換熱板,該至少兩個換熱板的每個換熱板的內部具有中空結構,其中第一換熱組件將余熱回收裝置的內部分割為用于允許廢氣流動穿過每個換熱板的外表面的第一空間和用于允許新風流動通過的第二空間;
6、第二換熱組件,設置在余熱回收裝置的頂部,該第二換熱組件包括至少一路換熱管路和連接在該至少一路換熱管路上的至少一組噴淋裝置;
7、第一過濾器,設置在廢氣進氣口與第一換熱組件之間。
8、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換熱板的板面與至少一組噴淋裝置的噴淋方向平行;每個換熱板的外表面具有凹凸結構,該凹凸結構以預定圖案的形式分布在外表面上,每個換熱板的橫截面呈現波浪形狀。
9、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換熱板的板面設置成垂直于余熱回收裝置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第一換熱組件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設置成靠近余熱回收裝置的第一端,第一換熱組件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設置成靠近余熱回收裝置的第二端;廢氣進氣口與第一端面形成在外殼內的進氣通道,第四端面與廢氣排氣口形成在外殼內的排氣通道,第一端面和第四端面上的每個換熱板的端口封閉;新風送風口與第三端面形成在外殼內的送風通道,第二端面與新風出風口形成在外殼內的出風通道,第三端面和第二端面上的每個換熱板的端口打開且每個換熱板之間的空間封閉;在第一換熱組件的內部,廢氣的流動方向與新風的流動方向相反。
1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過濾器為用于高溫的廢氣在進入第一換熱組件前的過濾的靜電場式過濾裝置;第一空間為每個換熱板的外側的空間的總和,第二空間為每個換熱板的內側的中空結構的總和。
1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換熱組件包括一路供水主管,在該供水主管上設置至少一個分流支管,該至少一個分流支管與至少一路換熱管路對應連接;至少一路換熱管路的每路換熱管路包括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其中,第一出水端連接至至少一組噴淋裝置中的對應的一組噴淋裝置;第二出水端連接消防支管;供水主管與至少一路換熱管路的每路換熱管路連接處還設置第一控制閥門,該第一控制閥門用于控制進入第二換熱組件內的水流量;每路換熱管路在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之前還設置第二控制閥門,該第二控制閥門用于切換來自供水主管的水進入對應的一組噴淋裝置或消防支管;第一出水端還連接設置第三控制閥門,該第三控制閥門用于控制對應的一組噴淋裝置的開啟、關閉和噴淋流量。
12、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組噴淋裝置中的每個噴淋裝置為120°實心錐噴頭。
13、在一些實施例中,余熱回收裝置還包括第二過濾器,該第二過濾器設置在新風送風口與第一換熱組件之間,該第二過濾器為80目過濾篩網。
14、在一些實施例中,余熱回收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其底部的至少一路排水管路。
15、在一些實施例中,余熱回收裝置還包括至少一組換熱參數監測器,該至少一組換熱參數監測器的數量為四組,該四組換熱參數監測器分別設置在廢氣進氣口、廢氣排氣口、新風送風口和新風出風口處;其中,四組換熱參數監測器的每組換熱參數監測器包括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流量傳感器中的至少一個或它們的組合。
16、在一些實施例中,余熱回收裝置還包括用于更換第一過濾器的第一觀察窗,對應于第一過濾器的位置可拆卸地安裝在余熱回收裝置的外殼上;余熱回收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其外殼上的用于觀察余熱回收裝置內部的換熱情況的至少一個第二觀察窗。
17、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工業廢氣的余熱回收裝置具有以下優點中的至少一個或至少一個優點的一部分:
18、(1)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工業廢氣的余熱回收裝置通過第一換熱組件的換熱板表面的凹凸結構增加了廢氣接觸換熱板的換熱表面積,提高換熱效率;
19、(2)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工業廢氣的余熱回收裝置在第一換熱組件內使用廢氣與新風交叉風向換熱,提高換熱溫差,從而提高余熱回收效率;
20、(3)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工業廢氣的余熱回收裝置通過第二換熱組件實現噴淋換熱,進一步提高換熱效率;
21、(4)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工業廢氣的余熱回收裝置在廢氣進入第一換熱組件之前設置過濾器,將廢氣中的特殊雜質進行有效過濾,保證第一換熱組件換熱穩定性,大幅度減少余熱回收裝置內廢氣雜質的沉積;
22、(5)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工業廢氣的余熱回收裝置在廢氣和新風的進出口均設置有溫度、壓力和流量傳感器,可實時監測廢氣與新風的換熱狀況,有利于換熱異常時及時獲得異常數據并及時采取措施,提高余熱回收裝置安全性和穩定性;
23、(6)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工業廢氣的余熱回收裝置在第二換熱組件中通過設置消防支管,可在余熱回收裝置不停機的同時,對整機進行降溫,避免消防安全隱患。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工業廢氣的余熱回收裝置,所述余熱回收裝置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設置有并排布置的廢氣進氣口和新風出風口,所述第二端設置有并排布置的新風送風口和廢氣排氣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2-4中任一項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工業廢氣的余熱回收裝置,所述余熱回收裝置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設置有并排布置的廢氣進氣口和新風出風口,所述第二端設置有并排布置的新風送風口和廢氣排氣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金鑫,張星,遲玉斌,王志鋼,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科利亞環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