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充電樁,尤其是涉及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方法及系統。
技術介紹
1、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是一個復雜而多維的任務,涉及硬件升級、軟件優化、用戶行為調整以及運營策略等多個方面。以下是傳統的優化方法:
2、一、硬件升級與技術創新
3、提升充電樁功率:
4、直流快充樁的功率可提升至60kw至350kw甚至更高,以滿足快速充電的需求。
5、對于家庭用戶,可選擇安裝功率較高的交流快充樁,功率范圍通常在7~11kw之間。
6、采用高效硬件組件:
7、升級充電樁內部硬件設計,包括電源、變壓器、直流接口等關鍵部件,以提高傳輸效率和穩定性。
8、選擇導電性能高、質量良好的充電線纜,減少能量在傳輸過程中的損失。
9、引入先進技術:
10、引入超導材料和液冷技術,降低充電樁的散熱需求,從而提高充電效率。
11、研發和應用新型充電設備,如無線充電、動態充電等,提升充電的便利性和靈活性。
12、二、軟件優化與智能管理
13、智能充電策略:
14、電動汽車的電池管理系統應具備智能充電功能,能夠根據電池的實時狀態(如電壓、電流、溫度等)調整充電策略。
15、通過優化電池的充電策略、充電溫度控制等,提高充電效率并保護電池壽命。
16、物聯網與大數據分析:
17、利用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充電樁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預測用戶需求,合理調度資源
18、引入ai算法,實現充電樁的自動調度和故障預警功能,提高運維效率。
19、智能調度系統:
20、根據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和電網的供電能力,合理安排充電時間和順序,以提高整體充電效率。
21、三、改善充電環境與用戶行為
22、保持充電環境整潔:
23、充電環境的整潔和干燥可以減少接觸不良等問題,提高充電效率。
24、合理選擇充電位置:
25、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淋,減少環境因素對充電設備的影響。
26、優化用戶行為:
27、提前設置好充電時間,避免在用電高峰期與其他車輛競爭,從而提高充電速度。
28、在充電前關閉車內的耗電設備,如空調、音響等,以減少電池負荷,提高充電效率。
29、四、運營策略與市場推廣
30、合理布局選址:
31、通過科學規劃充電樁的布點位置,滿足用戶的充電需求,減少用戶尋找充電樁的時間和成本。
32、優先考慮在商業中心、交通樞紐、居民區、景區等車輛密集區域設置充電樁。
33、提供多樣化服務:
34、在充電站增設休息室、超市等配套設施,提供免費停車、開水等服務,以提高用戶的充電體驗。
35、推出服務費打折、充電積分制度等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用戶使用充電樁。
36、加強宣傳推廣:
37、制定針對性的宣傳策略,明確宣傳目標和受眾群體。
38、利用多種渠道進行宣傳,如社交媒體、廣告、活動贊助等,提高充電樁的知名度和使用率。
39、定期維護檢修:
40、定期對充電樁進行檢查、維修和保養,及時發現并排除潛在故障,延長充電樁的使用壽命,提高其運行效率。
41、基于上述的傳統優化方法,優化效果有限,優化效果有待提高。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提供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方法及系統,以提高優化效果。
2、本說明書公開了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方法,包括:
3、獲取供電電壓、充電樁輸出功率、充電器輸出功率和電池溫度,以及電池電量在單位時間內的變化量,記為電池電量變化量;
4、將所述供電電壓作為行向量,所述充電樁輸出功率作為列向量,構成矩陣,導入所述電池電量變化量,進行曲面擬合,得到第一擬合曲面和第一擬合方程;
5、將所述供電電壓作為行向量,所述充電器輸出功率作為列向量,構成矩陣,導入所述電池電量變化量,進行曲面擬合,得到第二擬合曲面和第二擬合方程;
6、將所述供電電壓作為行向量,所述電池溫度作為列向量,構成矩陣,導入所述電池電量變化量,進行曲面擬合,得到第三擬合曲面和第三擬合方程;
7、將所述充電樁輸出功率作為行向量,所述充電器輸出功率作為列向量,構成矩陣,導入所述電池電量變化量,進行曲面擬合,得到第四擬合曲面和第四擬合方程;
8、將所述充電樁輸出功率作為行向量,所述電池溫度作為列向量,構成矩陣,導入所述電池電量變化量,進行曲面擬合,得到第五擬合曲面和第五擬合方程;
9、將所述充電器輸出功率作為行向量,所述電池溫度作為列向量,構成矩陣,導入所述電池電量變化量,進行曲面擬合,得到第六擬合曲面和第六擬合方程;
10、獲取實時的供電電壓、實時的充電樁輸出功率、實時的充電器輸出功率和實時的電池溫度,并代入相應的第一擬合方程至第六擬合方程,獲得目標值,若目標值均大于0,則以電池電量變化量最大為目標,基于第一擬合曲面,獲取對應的第一供電電壓和第一充電樁輸出功率;基于第二擬合曲面,獲取對應的第二供電電壓和第一充電器輸出功率;基于第三擬合曲面和實時的電池溫度,獲取對應的第三供電電壓;基于第四擬合曲面,獲取對應的第二充電樁輸出功率和第二充電器輸出功率;基于第五擬合曲面和實時的電池溫度,獲取對應的第三充電樁輸出功率;基于第六擬合曲面和實時的電池溫度,獲取對應的第三充電器輸出功率;
11、基于第一供電電壓、第二供電電壓和第三供電電壓之間的均值,調整實時的供電電壓,基于第一充電樁輸出功率、第二充電樁輸出功率和第三充電樁輸出功率之間的均值,調整實時的充電樁輸出功率,基于第一充電器輸出功率、第二充電器輸出功率和第三充電器輸出功率之間的均值,調整實時的充電器輸出功率,以使單位時間內電池電量變化量最大,進而提高充電效率。
12、本說明書中,獲取充電樁輸出電壓;
13、將所述供電電壓作為行向量,所述充電樁輸出電壓作為列向量,構成矩陣,導入所述電池電量變化量,進行曲面擬合,得到第七擬合曲面和第七擬合方程;
14、將所述充電器輸出功率作為行向量,所述充電樁輸出電壓作為列向量,構成矩陣,導入所述電池電量變化量,進行曲面擬合,得到第八擬合曲面和第八擬合方程;
15、將所述充電樁輸出電壓作為行向量,所述電池溫度作為列向量,構成矩陣,導入所述電池電量變化量,進行曲面擬合,得到第九擬合曲面和第九擬合方程;
16、獲取實時的充電樁輸出電壓,代入第七擬合方程至第九擬合方程,獲得目標值,若目標值均大于0,則以電池電量變化量最大為目標,基于第七擬合曲面,獲取對應的第四供電電壓和第一充電樁輸出電壓;基于第八擬合曲面,獲取對應的第四充電器輸出功率和第二充電樁輸出電壓;基于第九擬合曲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獲取充電樁輸出電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獲取充電樁輸出電流;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別使用樣條插值法、B樣條法、最小二乘法、多項式擬合法、非參數擬合方法、Kriging方法、NURBS法、隱函數方法、弗格森雙三次曲面法和Bezier法進行曲面擬合,最終基于對應參數的均值,對實時參數進行調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市電電壓和/或光伏電壓和/或風電電壓作為供電電壓,當同時使用兩個及以上的電壓時,使用它們之間的并網電壓作為供電電壓。
6.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系統,其特征在于,用于實現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方法,所述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系統包括: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運放IC3的型號為LM358,所述振蕩芯片IC1的型號為KA3842。
...【技術特征摘要】
1.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獲取充電樁輸出電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獲取充電樁輸出電流;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別使用樣條插值法、b樣條法、最小二乘法、多項式擬合法、非參數擬合方法、kriging方法、nurbs法、隱函數方法、弗格森雙三次曲面法和bezier法進行曲面擬合,最終基于對應參數的均值,對實時參數進行調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市電電壓和/或光伏電壓和/或風電電壓作為供電電壓,當同時使用兩個及以上的電壓時,使用它們之間的并網電壓作為供電電壓。
6.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系統,其特征在于,用于實現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方法,所述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系統包括: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充電樁系統的充電效率優化系統,其特征在于,使用充電電路對充電器輸出功率進行調整,所述充電電路包括輸入接口cn1、輸出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韜,阮文韜,陳美榮,趙聃敏,丁泓吉,李正,王俊,劉聰,胡丹,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