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說明書中實施方式關于交通工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熱管理系統及其加熱泵。
技術介紹
1、在寒冷環境中,電動汽車等交通工具中的熱管理系統通常通過加熱泵對液體進行加熱來提高電池溫度,以確保電池的電性能。一般的,加熱泵的電機和殼體之間形成環柱形腔體,環柱形腔體內設有加熱組件,加熱組件套設于電機上。加熱組件與電機之間均形成可供液體流過的通道。液體在通道內被加熱后,流動至電池處,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提高電池的溫度。
2、然而,傳統的加熱泵的加熱效率較低,對電池的電性能提高的程度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1、本說明書中多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可以提高給予電池的加熱效率的熱管理系統及其加熱泵。
2、本說明書的一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加熱泵,所述加熱泵包括:
3、葉輪;
4、電機,所述電機與所述葉輪傳動連接,用于驅動所述葉輪泵出液體;所述電機包括電機殼體;
5、泵殼體,包括環繞所述電機殼體設置的側殼體;所述側殼體與所述電機殼體之間形成加熱腔;
6、加熱器,所述加熱器包括設于所述加熱腔內并環繞所述電機設置的發熱件;
7、所述發熱件將所述加熱腔間隔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發熱件靠近所述電機的一側,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發熱件遠離所述電機的一側;
8、所述加熱腔相對的兩端分別具有加熱腔進口和加熱腔出口,使得所述葉輪泵出的液體可經由所述加熱腔進口后分流至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流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液體
9、可選地,所述泵殼體還包括下蓋,所述下蓋位于所述加熱腔的加熱腔出口的一端;
10、所述下蓋具有暴露在所述加熱腔的匯流面,所述發熱件與所述匯流面之間有間隙。
11、可選地,所述匯流面上設有若干個支撐件,所述若干個支撐件沿所述發熱件的周向間隔設置,所述發熱件通過所述支撐件與所述下蓋固定連接。
12、可選地,所述支撐件上設有與所述發熱件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支撐件的高度。
13、可選地,所述泵殼體還包括下蓋;所述下蓋位于所述加熱腔的出口的一端;
14、所述下蓋具有暴露在所述加熱腔的匯流面;所述加熱腔的匯流面上設有第一導流結構,以引導由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流出的液體流向所述加熱腔出口。
15、可選地,所述匯流面上還設有第一擋件;所述第一擋件位于所述第一導流結構的起始端。
16、可選地,所述第一導流結構包括設于所述匯流面上的導流槽;且自起始端至末端,所述導流槽的深度逐漸增加;
17、所述第一導流結構還包括設于所述匯流面,且位于所述導流槽的末端的第二擋件;所述第二擋件具有與所述導流槽的內側面的末端相切的導流擋面,所述導流擋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導流槽的內側壁的高度。
18、可選地,所述泵殼體還包括上蓋;所述上蓋位于所述加熱腔的加熱腔進口的一端;
19、所述發熱件與所述上蓋抵接。
20、可選地,所述上蓋蓋合于所述電機殼體,所述電機殼體靠近所述葉輪一側的端部,和/或所述上蓋靠近所述葉輪一側的端部設有第二導流結構,所述第二導流結構用于引導所述葉輪泵出的液體流動至所述加熱腔進口。
21、可選地,所述第二導流結構為導流管道;且自起始端至末端,所述第二導流結構的橫截面積逐漸增大。
22、可選地,所述第二導流結構由所述上蓋和所述電機殼體圍成。
23、可選地,所述發熱件的內側面上設有第三導流結構;所述第三導流結構大致呈螺旋狀,自所述發熱件的靠近所述加熱腔進口的一端向所述發熱件的靠近所述加熱腔出口的一端延伸;
24、且/或,所述發熱件的外側面上設有第四導流結構;所述第四導流結構大致呈螺旋狀,自所述發熱件的靠近所述加熱腔進口的一端向所述發熱件的靠近所述加熱腔出口的一端延伸;
25、且/或,所述側殼體的內側面上設有第五導流結構;所述第五導流結構大致呈螺旋狀,自所述側殼體的靠近所述加熱腔進口的一端向所述側殼體的靠近所述加熱腔出口的一端延伸;
26、且/或,所述電機殼體的外側面上設有第六導流結構;所述第六導流結構大致呈螺旋狀,自所述電機殼體的靠近所述加熱腔進口的一端向所述電機殼體的靠近所述加熱腔出口的一端延伸。
27、本說明書的一個實施方式還提供一種熱管理系統,包括本申請提供的加熱泵。
28、本說明書提供的多個實施方式,所述葉輪泵出的液體可經由所述加熱腔進口后分流至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流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液體可在所述加熱腔出口處匯流,由葉輪泵出的液體分流后,通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流至加熱腔出口,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設置,使得發熱件的內外兩側表面均可以進行熱傳遞,增加發熱件與液體的熱接觸面積,從而提高熱傳遞的效率,進而給予電池的加熱效率。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加熱泵,所述加熱泵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泵,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熱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匯流面上設有若干個支撐件,所述若干個支撐件沿所述發熱件的周向間隔設置,所述發熱件通過所述支撐件與所述下蓋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加熱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上設有與所述發熱件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支撐件的高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殼體還包括下蓋;所述下蓋位于所述加熱腔的出口的一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加熱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匯流面上還設有第一擋件;所述第一擋件位于所述第一導流結構的起始端;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加熱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殼體還包括上蓋;所述上蓋位于所述加熱腔的加熱腔進口的一端;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加熱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流結構為導流管道;且自起始端至末端,所述第二導流結構的橫截面積逐漸增大;
9.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加熱泵,其特征在于,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加熱泵,所述加熱泵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泵,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熱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匯流面上設有若干個支撐件,所述若干個支撐件沿所述發熱件的周向間隔設置,所述發熱件通過所述支撐件與所述下蓋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加熱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上設有與所述發熱件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支撐件的高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殼體還包括下蓋;所述下蓋位于所述加熱腔的出口的一端;
6.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海平,戴雄,李迎亮,馬駿,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科瓴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