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化學實驗,具體為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
技術介紹
1、目前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的混液流程通常采用人工操作或者半自動操作,且混液效果不明顯,混液盒不能混合徹底,影響實驗結果,在申請號為cn201720405516.3的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包括試管盤、支撐架、安裝座、保溫蓋、固定器、電動伸縮桿、主軸、混液管、振動電機以及彈簧,解決了沒有振動混液功能的問題,又在申請號為cn201620805812.8的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包括試劑盤、試劑盤安裝板及步進電機,提高了試劑的混液效率及混液質量。
2、上述兩個裝置雖然解決了現有技術的不足,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均通過單一旋轉的方式進行混液,由于多種物質僅通過離心力進行混合,導致實際的混合效率和效果較差,從而容易影響測定結果,因此,需要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進行解決。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解決了現有混液裝置使用時,由于僅通過單一的旋轉離心的方式對物質進行混合,導致實際混合效率和效果較差的問題。
2、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本體上設置有晃勻機構,所述晃勻機構包括轉板,所述轉板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固條,所述固條的外表面開設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內部滑動連接有滑塊,所述轉板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轉桿,所述轉桿的一端貫穿底架的本體并延伸
3、優選的,所述轉板的外部設置有圓環,所述圓環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支桿,所述支桿的外表面與底架的外表面固定連接。
4、優選的,所述滑塊的外部設置有回彈組件,所述回彈組件包括膠管,所述膠管的兩端分別與滑槽內部以及滑塊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膠管的外表面活動連接有擋板,所述擋板的外表面與滑塊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擋板的外表面與滑槽的內部滑動連接,所述擋板的一端與固條的本體貫穿滑動連接并延伸至固條的外部。
5、優選的,所述膠管的內部連通有氣管,所述氣管的一端貫穿固條的本體并延伸至固條的外部,所述膠管的外部設置有磁條,所述磁條的外表面與滑塊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磁條通過磁力活動連接有電磁鐵,所述電磁鐵的外表面與滑槽的內部固定連接。
6、優選的,所述滑塊的外部設置搖勻組件,所述搖勻組件包括圓殼,所述圓殼外表面的兩側均開設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內部卡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外表面套設有固架,所述固架的外表面與滑塊的外表面固定連接。
7、優選的,所述固架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連板,所述連板的本體與滑套的外表面貫穿轉動連接。
8、優選的,所述滑套的外部設置有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包括鍵軸,所述鍵軸的外表面與固架的本體貫穿轉動連接,所述鍵軸的外表面與滑套的內部滑動連接,所述鍵軸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蝸輪,所述蝸輪的外表面嚙合有蝸桿。
9、優選的,所述蝸桿的外表面貫穿轉動連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外表面與固架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蝸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弧形齒輪,所述弧形齒輪的外表面嚙合有環形齒條,所述環形齒條的外表面與圓環的外表面固定連接。
10、有益效果
11、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2、(1)通過設置晃勻機構,利用缺齒輪和驅動齒輪的嚙合,通過慣性力以及離心力的作用,使得滑塊在滑槽內部滑動,從而通過旋轉離心和左右晃動的方式,提升混液的效率和效果。
13、(2)通過設置回彈組件,利用膠管的形變提升滑塊左右滑動距離,以提升晃動的劇烈程度,從而提升混合的效率和效果,且通過磁力和補氣的方式,提升膠管的使用效果。
14、(3)通過設置搖勻組件,利用卡板和卡槽的配合,可對圓殼進行夾持,以提升混液時的穩定性,同時利用圓殼自轉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混液的效率和效果。
15、(4)通過設置驅動單元,利用離心力的推動使得弧形齒輪和環形齒條相嚙合,并伴隨轉板的旋轉作用,使得蝸桿通過蝸輪和鍵軸,驅動滑套帶動圓殼進行自轉,使得多種混勻方式同步進行,從而提升了混勻的效果和效率。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包括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本體上設置有晃勻機構,所述晃勻機構包括轉板(2),所述轉板(2)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固條(3),所述固條(3)的外表面開設有滑槽(4),所述滑槽(4)的內部滑動連接有滑塊(5),所述轉板(2)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轉桿(8),所述轉桿(8)的一端貫穿底架(1)的本體并延伸至底架(1)的外部,所述轉桿(8)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驅動齒輪(9),所述底架(1)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轉動電機(10),所述轉動電機(10)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缺齒輪(11),所述缺齒輪(11)的外表面與驅動齒輪(9)的外表面相嚙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板(2)的外部設置有圓環(12),所述圓環(12)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支桿(13),所述支桿(13)的外表面與底架(1)的外表面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5)的外部設置有回彈組件(6),所述回彈組件(6)包括膠管(61),所述膠管(61)的兩端分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膠管(61)的內部連通有氣管(63),所述氣管(63)的一端貫穿固條(3)的本體并延伸至固條(3)的外部,所述膠管(61)的外部設置有磁條(64),所述磁條(64)的外表面與滑塊(5)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磁條(64)通過磁力活動連接有電磁鐵(65),所述電磁鐵(65)的外表面與滑槽(4)的內部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5)的外部設置搖勻組件(7),所述搖勻組件(7)包括圓殼(71),所述圓殼(71)外表面的兩側均開設有卡槽(72),所述卡槽(72)的內部卡接有卡板(73),所述卡板(73)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滑套(74),所述滑套(74)的外表面套設有固架(76),所述固架(76)的外表面與滑塊(5)的外表面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架(76)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伸縮桿(77),所述伸縮桿(77)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連板(78),所述連板(78)的本體與滑套(74)的外表面貫穿轉動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74)的外部設置有驅動單元(75),所述驅動單元(75)包括鍵軸(751),所述鍵軸(751)的外表面與固架(76)的本體貫穿轉動連接,所述鍵軸(751)的外表面與滑套(74)的內部滑動連接,所述鍵軸(751)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蝸輪(752),所述蝸輪(752)的外表面嚙合有蝸桿(753)。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753)的外表面貫穿轉動連接有支架(754),所述支架(754)的外表面與固架(76)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蝸桿(753)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弧形齒輪(755),所述弧形齒輪(755)的外表面嚙合有環形齒條(756),所述環形齒條(756)的外表面與圓環(12)的外表面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包括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本體上設置有晃勻機構,所述晃勻機構包括轉板(2),所述轉板(2)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固條(3),所述固條(3)的外表面開設有滑槽(4),所述滑槽(4)的內部滑動連接有滑塊(5),所述轉板(2)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轉桿(8),所述轉桿(8)的一端貫穿底架(1)的本體并延伸至底架(1)的外部,所述轉桿(8)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驅動齒輪(9),所述底架(1)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轉動電機(10),所述轉動電機(10)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缺齒輪(11),所述缺齒輪(11)的外表面與驅動齒輪(9)的外表面相嚙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板(2)的外部設置有圓環(12),所述圓環(12)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支桿(13),所述支桿(13)的外表面與底架(1)的外表面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5)的外部設置有回彈組件(6),所述回彈組件(6)包括膠管(61),所述膠管(61)的兩端分別與滑槽(4)內部以及滑塊(5)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膠管(61)的外表面活動連接有擋板(62),所述擋板(62)的外表面與滑塊(5)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擋板(62)的外表面與滑槽(4)的內部滑動連接,所述擋板(62)的一端與固條(3)的本體貫穿滑動連接并延伸至固條(3)的外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用混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膠管(61)的內部連通有氣管(63),所述氣管(63)的一端貫穿固條(3)的本體并延伸至固條(3)的外部,所述膠管(61)的外部設置有磁條(64),所述磁條(64)的外表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洪美,王松雪,倪保霞,軒志宏,
申請(專利權)人: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