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地質勘查,尤其涉及一種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方法及系統。
技術介紹
1、地質勘查
旨在探索和評估地球資源,包括礦產資源、能源、水資源、地質環境條件的研究,通過鉆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方法,揭示地下的結構、成分和物質分布情況,為資源開發、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災害預防提供重要的科學數據和決策支持,通過結合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大數據分析,提高勘查的準確性和效率。
2、其中,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方法,通過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對勘查區域內的安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和分析,旨在預防地質災害對勘查活動的潛在威脅,通過及時的風險識別和預警,確保勘查人員和設備的安全,減少經濟損失,提高地質勘查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由于地質災害引發的風險,保護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傳統地質勘查技術依賴宏觀的地質數據和經驗判斷,缺乏對細微地質變化的捕捉能力和風險的動態評估,導致在實際勘查中忽略隱蔽的風險點,增加勘查過程的不確定性和安全隱患,難以精確判定勘查區域內部的風險分布,導致對潛在地質災害的預警不足,在地質災害發生時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害,在資源分配和勘查策略調整上的靈活性不足,無法及時響應地質條件的變化,影響勘查效率和安全性。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方法及系統。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s2:采用所述地質風險密度圖,模擬并分析勘查區域的受力情況,標識并記錄多個地質單元的應力響應,生成應力集中分析圖;
5、s3:基于所述應力集中分析圖,分析勘查區域的安全與效率平衡點,調整地質勘查策略和資源分配,匹配地質條件和預期目標,生成安全邊界劃分結果;
6、s4:基于所述安全邊界劃分結果,進行地形幾何特性分析,計算勘查區域內部的幾何變形指標,識別形變敏感區域,生成地形敏感區特征信息;
7、s5:基于所述地形敏感區特征信息,進行地表形變路徑的追蹤和方向分析,記錄形變速度和擴散范圍,生成地表變形路徑分析結果;
8、s6:基于所述安全邊界劃分結果和地表變形路徑分析結果,結合形變區域的活躍程度和風險水平,調整預警系統的響應參數,參照形變速度和范圍的變化趨勢,調整預警級別,形成地質災害預警信息。
9、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地質風險密度圖包括區域風險等級信息、密度值分布信息和潛在危險區域定位,所述應力集中分析圖具體為應力高值區域、應力分布范圍和潛在破裂線索,所述安全邊界劃分結果包括調整后的勘查路徑、資源重新分配方案和風險最小化區域,所述地形敏感區特征信息包括變形敏感度指標、風險地質單元和預警關注區域,所述地表變形路徑分析結果具體為變形速度圖、擴散范圍估計和風險預警路徑,所述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包括動態預警級別調整結果、預警信息更新機制和風險監控區域映射信息。
10、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方案,基于地質勘查數據集,進行勘查區域劃分,結合風險程度,對地質單元進行風險評估和密度賦值,生成地質風險密度圖的步驟具體為:
11、s101:基于地質勘查數據集,收集多個地質單元的地理坐標和關鍵地質特性,包括巖石類型、地層年代,生成地理位置信息;
12、s102:利用所述地理位置信息,評估地質單元的風險因子,包括斷層活動頻率、過往滑坡事件,為多種地質單元評估地質風險分數,生成風險等級評分;
13、s103:根據所述風險等級評分,分析地質參數對風險分布的影響,識別風險區域的分布特征,包括風險聚集區域、風險密集度、地質敏感性,生成地質風險密度圖。
14、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方案,采用所述地質風險密度圖,模擬并分析勘查區域的受力情況,標識并記錄多個地質單元的應力響應,生成應力集中分析圖的步驟具體為:
15、s201:基于所述地質風險密度圖,采用德魯克-普拉格準則,模擬地質單元在自然和人為負荷下的受力反應,分析相同負載條件下多種地質單元的受力反應,生成受力反應分析結果;
16、所述德魯克-普拉格準則,按照公式:
17、,
18、計算地質單元在多種負荷下的受力反應,其中,為準則函數,為偏應力張量的第二不變量的平方根,為應力張量的第一不變量,為材料常數,為材料常數,為與孔隙水壓力關聯的權重系數,為與應力歷史影響系數關聯的權重系數,為與溫度影響系數關聯的權重系數,為孔隙水壓力,為應力歷史影響系數,為溫度影響系數;
19、s202:通過所述受力反應分析結果,分析目標區域的受力模式和破裂風險,識別地質單元的風險脆弱點,包括活動斷層帶和歷史滑坡頻發區,生成地質風險敏感點分布圖;
20、s203:利用所述地質風險敏感點分布圖,調整和優化受力模擬參數,通過分析地質單元實際受力情況,識別地質結構受力模式的變化,評估地質單元在多種條件下的響應行為,生成應力集中分析圖。
21、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方案,基于所述應力集中分析圖,分析勘查區域的安全與效率平衡點,調整地質勘查策略和資源分配,匹配地質條件和預期目標,生成安全邊界劃分結果的步驟具體為:
22、s301:基于所述應力集中分析圖,識別因地質結構復雜性和已知地質活動而顯示出受力模式差異的區域,分析地層應力分布的非均勻性,生成受力模式差異識別信息;
23、s302:根據所述受力模式差異識別信息,匹配行動方案和勘探資源,包括將勘探重點轉向有地質活動跡象的單元、調整勘探技術匹配地質單元的需求,生成勘探資源配置方案;
24、s303:基于所述勘探資源配置方案,通過驗證和調整勘探作業的實際實施方案,包括變更鉆探點位置、增加地質雷達掃描,優化勘探效率與安全性,生成安全邊界劃分結果。
25、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方案,基于所述安全邊界劃分結果,進行地形幾何特性分析,計算勘查區域內部的幾何變形指標,識別形變敏感區域,生成地形敏感區特征信息的步驟具體為:
26、s401:利用所述安全邊界劃分結果,進行地形和地質結構的分析,識別坡度變化大和曲率異常的區域,生成地形敏感性分析結果;
27、s402:通過所述地形敏感性分析結果,分析影響地質單元穩定性的關鍵幾何變形指標,包括地質單元地區的地形高度變化率、與鄰近地質單元的位置關系,生成關鍵幾何變形指標匯總表;
28、s403:基于所述關鍵幾何變形指標匯總表,識別地質災害風險區,包括斜坡不穩定區、地下水位高變化區、斷層活動區、軟土層區域,生成地形敏感區特征信息。
29、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方案,基于所述地形敏感區特征信息,進行地表形變路徑的追蹤和方向分析,記錄形變速度和擴散范圍,生成地表變形路徑分析結果的步驟具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質風險密度圖包括區域風險等級信息、密度值分布信息和潛在危險區域定位,所述應力集中分析圖具體為應力高值區域、應力分布范圍和潛在破裂線索,所述安全邊界劃分結果包括調整后的勘查路徑、資源重新分配方案和風險最小化區域,所述地形敏感區特征信息包括變形敏感度指標、風險地質單元和預警關注區域,所述地表變形路徑分析結果具體為變形速度圖、擴散范圍估計和風險預警路徑,所述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包括動態預警級別調整結果、預警信息更新機制和風險監控區域映射信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地質勘查數據集,進行勘查區域劃分,結合風險程度,對地質單元進行風險評估和密度賦值,生成地質風險密度圖的步驟具體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地質風險密度圖,模擬并分析勘查區域的受力情況,標識并記錄多個地質單元的應力響應,生成應力集中分析圖的步驟具體為:
5.根據權利要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安全邊界劃分結果,進行地形幾何特性分析,計算勘查區域內部的幾何變形指標,識別形變敏感區域,生成地形敏感區特征信息的步驟具體為: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地形敏感區特征信息,進行地表形變路徑的追蹤和方向分析,記錄形變速度和擴散范圍,生成地表變形路徑分析結果的步驟具體為: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安全邊界劃分結果和地表變形路徑分析結果,結合形變區域的活躍程度和風險水平,調整預警系統的響應參數,參照形變速度和范圍的變化趨勢,調整預警級別,形成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的步驟具體為:
9.一種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系統,其特征在于,采用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方法構建的系統,所述系統包括: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質風險密度圖包括區域風險等級信息、密度值分布信息和潛在危險區域定位,所述應力集中分析圖具體為應力高值區域、應力分布范圍和潛在破裂線索,所述安全邊界劃分結果包括調整后的勘查路徑、資源重新分配方案和風險最小化區域,所述地形敏感區特征信息包括變形敏感度指標、風險地質單元和預警關注區域,所述地表變形路徑分析結果具體為變形速度圖、擴散范圍估計和風險預警路徑,所述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包括動態預警級別調整結果、預警信息更新機制和風險監控區域映射信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地質勘查數據集,進行勘查區域劃分,結合風險程度,對地質單元進行風險評估和密度賦值,生成地質風險密度圖的步驟具體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質勘查安全監測預警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地質風險密度圖,模擬并分析勘查區域的受力情況,標識并記錄多個地質單元的應力響應,生成應力集中分析圖的步驟具體為:
5.根據權利要求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強,李艾銀,韓磊,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大隊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