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道路工程的瀝青混合料配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抗水害復摻纖維高性能瀝青混合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1、雨天汽車行駛過程中對路面材料內部產生極大的孔隙水壓力,加速了瀝青與集料的剝離,從而導致瀝青路面麻面和坑槽等病害,極大的影響了道路服務水平。
2、瀝青路面水損害是由于液態或氣態水的存在,導致瀝青混合料材料力學性能降低的現象,損害形式具體表現為剝落、松散、掉粒、水侵蝕。其中剝落是瀝青路面水損害發生的第一階段,隨之而來的交通荷載反復作用導致瀝青混合料發生松散、掉粒,進而形成大面積水侵蝕。研究如何提高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如高溫穩定性、低溫抗彎拉性、水穩定性、耐久性和抗滑安全性,并以此來采用增強瀝青路面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壽命的舉措顯得尤為重要。
3、現在廣泛使用的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及類型,主要由(ac、sma)設計方法進行設計。在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抗滑性、耐久性、疲勞性能等方面,往往是互相矛盾或是相互制約的,照顧了某一種性能,很可能就會降低另一方面的性能。這就導致如何設計出一種較真實模擬實際路用情況的瀝青混合料設計方法,使瀝青混合料的受力更加符合路面實際使用環境和過程,是目前當務之急。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水害復摻纖維高性能瀝青混合料及其制備方法,使得所述瀝青混合料能夠改善其低溫抗水害性能。
2、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達到上述目的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達到上述目的,作為本申請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了一
3、可選地,所述集料的級配范圍如下:
4、37.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99~100%;
5、26.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95~100%;
6、19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78~82%;
7、13.2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66~72%;
8、9.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51~58%;
9、4.7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26~32%;
10、2.36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17~24%;
11、1.18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14~19%;
12、0.6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12~16%;
13、0.3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11~15%;
14、0.1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10~12%;
15、0.07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2~5%。
16、進一步可選地,所述集料包括粗集料、細集料和礦粉,所述粗集料和細集料包括石灰巖集料,所述礦粉包括石灰巖礦粉。進一步可選地,所述粗集料選自5~25mm粒度的石灰巖集料,所述細集料選自0~5mmm粒度的石灰巖集料,所述礦粉選自0.075mm粒度以下的石灰巖礦粉。
17、可選地,所述玄武巖纖維的長度在12±1.5mm,拉伸強度≥1200mpa,3.1%≥極限伸長率≥2.8%;所述聚丙烯腈纖維的長度在12±1.5mm,抗拉強度≥500mpa,極限拉伸率率≥20%。進一步可選地,所述玄武巖纖維和聚丙烯腈纖維的體積比為2:3。
18、可選地,所述瀝青混合料壓實后,集料間隙率為12.5~13.5%、瀝青填隙率為67~70%、粉膠比為0.90~1.02、空隙率為3.9~4.1%。
19、可選地,所述瀝青選自a級石油瀝青。
20、作為本申請的第二個方面,提供了所述的瀝青混合料的制備方法,包括:
21、加熱瀝青后,將其加入至攪拌均勻的預加熱的集料中繼續攪拌,然后加入預加熱的復合纖維攪拌均勻,獲得所述瀝青混合料。
22、本申請提供的瀝青混合料是一種抗水害復摻纖維高性能瀝青混合料,瀝青混合料的瀝青用量和空隙率處于最佳的比例;尤其是其與設定級配的集料相互作用,加上玄武巖和聚丙烯腈纖維復摻使用,使得上述集料與瀝青之間的粘結效果更好,進而提高該瀝青混合料整體的密實性與水穩定性,同時也提高瀝青混合料的其它綜合路用性能,如高溫穩定性、低溫抗彎拉性、耐久性和抗滑安全性,并以此來增強瀝青路面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壽命等,使瀝青路面在不同水環境下可以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抗水害復摻纖維高性能瀝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瀝青集料和復合纖維添加劑;所述瀝青集料包括瀝青和集料,其中所述集料體積占比為96~97%,所述瀝青體積占比為3~4%;所述復合纖維添加劑包括玄武巖纖維和聚丙烯腈纖維,兩者體積百分比分別獨立為瀝青集料體積的0.16~0.2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瀝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的級配范圍如下:37.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99~100%;26.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95~100%;19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78~82%;13.2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66~72%;9.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51~58%;4.7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26~32%;2.36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17~24%;1.18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14~19%;0.6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12~16%;0.3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11~15%;0.1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10~12%;0.07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2~5%。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瀝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包括粗集料、細集料和礦粉,所述粗集料和細集料包括石灰巖集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瀝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集料選自5~25mm粒度的石灰巖集料,所述細集料選自0~5mmm粒度的石灰巖集料,所述礦粉選自0.075mm粒度以下的石灰巖礦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瀝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巖纖維的長度在12±1.5mm,拉伸強度≥1200MPa,3.1%≥極限伸長率≥2.8%;所述聚丙烯腈纖維的長度在12±1.5mm,抗拉強度≥500MPa,極限拉伸率率≥20%。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瀝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巖纖維和聚丙烯腈纖維的體積比為2:3。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瀝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瀝青選自A級石油瀝青。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瀝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瀝青混合料壓實后,所述瀝青混合料壓實后,集料間隙率為12.5~13.5%、瀝青填隙率為67~70%、粉膠比為0.90~1.02、空隙率為3.9~4.1%。
9.權利要求1所述的瀝青混合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抗水害復摻纖維高性能瀝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瀝青集料和復合纖維添加劑;所述瀝青集料包括瀝青和集料,其中所述集料體積占比為96~97%,所述瀝青體積占比為3~4%;所述復合纖維添加劑包括玄武巖纖維和聚丙烯腈纖維,兩者體積百分比分別獨立為瀝青集料體積的0.16~0.2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瀝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的級配范圍如下:37.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99~100%;26.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95~100%;19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78~82%;13.2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66~72%;9.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51~58%;4.7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26~32%;2.36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17~24%;1.18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14~19%;0.6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12~16%;0.3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11~15%;0.1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10~12%;0.075mm對應質量通過率為2~5%。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瀝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包括粗集料、細集料和礦粉,所述粗集料和細集料...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建龍,黃志平,鄭宏利,陳鐵軍,王慶陽,宋光潔,許立,丁聰,楊金鵬,何振軍,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十六局集團路橋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