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技術介紹
1、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通過使用適當的發光材料,能夠擷取任意波長的光,因其有用性,不僅擴展應用于小型的顯示設備,還擴展應用于照明等用途,其開發正在積極地進行。在任一用途中,都能夠通過以適當的強度組合紅色、綠色、藍色的發光來表現任意的色調。
2、以往以來,期望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以低電壓驅動,以高效率發光,公開了近年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3、以往以來,期望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以低電壓驅動,以高效率發光,近年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用材料逐漸得到改良。
4、例如專利文獻1和2公開了驅動電壓低、效率高、壽命長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5、現有技術文獻
6、專利文獻
7、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20/117026號
8、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20-033264
技術實現思路
1、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2、然而,近年市場對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開發出優異的驅動電壓特性和電流效率特性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還要求開發出能夠進行色調的精密控制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而且,為了能夠進行色調的細微的調整、控制,期望在從低亮度到高亮度的廣泛的區域中效率也高,且效率的變化小(以下,也將該效率的變化簡稱為“效率變化”)。此外,為了能夠進行色調的細微的調整、控制,期望在連續地驅動元件的前后,效率沒有變化(以下,也將該效率的變化簡稱為“連續驅動后效率變化”)。
4、用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
5、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式,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具有:
6、[1]
7、陽極;
8、陰極,其與陽極對置;
9、發光層,其配置于所述陽極和陰極之間;
10、空穴傳輸區域,其配置于所述陽極與發光層之間;以及
11、電子傳輸區域,其具有配置于所述發光層與陰極之間;
12、所述電子傳輸區域含有式(2)所示的三嗪化合物,
13、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滿足下述的(i)和(ii)中的至少一個以上的條件。
14、(i)所述發光層含有式(1)所示的硼化合物。
15、(ii)所述空穴傳輸區域含有式(3)所示的軸烯化合物。
16、[化1]
17、
18、式(2)中,ar1表示可以被碳原子數1~6的烷基取代的苯基、可以被碳原子數1~6的烷基取代萘基或可以被碳原子數1~6的烷基取代聯苯基,
19、ar2表示可以被碳原子數1~4的烷基取代的苯基、可以被碳原子數1~4的烷基取代的吡啶基、可以被碳原子數1~4的烷基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可以被碳原子數1~4的烷基取代的吡啶基苯基或可以被碳原子數1~4的烷基取代的聯苯基。
20、ar3表示可以被碳原子數1~4的烷基取代的苯基或聯苯基。
21、[化2]
22、
23、式(1)中,環a、環b、環c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成環原子數6~20的芳香族烴環、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成環原子數5~20的芳香族雜環;
24、ra、rb、rc各自獨立地表示為:氘、氰基、碳原子數1~20的烷基、可以被取代的氨基、成環原子數6~20的芳香族烴基、或成環原子數5~20的雜芳香族基。
25、a、b、c各自獨立地為0~4的整數,
26、環a與環b可以經由氧原子、硫原子、n-r’、ra或rb而連結,
27、r1、r2、r’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數1~20的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成環原子數6~20的芳香族烴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成環原子數為5~20的雜芳香族基;
28、r1可以經由氧原子、硫原子、可以被取代的氮原子、ra或rc而與環a或環c連結而形成環結構,
29、r2可以經由氧原子、硫原子、可以被取代的氮原子、rb或rc而與環b或環c連結而形成環結構。
30、[化3]
31、
32、式(3)中,r3各自獨立地表示氰基、鹵素原子、氟烷基、酰基、磺酰基、磷酰基、可以被取代的芳香族烴基、或可以被取代的芳香族雜環基。
33、[2]
34、根據[1]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滿足所述(i)和(ii)中的(i)的條件。
35、[3]
36、根據[1]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滿足所述(i)和(ii)中的(ii)的條件。
37、[4]
38、根據[1]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滿足所述(i)和(ii)中的(i)和(ii)兩者的條件。
39、[5]
40、根據[2]或[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1)中,環a~環c中的至少一個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苯環。
41、[6]
42、根據[2]、[4]或[5]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1)中,環a~環c為包含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苯結構的環。
43、[7]
44、根據[2]、[4]、[5]或[6]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1)中,ra、rb、rc中的至少一個為碳原子數1~4的烷基。
45、[8]
46、根據[2]、[4]、[5]、[6]或[7]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1)所示的硼化合物選自下述化合物。
47、[化4]
48、
49、[9]
50、根據[2]、[4]、[5]、[6]、[7]或[8]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1)所示的硼化合物為所述1-1的化合物。
51、[10]
52、根據[3]或[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所述空穴傳輸區域至少具有:
53、第一空穴傳輸層;以及
54、第二空穴傳輸層,其配置于第一空穴傳輸層與發光層之間,
55、所述第一空穴傳輸層含有式(3)所示的軸烯化合物。
56、[11]
57、根據[3]、[4]或[10]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3)所示的軸烯化合物是式(3-a)。
58、[化5]
59、
60、式(3-a)中,r3各自獨立地表示氰基、鹵素原子、氟烷基、酰基、磺酰基、磷酰基、可以被取代的芳香族烴基、可以被取代的芳香族雜環基。
61、ar4各自獨立地表示可以被取代的芳香族烴基、或者可以被取代的芳香族雜環基。
62、r3和ar4所示的可以被取代的芳香族烴基、可以被取代的芳香族雜環基具有的取代基各自獨立地選自氘、氰基、鹵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滿足所述(i)和(ii)中的(i)的條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滿足所述(i)和(ii)中的(ii)的條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滿足所述(i)和(ii)中的(i)和(ii)兩者的條件。
5.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1)中,環A~環C中的至少一個為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苯環。
6.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1)中,環A~環C為包含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苯結構的環。
7.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1)中,Ra、Rb、Rc中的至少一個為碳原子數1~4的烷基。
8.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1)所示的硼化合物選自下述化合物,
9.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1)
10.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所述空穴傳輸區域至少具有:
11.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3)所示的軸烯化合物為式(3-a),
12.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3)所示的軸烯化合物為式(3-b),
13.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3)所示的軸烯化合物為下式3-1,
14.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所述電子傳輸區域至少具有: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2)所示的三嗪化合物為下述化合物,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二電子傳輸層含有式(2)所示的化合物和喹啉鋰(Liq),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1.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滿足所述(i)和(ii)中的(i)的條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滿足所述(i)和(ii)中的(ii)的條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滿足所述(i)和(ii)中的(i)和(ii)兩者的條件。
5.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1)中,環a~環c中的至少一個為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苯環。
6.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1)中,環a~環c為包含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苯結構的環。
7.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1)中,ra、rb、rc中的至少一個為碳原子數1~4的烷基。
8.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式(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內田直樹,上原史成,尾池華奈,高橋泰裕,野村真太朗,太田惠理子,
申請(專利權)人:東曹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