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能夠應用于振動的衰減的減振構造體及裝入有減振構造體的裝置。
技術介紹
1、在日常生活中,振動在身邊很近處發生,例如從電車、車等交通工具,鏈鋸、割草機等振動工具,收音機、樂器等音樂設備等產生。例如,有振動從交通工具、振動工具等直接傳遞的情況或通過聲波而振動傳遞的情況。
2、一般傳遞給固體的振動的振動頻率(頻率)被稱作20~1000hz的范圍,例如對建筑物、家具等產生振動(物性影響)。通過這樣的振動而發生設備受到較強的擺動而損壞,或在進行印刷、加工等細致的作業方面發生偏差等問題。
3、振動不僅對于物體或作業、對于人也帶來直接性的對身心的影響(生理性的影響)的情況也較多。例如,根據振動發生的時間帶而給睡眠帶來影響,如果長期間暴露于這些振動下則心理性的影響也變大。這樣,振動成為構成人生活的環境的較大的因素,為了營造舒適、麻煩較少的環境,抑制振動變得非常重要。
4、作為使振動衰減的減振方法,例如可以舉出使用彈簧的阻尼器等衰減機構(減振構造體)的方法,及使用海綿、橡膠等衰減材料的方法等。
5、此外,近年來,超材料這樣的以能夠直接控制的尺度構成有微細的周期構造的部件的研究正在被火熱地開展。在這樣的超材料構造體中,通過微細的周期構造,能夠呈現僅通過材料原本擁有的特性不能呈現的特性。
6、也可以考慮利用這樣的超材料構造體對傳播的聲波、振動進行控制,也被稱作音響超材料。通過改變微細的周期構造,能夠將特定的頻率吸收或將傳播的聲波、振動衰減。
7、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
8、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一種能夠配置在間隔壁上、由能夠一體成形的音響超材料構成的隔音件。該隔音件具有包括砝碼部的多個共振部,由于共振部產生與傳遞給隔音件的振動不同的振動,所以振動被衰減。
9、現有技術文獻
10、專利文獻
11、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20-3059號公報
12、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21-152584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1、專利技術要解決的課題
2、要求能夠這樣發揮較高的減振功能的減振構造體。
3、鑒于以上這樣的情況,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發揮較高的減振功能的減振構造體及裝入有減振構造體的裝置。
4、用來解決課題的手段
5、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有關本專利技術的一技術方案的減振構造體具備第1支承部件、第2支承部件和1個以上的減振單元。
6、上述第2支承部件對于上述第1支承部件沿著第1方向對置而配置。
7、上述1個以上的減振單元連接在上述第1支承部件及上述第2支承部件之間,抑制對上述第1支承部件及上述第2支承部件作用的上述第1方向的振動。
8、此外,上述1個以上的減振單元分別包括第1減振芯單元和第2減振芯單元。
9、上述第1減振芯單元具有:第1旋轉部件,經由第1鉸鏈與上述第1支承部件連接;第2旋轉部件,經由第2鉸鏈與上述第1支承部件連接;第3旋轉部件,在從上述第1方向觀察的情況下,經由被配置在與上述第1鉸鏈不同的位置處的第3鉸鏈與上述第1旋轉部件連接;以及第4旋轉部件,在從上述第1方向觀察的情況下,經由被配置在與上述第2鉸鏈不同的位置處的第4鉸鏈與上述第2旋轉部件連接。
10、上述第2減振芯單元具有:第5旋轉部件,經由第5鉸鏈與上述第2支承部件連接;第6旋轉部件,經由第6鉸鏈與上述第2支承部件連接;第7旋轉部件,在從上述第1方向觀察的情況下,經由被配置在與上述第5鉸鏈不同的位置處的第7鉸鏈與上述第5旋轉部件連接;以及第8旋轉部件,在從上述第1方向觀察的情況下,經由被配置在與上述第6鉸鏈不同的位置處的第8鉸鏈與上述第6旋轉部件連接。
11、上述第1減振芯單元和上述第2減振芯單元經由以下鉸鏈相互連接:第9鉸鏈,在從上述第1方向觀察的情況下被配置在與上述第3鉸鏈不同的位置,與上述第3旋轉部件連接;第10鉸鏈,在從上述第1方向觀察的情況下被配置在與上述第4鉸鏈不同的位置,與上述第4旋轉部件連接;第11鉸鏈,在從上述第1方向觀察的情況下被配置在與上述第7鉸鏈不同的位置,與上述第7旋轉部件連接;以及第12鉸鏈,在從上述第1方向觀察的情況下被配置在與上述第8鉸鏈不同的位置,與上述第8旋轉部件連接。
12、在該減振構造體中,在第1支承部件與第2支承部件之間連接1個以上的減振單元。1個以上的減振單元分別包括第1減振芯單元和第2減振芯單元。
13、第1減振芯單元經由第1及第2鉸鏈與第1支承部件連接,第2減振芯單元經由第5及第6鉸鏈與第2支承部件連接。此外,第1減振芯單元和第2減振芯單元經由第9~第12鉸鏈相互連接。
14、第1減振芯單元具有第1~第4旋轉部件。其中,第1旋轉部件和第3旋轉部件經由第3鉸鏈相互連接。此外,第2旋轉部件和第4旋轉部件經由第4鉸鏈相互連接。
15、第2減振芯單元具有第5~第8旋轉部件。其中,第5旋轉部件和第7旋轉部件經由第7鉸鏈相互連接。此外,第6旋轉部件和第8旋轉部件經由第8鉸鏈相互連接。
16、第1~第12鉸鏈如上述那樣被適當設定從第1方向觀察的情況下的位置。
17、如果第1方向的振動作用于第1支承部件及第2支承部件,則各旋轉部件以鉸鏈為基點旋轉。第1減振芯單元與第2減振芯單元的連接部分向將作用于第1支承部件及第2支承部件的第1方向的振動抵消的朝向變位。由此,能夠抑制對第1支承部件及第2支承部件作用的振動。結果,能夠發揮較高的減振功能。
18、上述1個以上的減振單元也可以分別包括減振驅動部件,所述減振驅動部件經由上述第9鉸鏈與上述第3旋轉部件連接,經由上述第10鉸鏈與上述第4旋轉部件連接,經由上述第11鉸鏈與上述第7旋轉部件連接,經由上述第12鉸鏈與上述第8旋轉部件連接。
19、如果設通過上述第1方向的振動的作用發生的、上述第1支承部件及上述第2支承部件的向上述第1方向上的第1朝向的變位為第1振動變位,設上述第1支承部件及上述第2支承部件的向上述第1方向上的與上述第1朝向相反側的第2朝向的變位為第2振動變位,則上述第1減振芯單元也可以構成為,對應于上述第1振動變位在上述第1方向上被拉伸變形,并且對應于上述第2振動變位沿著上述第1方向被壓縮變形。在此情況下,上述第2減振芯單元也可以構成為,對應于上述第1振動變位在上述第1方向上被壓縮變形,并且對應于上述第2振動變位沿著上述第1方向被拉伸變形。
20、上述減振驅動部件也可以構成為,對應于上述第1振動變位而向上述第2朝向變位,并且對應于上述第2振動變位而向上述第1朝向變位。
21、上述1個以上的減振單元也可以以作為減振對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
18.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21.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22.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23.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24.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25.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27.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29.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3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3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32.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3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34.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35.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3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3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38.一種裝入有減振構造體的裝置,具備1個以上的減振構造體,連接在第1部件與第2部件之間,其特征在于,
39.一種裝入有減振構造體的裝置,為裝入有權利要求36所述的減振構造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40.一種裝入有減振構造體的裝置,為裝入有權利要求36所述的減振構造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41.一種裝入有減振構造體的裝置,為裝入有權利要求38所述的減振構造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42.一種裝入有減振構造體的裝置,為裝入有權利要求36所述的減振構造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1.一種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8.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1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21.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22.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23.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減振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