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可穿戴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可穿戴設備。
技術介紹
1、傳統技術中較為常見的穿戴設備有手表或者頭顯等,手表或者頭顯上設有觸摸屏或者大量按鍵,操作起來較為復雜。例如手鐲或者戒指此類結構多作為裝飾品存在,如何將穿戴設備設置為戒指或者手鐲類結構,且方便用戶的控制,可以顯著提高用戶對穿戴設備的使用體驗。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提供一種可穿戴設備,旨在解決傳統穿戴設備形狀結構較為單一,且用戶控制不便的問題。
2、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可穿戴設備,包括:
3、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上設有第一安裝腔,所述第一殼體呈環形且在其周向上設有通孔;
4、電路組件,設于所述第一安裝腔內,所述電路組件上設有觸發開關;
5、電池,位于所述第一安裝腔且電性連接所述電路組件,所述電路組件和所述電池在所述第一殼體的周向上排布;
6、觸控件,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腔且至少部分相對所述通孔露出,所述觸控件被配置成接收用戶的物理操作并與所述觸發開關抵接,以激發所述觸發開關形成觸發信號;以及,
7、第二殼體,位于所述第一殼體朝向第一安裝腔的一側,所述第二殼體背離所述第一安裝腔的一側形成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用于套設至穿戴者上;
8、其中,所述第二殼體還與所述第一殼體密封連接,并將所述電路組件和所述電池在周向由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密封。
9、根據本申請提供的一種可穿戴設備,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的
10、根據本申請提供的一種可穿戴設備,所述電路組件還包括柔性基體、以及設置在基體上的控制器、通信模塊和充電模塊,所述控制器、所述通信模塊和所述充電模塊沿所述第一殼體的周向間隔排布;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通信模塊和所述充電模塊,所述通信模塊用于與外部設備通信連接,所述充電模塊用于電性連接外部充電設備并給所述電池充電,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接收來自所述觸發開關形成的觸發信號并將其由所述通信模塊發送至外部設備實現交互控制。
11、根據本申請提供的一種可穿戴設備,所述電路組件還包括生命體征傳感器,所述生命體征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且與所述控制器間隔設置;所述第二殼體對應所述生命體征傳感器的位置設有透明視窗,所述生命體征傳感器用于由所述透明視窗發射并接收光線以檢測穿戴者的生命體征。
12、根據本申請提供的一種可穿戴設備,所述通孔的數量包括多個,所述觸控件的數量包括多個,所述觸發開關的數量包括多個,多個所述觸發開關沿所述電路組件的周向間隔設置,每一所述通孔、所述觸控件和所述觸發開關在同一徑向上對齊。
13、根據本申請提供的一種可穿戴設備,所述觸控件為彈性按鍵,各所述通孔的面積小于或等于對應的所述觸控件的截面積,所述觸發開關包括微動開關或者鍋仔片開關。
14、根據本申請提供的一種可穿戴設備,所述觸控件包括支撐段、連接段和按壓段,所述按壓段與所述支撐段連接,所述支撐段用于和所述觸發開關抵接,所述連接段連接與相鄰兩支撐段之間,所述連接段和所述支撐段位于所述第一安裝腔且遠離所述通孔,所述支撐段的面積大于所述按壓段的面積。
15、根據本申請提供的一種可穿戴設備,所述第一殼體的內壁設有第一卡接壁和第二卡接壁,所述第一卡接壁沿所述第一殼體周向間隔設置、所述第二卡接壁沿所述第二殼體周向間隔設置以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卡接壁和所述第二卡接壁沿所述第一殼體的軸向相對間隔設置以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支撐段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連接段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并由所述第一卡接壁和所述第二卡接壁限制所述連接段的軸向移動。
16、根據本申請提供的一種可穿戴設備,所述充電模塊包括充電線圈,所述充電線圈設于所述基體且和所述生命體征傳感器間隔設置,所述充電線圈和所述電池、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充電線圈被配置成與外部充電設備電性感應以作為充電接收端,所述基體背離所述充電線圈一側設有磁力屏蔽層。
17、根據本申請提供的一種可穿戴設備,所述可穿戴設備還包括安裝支架,所述安裝支架呈環形設置,所述安裝支架上設有安裝口,所述基體穿設所述安裝口且環繞所述支架,其中所述觸發開關沿所述支架的周向設置且背離所述安裝支架,所述充電線圈、所述生命體征傳感器、所述通信模塊沿所述安裝支架周向間隔設置且背離所述安裝支架。
18、根據本申請提供的一種可穿戴設備,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連接形成第一環體,所述可穿戴設備還包括第二環體,所述第二環體活動套設于所述第一環體的周側;所述第一環體上周向設有第一磁體,所述第二環體周向上設有第二磁體,所述第一磁體與所述第二磁體相互作用以使所述第二環體轉動套設于所述第一環體,所述第一環體與所述第二環體之間具有間隙。
19、根據本申請提供的一種可穿戴設備,所述第一磁體與所述第二磁體相對設置,所述第一磁體與所述第二磁體的磁極相異;或者,所述第一磁體與所述第二磁體錯位設置,所述第一磁體與所述第二磁體的磁極相斥。
20、本申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組合形成環狀結構,方便用戶進行穿戴,用戶可將其作為戒指或者手環進行佩戴。進一步地,通過設置觸發開關和觸控件,用戶可以在可穿戴設備的外側進行觸控操作,方便相應選擇或者控制可穿戴設備的功能;此外,由于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密封連接,能夠提高防水性以及結構的穩定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110)和所述第二殼體(150)的材質不同,所述第一殼體(110)的強度大于所述第二殼體(150)的強度,所述第二殼體(150)包括環氧樹脂;或者,所述第一殼體(110)和所述第二殼體(150)之間設有環氧樹脂或密封膠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組件(120)還包括柔性基體(121)、以及設置在基體(121)上的控制器、通信模塊(125)和充電模塊,所述控制器、所述通信模塊(125)和所述充電模塊沿所述第一殼體(110)的周向間隔排布;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通信模塊(125)和所述充電模塊,所述通信模塊(125)用于與外部設備通信連接,所述充電模塊用于電性連接外部充電設備并給所述電池(130)充電,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接收來自所述觸發開關(123)形成的觸發信號并將其由所述通信模塊(125)發送至外部設備實現交互控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組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2)的數量包括多個,所述觸控件(140)的數量包括多個,所述觸發開關(123)的數量包括多個,多個所述觸發開關(123)沿所述電路組件(120)的周向間隔設置,每一所述通孔(112)、所述觸控件(140)和所述觸發開關(123)在同一徑向上對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控件(140)為彈性按鍵,各所述通孔(112)的面積小于或等于對應的所述觸控件(140)的截面積,所述觸發開關(123)包括微動開關或者鍋仔片開關。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控件(140)包括支撐段(141)、連接段(142)和按壓段(143),所述按壓段(143)與所述支撐段(141)連接,所述支撐段(141)用于和所述觸發開關(123)抵接,所述連接段(142)連接與相鄰兩支撐段(141)之間,所述連接段(142)和所述支撐段(141)位于所述第一安裝腔(111)且遠離所述通孔(112),所述支撐段(141)的面積大于所述按壓段(143)的面積。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110)的內壁設有第一卡接壁(113)和第二卡接壁(114),所述第一卡接壁(113)沿所述第一殼體(110)周向間隔設置、所述第二卡接壁(114)沿所述第二殼體(150)周向間隔設置以形成第一限位槽(115);所述第一卡接壁(113)和所述第二卡接壁(114)沿所述第一殼體(110)的軸向相對間隔設置以形成第二限位槽(116),所述通孔(112)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15),所述支撐段(141)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15),所述連接段(142)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16)并由所述第一卡接壁(113)和所述第二卡接壁(114)限制所述連接段(142)的軸向移動。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充電模塊包括充電線圈(124),所述充電線圈(124)設于所述基體(121)且和所述生命體征傳感器(122)間隔設置,所述充電線圈(124)和所述電池(130)、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充電線圈(124)被配置成與外部充電設備電性感應以作為充電接收端,所述基體(121)背離所述充電線圈(124)一側設有磁力屏蔽層。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設備(10)還包括安裝支架(127),所述安裝支架(127)呈環形設置,所述安裝支架(127)上設有安裝口(128),所述基體(121)穿設所述安裝口(128)且環繞所述支架,其中所述觸發開關(123)沿所述支架的周向設置且背離所述安裝支架(127),所述充電線圈(124)、所述生命體征傳感器(122)、所述通信模塊(125)沿所述安裝支架(127)周向間隔設置且背離所述安裝支架(127)。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110)與所述第二殼體(150)連接形成第一環體(100),所述可穿戴設備(10)還包括第二環體(200),所述第...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110)和所述第二殼體(150)的材質不同,所述第一殼體(110)的強度大于所述第二殼體(150)的強度,所述第二殼體(150)包括環氧樹脂;或者,所述第一殼體(110)和所述第二殼體(150)之間設有環氧樹脂或密封膠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組件(120)還包括柔性基體(121)、以及設置在基體(121)上的控制器、通信模塊(125)和充電模塊,所述控制器、所述通信模塊(125)和所述充電模塊沿所述第一殼體(110)的周向間隔排布;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通信模塊(125)和所述充電模塊,所述通信模塊(125)用于與外部設備通信連接,所述充電模塊用于電性連接外部充電設備并給所述電池(130)充電,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接收來自所述觸發開關(123)形成的觸發信號并將其由所述通信模塊(125)發送至外部設備實現交互控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組件(120)還包括生命體征傳感器(122),所述生命體征傳感器(122)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且與所述控制器間隔設置;所述第二殼體(150)對應所述生命體征傳感器(122)的位置設有透明視窗,所述生命體征傳感器(122)用于由所述透明視窗發射并接收光線以檢測穿戴者的生命體征。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2)的數量包括多個,所述觸控件(140)的數量包括多個,所述觸發開關(123)的數量包括多個,多個所述觸發開關(123)沿所述電路組件(120)的周向間隔設置,每一所述通孔(112)、所述觸控件(140)和所述觸發開關(123)在同一徑向上對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控件(140)為彈性按鍵,各所述通孔(112)的面積小于或等于對應的所述觸控件(140)的截面積,所述觸發開關(123)包括微動開關或者鍋仔片開關。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設備(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控件(140)包括支撐段(141)、連接段(142)和按壓段(143),所述按壓段(143)與所述支撐段(141)連接,所述支撐段(141)用于和所述觸發開關(123)抵接,所述連接段(142)連接與相鄰兩支撐段(141)之間,所述連接段(142)和所述支撐段(141)位于所述第一安裝腔(111)且遠離所述通孔(112),所述支撐段(141)的面積大于所述按壓段(143)的面積。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軍柱,翟英男,葉燦,唐竹軍,呂正,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仙瞬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