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地下水運移研究,尤其涉及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
技術介紹
1、在地下水過度開采的地區,地下水位下降的持續下降不但加劇了淡水資源的供求矛盾,還會引發地面沉降、地裂縫等諸多地質災害問題。
2、地下水回補是系統解決供水安全、恢復水源地開采能力、改善地下水環境的有效措施。
3、現有技術多是直接基于野外實際回補對地下水進行監測評估,實施周期長,水位、溶質及地層形變監測困難,無法高效的分析地下水影響范圍的變化過程。
4、因此,需要設計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以解決上述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如下方案: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包括
3、沙槽;
4、模擬透水層,設置在所述沙槽內,所述模擬透水層的坡面與所述沙槽內側壁之間填充有模擬海水;
5、淡水補充機構,出水端設置在所述模擬透水層內,所述淡水補充機構用于向所述模擬透水層內充入淡水,淡水在所述模擬透水層的坡面與所述模擬海水形成咸淡水分界面;
6、壓力調節機構,設置在所述沙槽內側底部,所述壓力調節機構位于所述模擬透水層下方并對所述模擬透水層內部的壓力進行調節;
7、第一可調控水箱,與所述淡水補充機構連通,所述第一可調控水箱用于向所述淡水中添加示蹤劑;
8、第二可調控水箱,與
9、優選的,所述模擬透水層包括若干透水層組件,若干所述透水層組件由下至上堆疊在所述沙槽內,所述透水層組件內設置有若干監測探頭。
10、優選的,所述透水層組件包括透水砂層和弱透水層,所述透水砂層設置在所述弱透水層底端,若干所述監測探頭設置在所述透水砂層內。
11、優選的,所述監測探頭包括壓力監測探頭和鹽度監測探頭。
12、優選的,所述淡水補充機構包括恒流泵,所述恒流泵進口端固定連通有進水管道,所述恒流泵出口端固定連通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固定連通有若干投放管道一端,所述投放管道與所述透水砂層一一對應且另一端位于所述透水砂層內。
13、優選的,所述第一可調控水箱出口端與所述出水管道連通。
14、優選的,所述第二可調控水箱連通有海水管道一端,所述海水管道另一端與所述模擬海水連通,所述第二可調控水箱還連通有排水管。
15、優選的,所述出水管道與所述恒流泵出口端連通的一端、所述投放管道與所述出水管道連通的一端、所述第一可調控水箱出口端、所述海水管道上均設置有閥門。
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優點和技術效果:
17、本專利技術通過設置的淡水補充機構能夠向模擬透水層內不斷補充淡水,補充的淡水與模擬海水形成咸淡水分界面,再通過第一可調控水箱向模擬透水層內的淡水中添加示蹤劑,能夠直觀的顯示出地下水回補蹤跡。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擬透水層包括若干透水層組件,若干所述透水層組件由下至上堆疊在所述沙槽(15)內,所述透水層組件內設置有若干監測探頭(9)。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層組件包括透水砂層(6)和弱透水層(10),所述透水砂層(6)設置在所述弱透水層(10)底端,若干所述監測探頭(9)設置在所述透水砂層(6)內。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監測探頭(9)包括壓力監測探頭和鹽度監測探頭。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補充機構包括恒流泵(1),所述恒流泵(1)進口端固定連通有進水管道(5),所述恒流泵(1)出口端固定連通有出水管道(13),所述出水管道(13)固定連通有若干投放管道(4)一端,所述投放管道(4)與所述透水砂層(6)一一對應且另一端位于所述透水砂層(6)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調控水箱(2)出口端與所述出水管道(13)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調控水箱(8)連通有海水管道(14)一端,所述海水管道(14)另一端與所述模擬海水(7)連通,所述第二可調控水箱(8)還連通有排水管(12)。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13)與所述恒流泵(1)出口端連通的一端、所述投放管道(4)與所述出水管道(13)連通的一端、所述第一可調控水箱(2)出口端、所述海水管道(14)上均設置有閥門(3)。
...【技術特征摘要】
1.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擬透水層包括若干透水層組件,若干所述透水層組件由下至上堆疊在所述沙槽(15)內,所述透水層組件內設置有若干監測探頭(9)。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層組件包括透水砂層(6)和弱透水層(10),所述透水砂層(6)設置在所述弱透水層(10)底端,若干所述監測探頭(9)設置在所述透水砂層(6)內。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監測探頭(9)包括壓力監測探頭和鹽度監測探頭。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深層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回補模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補充機構包括恒流泵(1),所述恒流泵(1)進口端固定連通有進水管道(5),所述恒流泵(...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郝奇琛,李彬杰,董亞飛,李亞松,劉春雷,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