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長度必須引用該字符串內的位置。 參數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揭示涉及一種可變通光孔模塊、成像鏡頭模塊、相機模塊與電子裝置,特別是一種適用于電子裝置的可變通光孔模塊、成像鏡頭模塊和相機模塊。
技術介紹
1、隨著半導體工藝技術更加精進,使得電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達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備高成像品質的光學鏡頭儼然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此外,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配備光學鏡頭的手機裝置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對于光學鏡頭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樣化。
2、近年來,微型相機模塊被應用于更多的領域,譬如智能手機、運動型相機等攜帶式裝置以及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ar)、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vr)等頭戴式裝置或是空拍機等。并且,微型相機模塊的硬件也不斷地迭代更新,譬如使用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以及使用畫質更好的成像鏡頭,其中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可以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成像品質,但卻會使得背景模糊?,F有的一種可變通光孔模塊可用以調整背景模糊的程度,以及控制成像鏡頭的進光量,然而,因為在體積上受到限制,相機模塊不易實現可變通光孔模塊的功能性。具體而言,現有的可變通光孔模塊設計在應用于微型相機模塊時將發生一些問題,譬如因為尺寸的縮減使得遮光葉片容易受損、重量過重、對于精度(如光圈通光孔的尺寸精度以及通光孔位置的精度)要求無法滿足以及無法兼顧模塊小型化等。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以上提到的問題,本揭示揭露一種可變通光孔模塊、成像鏡頭模塊、相機模塊與電子裝置,有助于簡化光學鏡頭的結構、減少體積且同時能維持良好的成像品質。
2、本揭示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塊,其包含一成像鏡頭、一可變通光孔模塊、一第一間隔件以及一第二間隔件。成像鏡頭包含一物側透鏡群以及一像側透鏡群,且成像鏡頭的一光軸通過物側透鏡群與像側透鏡群??勺兺ü饪啄K設置于物側透鏡群與像側透鏡群之間,且可變通光孔模塊包含一遮光片組、多個固定軸、一可動件以及一驅動機構。遮光片組包含至少兩個遮光片,這些遮光片沿環繞光軸的一圓周方向互相堆疊并共同形成一通光孔,且成像鏡頭的光軸通過通光孔。固定軸與遮光片組對應設置,且可動件與遮光片組對應設置。驅動機構用以驅動可動件沿圓周方向旋轉,使遮光片組相對于固定軸可移動,以調整通光孔的孔徑尺寸。固定軸設置于第一間隔件上。第二間隔件與第一間隔件對應設置。其中,第一間隔件與第二間隔件彼此耦合并共同形成一內部空間,且內部空間容置可變通光孔模塊。較佳地,第二間隔件裝載物側透鏡群并與物側透鏡群實體接觸。
3、本揭示另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塊,其包含一成像鏡頭、一可變通光孔模塊、一第一間隔件以及一第二間隔件。成像鏡頭包含一物側透鏡群以及一像側透鏡群,且成像鏡頭的一光軸通過物側透鏡群與像側透鏡群??勺兺ü饪啄K設置于物側透鏡群與像側透鏡群之間,且可變通光孔模塊包含一遮光片組、多個固定軸、一可動件以及一驅動機構。遮光片組包含至少兩個遮光片,這些遮光片沿環繞光軸的一圓周方向互相堆疊并共同形成一通光孔,且成像鏡頭的光軸通過通光孔。固定軸與遮光片組對應設置,且可動件與遮光片組對應設置。驅動機構用以驅動可動件沿圓周方向旋轉,使遮光片組相對于固定軸可移動,以調整通光孔的孔徑尺寸。固定軸設置于第一間隔件上。第二間隔件與第一間隔件對應設置。其中,第一間隔件與第二間隔件彼此耦合并共同形成一內部空間,且內部空間容置可變通光孔模塊。較佳地,第一間隔件裝載像側透鏡群并與像側透鏡群實體接觸。
4、本揭示提供一種相機模塊,其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模塊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于成像鏡頭模塊的成像面上。
5、本揭示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前述的相機模塊。
6、根據本揭示所揭露的可變通光孔模塊、成像鏡頭模塊、相機模塊與電子裝置,通過在成像鏡頭模塊中配置可變通光孔模塊,可對應不同進光量需求的拍攝環境,調整通光孔的孔徑尺寸,以提升成像品質。此外,通過上述間隔件、固定軸、透鏡群和可變通光孔模塊彼此間的配置,可提升成像鏡頭模塊的空間利用率,達成模塊小型化,并可使透鏡群對正光軸,以確保組裝品質。
7、以上關于本揭示內容的說明及以下的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以示范與解釋本揭示的精神與原理,并且提供本揭示的權利要求書更進一步的解釋。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包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側透鏡群與所述像側透鏡群之間的鏡群間距為T,所述通光孔的最大孔徑與最小孔徑之間的面積差值為ΔA,其滿足下列條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鏡頭模塊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通光孔模塊進一步包含: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元件包含一中心開孔,且所述光軸通過所述中心開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間隔件包含一缺口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間隔件包含一凸起結構,且所述凸起結構與所述缺口結構相對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含: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滾動件與所述至少一磁石沿所述圓周方向排列設置,且所述至少一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磁石各自沿所述圓周方向上的長度為Lm,所述可動件的最大外徑為Dm,其滿足下列條件: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間隔件裝載所述像側透鏡群并與所述像側透鏡群實體接觸。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與所述像側透鏡群之中的一最像側透鏡的一像側表面之間沿平行所述光軸方向上的距離為SD,所述物側透鏡群之中的一最物側透鏡的一物側表面與所述最像側透鏡的所述像側表面之間沿平行所述光軸方向上的距離為TD,其滿足下列條件: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鏡頭進一步包含: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像側透鏡群的其中的一透鏡由紅外光截止材質制成。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
16.一種相機模塊,其特征在于,包含:
17.一種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18.一種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包含: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側透鏡群與所述像側透鏡群之間的鏡群間距為T,所述通光孔的最大孔徑與最小孔徑之間的面積差值為ΔA,其滿足下列條件:
20.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鏡頭模塊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
21.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通光孔模塊進一步包含: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元件包含一中心開孔,且所述光軸通過所述中心開孔。
23.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間隔件包含一缺口結構。
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間隔件包含一凸起結構,且所述凸起結構與所述缺口結構相對設置。
25.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含:
26.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滾動件與所述至少一磁石沿所述圓周方向排列設置,且所述至少一磁石在順時針方向與逆時針方向上的兩側皆與所述至少一滾動件相鄰。
27.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磁石各自沿所述圓周方向上的長度為Lm,所述可動件的最大外徑為Dm,其滿足下列條件:
28.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與所述像側透鏡群之中的一最像側透鏡的一像側表面之間沿平行所述光軸方向上的距離為SD,所述物側透鏡群之中的一最物側透鏡的一物側表面與所述最像側透鏡的所述像側表面之間沿平行所述光軸方向上的距離為TD,其滿足下列條件:
2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鏡頭進一步包含:
30.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像側透鏡群的其中的一透鏡由紅外光截止材質制成。
31.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包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側透鏡群與所述像側透鏡群之間的鏡群間距為t,所述通光孔的最大孔徑與最小孔徑之間的面積差值為δa,其滿足下列條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鏡頭模塊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通光孔模塊進一步包含: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元件包含一中心開孔,且所述光軸通過所述中心開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間隔件包含一缺口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間隔件包含一凸起結構,且所述凸起結構與所述缺口結構相對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含: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滾動件與所述至少一磁石沿所述圓周方向排列設置,且所述至少一磁石在順時針方向與逆時針方向上的兩側皆與所述至少一滾動件相鄰。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磁石各自沿所述圓周方向上的長度為lm,所述可動件的最大外徑為dm,其滿足下列條件: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間隔件裝載所述像側透鏡群并與所述像側透鏡群實體接觸。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與所述像側透鏡群之中的一最像側透鏡的一像側表面之間沿平行所述光軸方向上的距離為sd,所述物側透鏡群之中的一最物側透鏡的一物側表面與所述最像側透鏡的所述像側表面之間沿平行所述光軸方向上的距離為td,其滿足下列條件: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鏡頭進一步包含: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像側透鏡群的其中的一透鏡由紅外光截止材質制成。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模塊,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
1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曾德生,蔡佳晟,蘇恒毅,周明達,
申請(專利權)人: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