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儀器分析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放置樣品的網圈裝置。
技術介紹
1、目前,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儀樣品杯的放樣裝置為兩個凹凸配合的零件,中間夾有一層起安全作用的薄膜,這種設計方案有一個弊端,就是放置質量較大的樣品,尤其是液體樣品時,因為樣本自身的重力,放樣裝置因為缺少支撐會出現下凹,這種變形會對組件中的薄膜造成擠壓而起皺,影響檢測結果,特別是對于低含量的液體樣品的檢測,因此,亟待專利技術一種高承載力、不易變形的放樣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特別是解決現有的放樣裝置易變形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的問題。
2、為克服上述問題,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放置樣品的網圈裝置,所述網圈裝置適于設置在分析儀器內,以在其上承載物品,包括網圈、膜壓蓋和薄膜,其中,所述網圈具有圈體和固定在所述圈體上的第一網狀結構,所述圈體包括固定段、延伸段和連接段,所述固定段上下貫通的中空環形,所述延伸段位于所述固定段外側,所述連接段位于所述固定段底部并沿所述固定段圓心方向向內延伸;所述膜壓蓋具有蓋體和固定在所述蓋體上的第二網狀結構,所述蓋體包括固定板和連接板,所述固定板為上下貫通的中空環形,套設在所述網圈的所述固定段上,所述連接板位于所述固定板底部并沿所述固定板的圓心方向向內延伸;所述薄膜位于疊設的所述網圈和所述膜壓蓋之間。
3、根據本專利
技術介紹
中對現有技術所述,目前使用的放樣裝置在放置質量大的樣品,尤其是液體樣品時,放樣裝置易產生變形,導致檢測
4、另外,根據本技術公開的一種地下水原位快速檢測設備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5、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段上設有第一固定孔,與所述第一網狀結構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孔均勻鋪設在所述連接段上。
6、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網狀結構由穿設在所述第一固定孔中的相互交叉的線構成。
7、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板上設有第二固定孔,與所述第二網狀結構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孔均勻鋪設在所述連接板上。
8、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二網狀結構由穿設在所述第二固定孔中的相互交叉的線構成。
9、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內徑與所述固定段的外徑配合,使所述固定段嵌入所述固定板內。
10、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段和所述延伸段的連接處設有凹槽。
11、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段和所述固定板通過螺紋連接。
12、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段與所述連接板的內徑相等,所述固定段與所述固定板的外徑相等。
13、進一步地,所述薄膜的厚度范圍為4μm至6μm。
14、本技術實施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技術的實踐了解到。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放置樣品的網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段上設有第一固定孔,與所述第一網狀結構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孔均勻鋪設在所述連接段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網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網狀結構由穿設在所述第一固定孔中的相互交叉的線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上設有第二固定孔,與所述第二網狀結構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孔均勻鋪設在所述連接板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網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網狀結構由穿設在所述第二固定孔中的相互交叉的線構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內徑與所述固定段的外徑配合,使所述固定段嵌入所述固定板內。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和所述延伸段的連接處設有凹槽。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和所述固定板通過螺紋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段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厚度范圍為4μm至6μm。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放置樣品的網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段上設有第一固定孔,與所述第一網狀結構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孔均勻鋪設在所述連接段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網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網狀結構由穿設在所述第一固定孔中的相互交叉的線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上設有第二固定孔,與所述第二網狀結構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孔均勻鋪設在所述連接板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網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網狀結構由穿設在所述第二固定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彥杰,吳敏,信鑫,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