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分離兩種介質的布置結構,其具有內壁和外壁,其中,在內壁和外壁之間形成至少一個空間。
技術介紹
1、在離心泵和/或配件中使用時,該布置結構用于分離兩種介質,例如不同的流體。
2、離心泵基于通過改變由于由均勻旋轉的葉輪對流過該葉輪的流體觸發的轉矩引起的角動量將能量傳遞到流體的作用原理。離心泵具有大多螺旋形的殼體,裝備有葉片的葉輪以高轉速在該殼體中旋轉。
3、磁離合器泵(magnetkupplungspume)具有這樣的用于分離兩種介質的布置結構,并且是無軸密封的離心泵,其中驅動器的軸轉矩利用永磁離合器通過磁力傳遞。磁離合器由剛性地與馬達軸連接的外轉子和與泵軸連接的內轉子組成。兩個轉子裝備有永磁體,使得異名磁極相對而置。如果外轉子被驅動,則內轉子一起同步運行且因此使泵的葉輪旋轉。通過在外轉子和內轉子之間的間隙中安裝用于分離的布置結構,即所謂的間隙罐,實現了完全密封。
4、通過在初級和次級部分之間使用間隙罐,在這些構件之間實現了密封,使得例如液體亦或氣體不可以從次級側在初級側的方向上到達。例如,如果在泵中使用磁離合器,則這尤其是決定性的。在這種情況下,泵的葉輪與磁離合器的次級部分一起布置在共同的軸上,而初級部分與馬達軸連接。于是根據泵的輸送介質應避免的是,其通過間隙罐在初級部分的方向或馬達的方向上到達。
5、由于故障或失靈,一方面可能的是,初級部分和/或次級部分直接損壞間隙罐,另一方面可能發生,間隙罐直接由輸送介質的磁性或非磁性固體損壞。然而,在連續運行中僅可以困難地
6、wo?2020/212250?a1公開了一種用于磁離合器的間隙罐,其具有柱形外周區域和聯接在外周區域的第一端部處的底部區域,其中,至少外周區域具有內壁和圍繞內壁的外壁,其中,內壁和外壁在徑向方向上經由間隙彼此間隔開。根據本專利技術,內壁經由多個接片與外壁整體連接。根據本專利技術,間隙罐的泄漏可以通過借助于控制介質監測內部間隙來確定。
7、配件是指用于改變和控制物質流動的構件,其尤其是在用于流體的管道線路和容器處使用。
8、波紋管是指彈性的、“手風琴狀地”折疊的軟管,其安設在彼此機械滑動的機器部件上以進行保護,以便保護它們免受外部影響、尤其是污染并相對于環境密封。
9、在用于在化學工業中使用的閥中,波紋管被用于將運動的閥構件相對于固定部件熱密密封。
10、已經已知的是,利用增材制造方法制造用于分離兩種介質的布置結構。在增材制造方法中通過添加材料來產生構件。增材式制造方法的一個特點是,制造過程無工具且無模具地直接基于3d-cad數據進行。與傳統制造方法相比,這增加了制造中的靈活性。此外,可以產生特別精細且還復雜的構件。
11、然而,在被增材制造的構件中不利的是,與通過常規制造方法產生的構件相比,它們具有明顯低的阻尼和明顯更低的導熱。
12、此外,新的歐洲安全法規要求對安全相關的構件的附加保護。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任務是提供一種用于分離兩種介質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改善的阻尼和改善的導熱。此外,分離兩種介質的布置結構應符合當前的安全要求。此外,該布置結構的特征應在于緊湊的結構形式。該布置結構應能夠簡單且成本有利地實現。
2、根據本專利技術,該任務通過一種用于分離兩種介質的布置結構來解決。優選的變型方案可以在并列的獨立權利要求、從屬權利要求、說明書和附圖中得到。
3、根據本專利技術,在空間中集成有材料。
4、空間由三個彼此正交的維度長度、寬度和高度決定。它通過其壁限界空間內容物且因此形成幾何體。
5、在內壁和外壁之間形成布置結構的至少一個空間。在本專利技術的最簡單的設計方案中,在布置結構的壁之間僅存在一個空間。該空間可以在壁之間面型地完全延伸,或者也可以僅在壁的小區域中具有延伸部。
6、備選地,也可以在布置結構的壁之間形成兩個和/或更多個和/或大量并排和/或平行延伸的空間。這些空間可以具有連接部,或者也可以設計成沒有連接部。這樣的連接部可以優選地以貫通部的形式構造。
7、作為在原料的更狹義上的材料是指在固態的聚集狀態下的物質,由其可以制造構件和結構。
8、該材料可以優選晶粒狀或粉末狀或顆粒狀或微粒狀地構造。
9、理想地,材料構造為能流動的材料。為此,材料可以實施為能流動的散裝物或精細物。
10、流動能力是指散裝物或精細物在限定條件下豎直流動的能力。散裝物的流動能力由其成分及其微粒的性質決定。例如,影響參量是晶粒尺寸、晶粒尺寸分布、晶粒的表面性質和粘附水分。
11、流動能力通常說明為來自限定料斗的規定樣品量的流盡時間。相應的做法是標準化的:iso?6186將流動時間確定為以秒為單位的流盡時間。iso?4490、astm?b213、astmb855和astm?b964將流動能力確定為以秒為單位的流盡時間,或者說s/20cm3。
12、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有利的變型方案中,材料以團聚微粒的形式構造。
13、理想地,空間填充有至少10%、優選至少20%、尤其是至少30%的材料和/或填充有小于90%、優選小于80%、尤其是小于70%的材料。
14、作為集成是指結合成上級整體。在此,該材料被容納到用于分離兩種流體的布置結構的上級整體中。
15、理想地,材料被整合和/或納入和/或接合到更大的整體中,尤其是布置結構的空間中。
16、優選地,材料形狀配合地集成到布置結構的至少一個空間中。這種形狀配合的集成通過將材料彼此接合到空間中而產生。由此,材料不能夠離開空間。此外,材料也不能夠事后接合到空間中。
17、有利地,材料不可丟失地引入到空間中。這意味著材料既不能夠事后被接合,又不能夠從空間中取出。
18、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特別優選的變型方案中,空間中的材料和壁的材料由相同的材料、尤其一樣地構造。因此,空間的壁和材料本身均勻地由一種物質組成。
19、優選地,內壁與外壁一件式地構造。由此,用于分離兩種流體的布置結構完全一件式地實施。
20、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特別有利的變型方案中,在該空間中布置有至少一個傳感器。
21、這樣的傳感器可以以監測傳感器的形式實施,該監測傳感器如此構造,使得它可以檢測內壁和/或外壁的損壞。傳感器可以優選地檢測空間中的露點、溫度、氧含量、壓力和/或傳導能力和/或空間中的控制介質。
22、如果監測到露點,則監測傳感器是持續監測液態控制介質的露點的露點傳感器。如果壁損壞,流體可能侵入到空間中并與控制介質混合。這導致露點的變化。
23、備選地,空間可以填充有氣態控制介質,例如氬氣或其他惰性氣體,其中,傳感器實施為氧傳感器。例如,如果含氧流體侵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分離兩種介質的布置結構(10),其具有內壁(50)和外壁(51),其中,在所述內壁(50)和所述外壁(51)之間形成至少一個空間(5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53)構造為能流動的材料。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間(52)中的材料(53)和所述壁(50,51)的材料由相同的材料(53)構造。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壁(50)與所述外壁(51)一件式地構造。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材料(53)集成在所述空間(52)中,而所述空間由一件式的壁(50,51)形成。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53)形狀配合地集成在所述空間(52)中。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53)以團聚微粒(54)的形式構造。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間(5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間(52)中布置有至少一個傳感器(55)。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間(52)無流體和/或無氣體地實施。
11.根據權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間(52)在所述布置結構(10)的周向方向上延伸。
12.一種用于制造布置結構(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53)集成到空間(52)中,而所述內壁(50)和所述外壁(51)通過將輻射選擇性作用于所述材料而產生。
13.一種布置結構(10)用于改善阻尼和/或改善導熱的用途,所述布置結構具有形成空間(52)的內壁(50)和外壁(51),在所述空間中集成有所述材料(53)。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1.一種用于分離兩種介質的布置結構(10),其具有內壁(50)和外壁(51),其中,在所述內壁(50)和所述外壁(51)之間形成至少一個空間(5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53)構造為能流動的材料。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間(52)中的材料(53)和所述壁(50,51)的材料由相同的材料(53)構造。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壁(50)與所述外壁(51)一件式地構造。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材料(53)集成在所述空間(52)中,而所述空間由一件式的壁(50,51)形成。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53)形狀配合地集成在所述空間(52)中。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53)以團聚微粒(54)的形式構造。
8....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B·詹吉克,F·博斯巴赫,
申請(專利權)人:KSB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