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儲能,特別是涉及一種電池包的校準方法、裝置、校準設備和存儲介質(zhì)。
技術介紹
1、電池包是重要的儲能產(chǎn)品,電池包集成了電池模組和bms(battery?managementsystem,電池管理系統(tǒng))模塊,共同實現(xiàn)電能的存儲、監(jiān)控與管理。電池包由多個單體電芯通過串并聯(lián)方式組成,負責存儲電能;而bms則負責監(jiān)控電池模組內(nèi)各單體電芯的狀態(tài),如電壓、電流、溫度等,以及執(zhí)行電池模組的均衡、保護、通信等功能,確保電池包的安全、高效運行。在電池包出廠前,進行校準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步驟。校準過程旨在確保電池包的性能指標達到設計要求,使其具備優(yōu)良的性能指標和可靠的安全性能,為用戶的后續(xù)使用提供堅實保障。
2、但是,本申請的專利技術人在實現(xiàn)本申請實施例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技術中對電池包進行校準,需要人工設定電壓或電流源,查看萬能表的實際測量值,然后手工記錄,再一一與標準值校驗,這樣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而且容易誤判、記錄錯誤或造假。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鑒于上述問題,本申請?zhí)峁┝艘环N電池包的校準方法、裝置、校準設備和存儲介質(zhì),克服了上述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了上述需要人分工對電池包進行校準的問題。
2、根據(jù)本申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池包的校準方法,所述電池包可連接校準設備,所述校準設備包括直流負載;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所述直流負載連通所述電池包;獲取所述直流負載的電參數(shù),所述直流負載的電參數(shù)為所述電池包的實際電參數(shù);獲取所述電池包的第一采樣電參數(shù);判斷是否需要對所述第一采
3、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所述校準設備還包括第一繼電器和第一接觸器,所述第一繼電器和第一接觸器連接于所述電池包與所述直流負載之間,所述控制所述直流負載連通所述電池包的步驟,包括:控制所述第一繼電器開啟所述第一接觸器,以控制所述直流負載連通所述電池包。
4、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所述根據(jù)所述理論電參數(shù)和所述實際電參數(shù),判斷對所述電池包的校準是否成功的步驟,包括:計算所述理論電參數(shù)相對于所述實際電參數(shù)的第一誤差;判斷所述第一誤差是否在預設第一范圍;若是,則判定校準成功。
5、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所述校準設備還包括直流電源,所述方法還包括:控制所述直流電源連通所述電池包;設置所述直流電源的輸出電流;獲取所述電池包的第一充電電流;判斷是否需要對所述第一充電電流進行校準;若是,則在所述預設校準系數(shù)恢復初始值時,獲取所述電池包的第二充電電流;根據(jù)所述輸出電流與所述第二充電電流,計算第二校準系數(shù);獲取所述電池包的第三充電電流,根據(jù)所述第三充電電流和所述第二校準系數(shù),計算所述電池包的理論充電電流;根據(jù)所述理論充電電流和所述輸出電流,判斷對所述電池包的校準是否成功。
6、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所述設置所述直流電源的輸出電流的步驟,包括:控制所述直流電源輸出初級電流;預設時間后,控制所述直流電源輸出所述輸出電流,所述初級電流小于所述輸出電流。
7、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所述校準設備還包括第二繼電器和第二接觸器,所述第二繼電器和第二接觸器連接于所述電池包與所述直流電源之間,所述控制所述直流電源連通所述電池包的步驟,包括:控制所述第二繼電器開啟所述第二接觸器,以控制所述直流電壓連通所述電池包。
8、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所述根據(jù)所述理論充電電流和所述輸出電流,判斷對所述電池包的校準是否成功的步驟,包括:計算所述理論電參數(shù)相對于所述輸出電流的第二誤差;判斷所述第二誤差是否在預設第二范圍;若是,則判定校準成功。
9、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直流負載連通所述電池包的步驟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檢測所述電池包是否合格;若是,則執(zhí)行所述控制所述直流負載連通所述電池包的步驟。
10、在一種可選的方式中,所述校準設備還包括溫度儀,所述檢測所述電池包是否合格的步驟,包括:獲取所述電池包的sn碼;控制所述電池包和所述校準設備恢復準備狀態(tài);發(fā)送老化指令至所述電池包;獲取所述電池包執(zhí)行所述老化指令后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bms版本號、所述電池包中的各個單串電芯的壓差、所述溫度儀的第一溫度值和所述電池包的第二溫度值;核對所述bms版本號,判斷所述壓差是否合格,判斷所述第一溫度值與所述第二溫度值之間的溫度差是否合格;若所述bms版本號與所述校準設備匹配,所述壓差合格,所述溫度差合格,則判定所述電池包合格。
11、根據(jù)本申請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池包的校準裝置,所述電池包可連接校準設備,所述校準設備包括直流負載;所述裝置包括:控制模塊,用于控制所述直流負載連通所述電池包;第一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所述直流負載的電參數(shù),所述直流負載的電參數(shù)為所述電池包的實際電參數(shù);第二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所述電池包的第一采樣電參數(shù);判斷模塊,用于判斷是否需要對所述第一采樣電參數(shù)進行校準,若是,則執(zhí)行第三獲取模塊;第三獲取模塊,用于在預設校準系數(shù)恢復初始值時,獲取所述電池包的第二采樣電參數(shù);計算模塊,用于根據(jù)所述實際電參數(shù)與所述第二采樣電參數(shù),計算第一校準系數(shù);第四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所述電池包的第三采樣電參數(shù),根據(jù)所述第三采樣電參數(shù)和所述第一校準系數(shù),計算所述電池包的理論電參數(shù);校準模塊,用于根據(jù)所述理論電參數(shù)和所述實際電參數(shù),判斷對所述電池包的校準是否成功。
12、根據(jù)本申請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校準設備,該校準設備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以及存儲器,所述存儲器與所述至少一個處理器通信連接,所述存儲器存儲有可被所述至少一個處理器執(zhí)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個處理器執(zhí)行,以使所述至少一個處理器能夠執(zhí)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13、根據(jù)本申請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zhì),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zhì)存儲有計算機程序,當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zhí)行時,所述處理器執(zhí)行上述的方法的步驟。
14、本申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過上述電池包的校準方法,通過自動化校準流程和自動化的校準結(jié)果判斷,不需要人工對電池包進行校準,可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校準效率,避免人工校準和計算可能帶來的誤差和誤判,從而可確保校準結(jié)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進而可提高電池包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電池包的校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包可連接校準設備,所述校準設備包括直流負載;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準設備還包括第一繼電器和第一接觸器,所述第一繼電器和第一接觸器連接于所述電池包與所述直流負載之間,所述控制所述直流負載連通所述電池包的步驟,包括: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jù)所述理論電參數(shù)和所述實際電參數(shù),判斷對所述電池包的校準是否成功的步驟,包括: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準設備還包括直流電源,所述方法還包括: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設置所述直流電源的輸出電流的步驟,包括: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準設備還包括第二繼電器和第二接觸器,所述第二繼電器和第二接觸器連接于所述電池包與所述直流電源之間,所述控制所述直流電源連通所述電池包的步驟,包括: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jù)所述理論充電電流和所述輸出電流,判斷對所述電池包的校準是否成功的步驟,包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直流負載連通所述電池包的步驟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準設備還包括溫度儀,所述檢測所述電池包是否合格的步驟,包括:
10.一種電池包的校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包可連接校準設備,所述校準設備包括直流負載;
11.一種校準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12.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zhì),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zhì)存儲有計算機程序,當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zhí)行時,所述處理器執(zhí)行如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的步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池包的校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包可連接校準設備,所述校準設備包括直流負載;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準設備還包括第一繼電器和第一接觸器,所述第一繼電器和第一接觸器連接于所述電池包與所述直流負載之間,所述控制所述直流負載連通所述電池包的步驟,包括: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jù)所述理論電參數(shù)和所述實際電參數(shù),判斷對所述電池包的校準是否成功的步驟,包括: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準設備還包括直流電源,所述方法還包括: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設置所述直流電源的輸出電流的步驟,包括: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準設備還包括第二繼電器和第二接觸器,所述第二繼電器和第二接觸器連接于所述電池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馬輝,秦賡,邱建文,賴崇鋒,胡松,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德蘭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