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涉及顯示,尤其涉及一種顯示基板、顯示基板的制備方法及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1、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機發光二極管)屏幕具備自發光、對比度高及低功耗等優勢,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手機、可穿戴設備、平板設備等場景。
2、oled顯示基板上各顏色的彩膜(例如色阻)共面,使得某一顏色的發光單元發射的光線會對相鄰的另一顏色的發光單元發射的光線形成光線串擾,造成顯示基板的色點偏移、顏色不均不良,顯示效果差。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基板、顯示基板的制備方法及顯示裝置,以解決現有的顯示基板上某一顏色的發光單元發射的光線會對相鄰的另一顏色的發光單元發射的光線形成光線串擾,顯示基板的色點偏移、顏色不均不良,顯示效果差的問題。
2、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是這樣實現的:
3、第一方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基板,包括:
4、襯底基板;
5、驅動電路層,設置在所述襯底基板上,包括多個像素驅動電路;
6、發光單元,設置于所述驅動電路層背離所述襯底基板的一側,包括第一發光單元、第二發光單元和第三發光單元;所述第一發光單元用于發射第一波長的光線,所述第二發光單元用于發射第二波長的光線,所述第三發光單元用于發射第三波長的光線;
7、色阻層,設置于所述發光單元靠近所述襯底基板的一側,所述色阻層包括:第一色阻、第二色阻以及第三色阻;所述
8、遮光結構,包括第一遮光結構和/或第二遮光結構,所述第一遮光結構設置于所述第一色阻、所述第二色阻和/或所述第三色阻的側面且形成為包圍所述側面的圍擋,所述第二遮光結構設置于所述第一色阻、所述第二色阻和/或所述第三色阻靠近所述發光單元的表面且形成為圍繞所述表面的邊緣設置的凸起。
9、可選地,所述第一色阻和所述第二色阻的側面外圍設置有所述第一遮光結構;
10、所述第一色阻的側面外圍設置的所述第一遮光結構與所述第三色阻同層同材料設置;
11、和/或
12、所述第二色阻的側面外圍設置的所述第一遮光結構與所述第一色阻同層同材料設置。
13、可選地,所述第一色阻和所述第二色阻靠近所述發光單元的表面邊緣設置有所述第二遮光結構;
14、所述第一色阻靠近所述發光單元的表面邊緣設置的所述第二遮光結構采用的材料與所述第一色阻采用的材料相同;
15、和/或
16、所述第二色阻靠近所述發光單元的表面邊緣設置的所述第二遮光結構采用的材料與所述第二色阻采用的材料相同。
17、可選地,所述第三色阻與所述第三發光單元的間距小于所述第一色阻與所述第一發光單元,以及,小于所述第二色阻與所述第二發光單元的間距。
18、可選地,所述第一發光單元為紅色發光單元,所述第二發光單元為綠色發光單元,所述第三發光單元為藍色發光單元。
19、第二方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基板的制備方法,包括:
20、提供襯底基板;
21、在所述襯底基板上設置形成驅動電路層,所述驅動電路層包括多個像素驅動電路;
22、在所述驅動電路層背離所述襯底基板的一側形成色阻層和遮光結構,所述色阻層包括:第一色阻、第二色阻以及第三色阻;所述第一色阻用于過濾掉除第一波長的光線之外的其他光線,所述第二色阻用于過濾掉除第二波長的光線之外的其他光線,所述第三色阻用于過濾掉除第三波長的光線之外的其他光線;所述遮光結構包括第一遮光結構和/或第二遮光結構,所述第一遮光結構設置于所述第一色阻、所述第二色阻和/或所述第三色阻的側面且形成為包圍所述側面的圍擋,所述第二遮光結構設置于所述第一色阻、所述第二色阻和/或所述第三色阻靠近發光單元的表面且形成為圍繞所述表面的邊緣設置的凸起;
23、在所述色阻層背離所述襯底基板的一側形成所述發光單元,所述發光單元包括第一發光單元、第二發光單元和第三發光單元;所述第一發光單元用于發射所述第一波長的光線,所述第二發光單元用于發射第二波長的光線,所述第三發光單元用于發射第三波長的光線。
24、可選地,在所述驅動電路層背離所述襯底基板的一側形成色阻層和遮光結構,包括:
25、形成第三色阻,以及,在用于形成第一色阻的區域外圍形成用于所述第一色阻的第一遮擋結構;
26、形成第一色阻,以及,在用于形成第二色阻的區域外圍形成用于第二色阻的第一遮擋結構;
27、形成第二色阻。
28、可選地,在所述驅動電路層背離所述襯底基板的一側形成色阻層和遮光結構,包括:
29、形成第三色阻;
30、形成第一色阻以及在所述第一色阻靠近所述發光單元的表面邊緣形成用于所述第一色阻的第二遮光結構;
31、形成第二色阻以及在所述第二色阻靠近所述發光單元的表面邊緣形成用于所述第二色阻的第二遮光結構。
32、可選地,在所述色阻層背離所述襯底基板的一側形成發光單元之前還包括:
33、在色阻層和遮光結構背離所述襯底基板的一側形成絕緣層,并在所述絕緣層上形成多個非貫通孔,對應所述第三色阻的非貫通孔的深度大于對應所述第一色阻和第二色阻的非貫通孔的深度,以使得形成所述發光單元之后,所述第三色阻與所述第三發光單元的間距小于所述第一色阻與所述第一發光單元,以及,所述第二色阻與所述第二發光單元的間距。
34、第三方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項所述的顯示基板。
35、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通過設置遮光結構,包括第一遮光結構和/或第二遮光結構,所述第一遮光結構設置于所述第一色阻、所述第二色阻和/或所述第三色阻的側面且形成為包圍所述側面的圍擋,所述第二遮光結構設置于所述第一色阻、所述第二色阻和/或所述第三色阻靠近所述發光單元的表面且形成為圍繞所述表面的邊緣設置的凸起,能夠避免顯示基板的光線串擾,提升顯示效果。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顯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顯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6.一種顯示基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基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驅動電路層背離所述襯底基板的一側形成色阻層和遮光結構,包括: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基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驅動電路層背離所述襯底基板的一側形成色阻層和遮光結構,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基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10.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顯示基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顯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顯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6.一種顯示基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軍,徐曉青,蘇同上,劉寧,周斌,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鑫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