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農業灌溉,尤其是涉及一種水肥一體化澆灌設備。
技術介紹
1、在“cn?215935574?u”中公開了“水肥一體化澆灌節水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稀釋桶和攪拌箱……所述底板底部設置有4組滑輪,且呈矩形分布。”其通過第一進水口在攪拌箱內加入適量的水,然后將各種肥料依次倒入料斗中,根據刻度線觀察倒入合適的量,接著將擋板取出使肥料進入攪拌箱中,再通過第一電機啟動攪拌器,使攪拌箱內部的水和肥料攪拌均勻,這時根據所需要澆灌的土地面積在稀釋桶中加入相應的水,然后打開連接管上的第一控制閥,啟動水泵將攪拌箱內部的混合液導入稀釋桶中進行稀釋,最后打開出水管上的第二控制閥通過水管進行澆灌;
2、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專利技術人認為,使用電機驅動的攪拌器在攪拌箱進行肥料和水混合再進行稀釋和澆灌,需要使用攪拌器、稀釋桶等多個設備,導致所需的設備較多、整體體積較大,不便于移動和攜帶;
3、本
技術介紹
所公開的上述信息僅僅用于增加對本申請
技術介紹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構成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使用電機驅動的攪拌器在攪拌箱進行肥料和水混合再進行稀釋和澆灌,導致所需的設備較多、整體體積較大,不便于移動和攜帶的問題,本申請提供一種水肥一體化澆灌設備。
2、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水肥一體化澆灌設備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3、一種水肥一體化澆灌設備,包括車架、水箱、水泵,所述水箱設置在車架的上端,所述水泵設置
4、優選的,所述加料倉包括設置在水箱上方的計量料斗,所述計量料斗的下端設置有閥門。
5、優選的,所述水箱上設置有進料口,所述閥門與進料口連通。
6、優選的,所述三通閥一的一端設置有水箱連通管,所述水箱的下端設置有進水管,所述進水管與三通閥一的一端連通。
7、優選的,所述三通閥二的一端連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與水箱連通,所述三通閥二的一端連接有出水管。
8、綜上所述,本申請包括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9、通過水箱、水泵、進料組件、出料組件的配合使用,利用三通閥一與三通閥二切換水泵進水口、出水口與水箱的導通狀態,對水箱內的肥料稀釋時,水泵通過水箱連通管與外部水源導通,回流管與水箱內部導通,向水箱內通入清水到適量后,再利用水泵通過進水管與水箱導通,利用水箱與水泵實現水循環,進行肥料稀釋混勻,混勻完畢后,使得水泵與出水管導通,實現抽出水箱內的水肥進行灌溉,也可通過水泵與水箱連通管、出水管導通,實現清水灌溉;相較于現有技術,利用切換三通閥一與三通閥二工作狀態,實現清水灌溉、水肥灌溉、水肥稀釋、水肥混合等功能,無須通過攪拌器進行混合稀釋,簡化工作設備、降低設備體積與成本。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水肥一體化澆灌設備,包括車架(1)、水箱(2)、水泵(4),所述水箱(2)設置在車架(1)的上端,所述水泵(4)設置在水箱(2)的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的頂部設置有加料倉(3),所述水泵(4)的一端設置有進料組件(5),所述進料組件(5)包括設置在水泵(4)上的三通閥一(501),所述進料組件(5)的一側設置有出料組件(6),所述出料組件(6)包括設置在水泵(4)上的導流管(601),所述導流管(601)的末端設置有三通閥二(60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肥一體化澆灌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倉(3)包括設置在水箱(2)上方的計量料斗(301),所述計量料斗(301)的下端設置有閥門(30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肥一體化澆灌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上設置有進料口,所述閥門(302)與進料口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肥一體化澆灌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閥一(501)的一端設置有水箱連通管(502),所述水箱(2)的下端設置有進水管(503),所述進水管(503)與三通閥一(50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肥一體化澆灌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閥二(602)的一端連接有回流管(603),所述回流管(603)與水箱(2)連通,所述三通閥二(602)的一端連接有出水管(60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肥一體化澆灌設備,包括車架(1)、水箱(2)、水泵(4),所述水箱(2)設置在車架(1)的上端,所述水泵(4)設置在水箱(2)的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的頂部設置有加料倉(3),所述水泵(4)的一端設置有進料組件(5),所述進料組件(5)包括設置在水泵(4)上的三通閥一(501),所述進料組件(5)的一側設置有出料組件(6),所述出料組件(6)包括設置在水泵(4)上的導流管(601),所述導流管(601)的末端設置有三通閥二(60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肥一體化澆灌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倉(3)包括設置在水箱(2)上方的計量料斗(301),所述計量料斗(3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駱以云,姜浩,檀麗俊,莊翔杰,劉歡歡,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伴農振興農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