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坐具,特別涉及一種靠背及坐具。
技術介紹
1、現有的坐具,例如座椅、沙發等,可以給人們提供舒適的休憩位置,為人們所喜愛,廣泛應用在人們的家居生活當中。
2、現有的坐具的靠背為了提供穩定可靠的支撐都設有支撐架,支撐架一般為木材,乘坐體驗性不好。為了提升舒適性,一般會在支撐架外面粘貼切割海綿,從而實現沙發乘坐的舒適性,此方案效率底,造型還原度差,一致性不好。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靠背及坐具,結構簡單,可以提升加工效率和一致性。
2、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靠背,包括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具有朝向使用者的正面和與所述正面相對的背面,至少所述支撐架的所述正面一體附著有塑性件,所述塑性件的表面結構與所附著的所述支撐架區域的表面結構相似。
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架對使用者的背部進行支撐。塑性件可以是柔軟的材料,如海綿或記憶泡沫等,以提供舒適的支撐和墊背效果。這樣的設計使得靠背能夠提供穩定和舒適的支撐,同時也能根據設計的需求進行靈活的設計實現更符合人體工程學和美學的結構和外觀,以提供最佳的舒適性和支持性。相比于傳統靠背的木框結構作為支撐架的方式,塑性件通過將支撐架放入模具中一體模塑成型而牢固附著在支撐架的表面,外表美觀,結構穩定性一致性好,加工效率高,還可以靈活調節塑性件的硬度以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4、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塑性件的硬度小于所述支撐架的硬度。
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將內部剛
6、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塑性件朝向使用者的一面連接有舒適件,所述舒適件的硬度小于所述塑性件的硬度。
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舒適件有助于給靠背提供適當的柔軟性和舒適性,起到垂直雙硬度的效果,提升使用者的乘坐體驗。
8、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塑性件具有凹部,所述舒適件位于所述凹部內,所述舒適件的邊緣高于所對應的所述凹部的口部邊緣。
9、塑性件一般為模塑成型海綿,在塑性件與舒適件匹配固定時,在兩者的過渡區域容易出現臺階差,原因是兩種零件軟硬度不一致,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軟的舒適件更容易被壓陷,所以產生了臺階差。
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過渡區域增加高度補償,讓舒適件邊緣高于塑性件的凹部的口部邊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包覆面套后外觀平整。塑性件上設計有凹部,以便舒適件能夠嵌入其中。這個凹部的位置和尺寸與舒適件相匹配,以確保其穩定性和美觀性。
11、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舒適件的厚度均勻。
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更好地適應支撐架的曲面形狀,有助于對靠背受力位置提供一致的支撐體驗。舒適件具有相同的厚度,以確保用戶在使用靠背時始終保持穩定的支撐。舒適件一般采用海綿,這種均勻厚度的海綿可以采用批量生產的片材進行裁剪而成,加工成本和材料成本更低。厚度均勻可以保持各個位置變形程度相同,有助于提高舒適件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13、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塑性件朝向使用者的一面連接有慢回彈件,所述慢回彈件的硬度小于所述塑性件的硬度。
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慢回彈件的硬度小于塑性件的硬度,以便在使用者倚靠時提供適當的反彈和支撐。慢回彈件用于支撐人的頭部,這種設計有助于緩解壓力和疲勞,并提高使用者的舒適度。
15、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塑性件與所述慢回彈件的連接區域設有用于增加所述慢回彈件受壓后位移值的凹坑。
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塑性件與慢回彈件的連接區域被制作成具有凹坑的形狀,以增加慢回彈件受壓后的位移值。這種設計有助于提高靠墊的舒適性,并提供更好的支撐效果。凹坑的形狀和大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以適應不同的使用場景和用戶需求。
17、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塑性件朝向使用者的一面連接有舒適件和慢回彈件,所述舒適件和所述慢回彈件的硬度均小于所述塑性件的硬度。
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塑性件的使用者朝向面連接了舒適件和慢回彈件,以對使用者的不同部位提供更好的舒適性和支撐效果。舒適件和慢回彈件的硬度均小于塑性件的硬度,以使使用者在長時間使用中不會感到不適。這種設計也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有助于減輕使用者的壓力和疲勞感。
19、在進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舒適件用于支撐使用者的腰背部,所述慢回彈件用于支撐使用者的頭部,所述慢回彈件的硬度小于所述舒適件的硬度。
2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頭部可以得到更加柔軟和舒適的支撐。這種設計有助于分散身體重量,減輕使用者的壓力和疲勞感,提高舒適度。
21、第二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坐具,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靠背。
22、采用第一方面靠背的坐具,結構簡單成本低,既可以提升靠背的生產效率,又可以通過人體工程學原理設計出復雜的形狀有效增加人體舒適性體驗。
23、綜上所述,本申請具有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
24、1、本申請靠背,結構簡單成本低,便于生產加工。
25、2、本申請靠背,受力結構更合理,有效提升產品的穩定性和舒適性。
26、3、本申請靠背,可以進行復雜的曲面設計和加工,造型靈活多樣,還可以更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減輕使用者的壓力和疲勞感,提高舒適度。
27、4、本申請的坐具,既可以提升支撐強度,又可以有效增加靠背的受力變形提升柔軟度,增加了人體舒適性體驗。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架(1),所述支撐架(1)具有朝向使用者的正面(11)和與所述正面(11)相對的背面(12),至少所述支撐架(1)的所述正面(11)一體附著有塑性件(2),所述塑性件(2)的表面結構與所附著的所述支撐架(1)區域的表面結構相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件(2)的硬度小于所述支撐架(1)的硬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件(2)朝向使用者的一面連接有舒適件(3),所述舒適件(3)的硬度小于所述塑性件(2)的硬度。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件(2)具有凹部(21),所述舒適件(3)位于所述凹部(21)內,所述舒適件(3)的邊緣(31)高于所對應的所述凹部(21)的口部(211)邊緣(31)。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舒適件(3)的厚度均勻。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件(2)朝向使用者的一面連接有慢回彈件(4),所述慢回彈件(4)的硬度小于所述塑性件(2)的硬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件(2)與所述慢回彈件(4)的連接區域(22)設有用于增加所述慢回彈件(4)受壓后位移值的凹坑(221)。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件(2)朝向使用者的一面連接有舒適件(3)和慢回彈件(4),所述舒適件(3)和所述慢回彈件(4)的硬度均小于所述塑性件(2)的硬度。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舒適件(3)用于支撐使用者的腰背部,所述慢回彈件(4)用于支撐使用者的頭部,所述慢回彈件(4)的硬度小于所述舒適件(3)的硬度。
10.一種坐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靠背。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架(1),所述支撐架(1)具有朝向使用者的正面(11)和與所述正面(11)相對的背面(12),至少所述支撐架(1)的所述正面(11)一體附著有塑性件(2),所述塑性件(2)的表面結構與所附著的所述支撐架(1)區域的表面結構相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件(2)的硬度小于所述支撐架(1)的硬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件(2)朝向使用者的一面連接有舒適件(3),所述舒適件(3)的硬度小于所述塑性件(2)的硬度。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件(2)具有凹部(21),所述舒適件(3)位于所述凹部(21)內,所述舒適件(3)的邊緣(31)高于所對應的所述凹部(21)的口部(211)邊緣(31)。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舒適件(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元峰,周偉,王忠濤,閆慧,王軍,
申請(專利權)人:顧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