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軟鋼阻尼器,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維護保養方便的軟鋼阻尼器。
技術介紹
1、軟鋼阻尼器通常采用低屈服應力鋼材制成,是結構被動控制中耗能減震裝置的一種,在地震或風振時,通過軟鋼發生塑性屈服滯回變形而耗散輸入結構中的能量,從而達到減震的目的。軟鋼具有較好的低周疲勞性能和滯回性能。包括扭轉梁、彎曲梁和u形鋼等形式;軟鋼阻尼器通過給結構提供附加剛度和阻尼,利用軟鋼良好的滯回性能耗散輸入的地震能量,實現保護主體結構的目的。軟鋼阻尼器耗能減震結構體系比傳統的抗震體系能更加有效地減震,并具有技術簡明、穩定可靠、適用性廣等有點,必將成為一種在實際工程中廣泛應用的耗能減震體系,在專利:cn?211202738?u中就公開了一種軟鋼阻尼器,包括上連接鋼板、耗能鋼板和下連接鋼板,耗能鋼板的兩端分別和上連接鋼板、下連接鋼板固定連接,所述耗能鋼板至少有兩塊,相鄰的耗能鋼板之間填充有混凝土層,耗能鋼板背離混凝土層的側面固定有加固件。
2、但,現有市場上的軟鋼阻尼器結構較為簡單,軟鋼阻尼器內的耗能鋼板結構多為固定安裝,耗能鋼板不能根據需要進行材質、類型的更換,不利于多種環境下軟鋼阻尼器的使用,且軟鋼阻尼器內耗能鋼板的裝配結構不具有多種緊固結構,難保證了軟鋼阻尼器中耗能鋼板裝配的穩固。因此我們對此做出改進,提出一種維護保養方便的軟鋼阻尼器。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目前存在的軟鋼阻尼器內耗能鋼板結構多為固定安裝,耗能鋼板不能根據需要進行材質、類型的更換,不利于多種環境下軟鋼阻尼器
2、為了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3、維護保養方便的軟鋼阻尼器,以改善上述問題。
4、本申請具體是這樣的:
5、包括下座板和上座板,所述下座板和上座板之間分布安裝有耗能鋼板,所述耗能鋼板的兩端固定有插塊,所述下座板和上座板的相對外壁上分布開設有插槽,且插塊插裝于插槽的內部,所述下座板和上座板的相對外壁上設置有夾持固定組件,所述插槽的底部兩端內壁上設置有插裝固定組件。
6、作為本申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夾持固定組件包括對稱開設在所述下座板和上座板中部外壁上的移動槽,所述移動槽的內部設置有滑塊,所述滑塊的頂端固定有夾持板,所述下座板和上座板中部內壁上轉動連接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貫穿于兩端移動槽的外壁上分別開設有正螺紋和反螺紋,所述滑塊的中部外壁上開設有傳動螺孔,所述正螺紋和反螺紋分別與兩側傳動螺孔螺合連接,所述傳動軸貫穿于下座板和上座板外部的一端固定有手輪,所述傳動軸的端部套裝固定有齒輪,所述下座板和上座板的一側外壁上固定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的端部轉動安裝有棘爪,且棘爪端部插接于齒輪側齒槽內,所述棘爪611端部和座板之間連接有拉簧。
7、作為本申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插裝固定組件包括開設在所述插槽兩端底部內壁上的側槽,所述插槽底部兩端內壁上開設有底槽,所述底槽的內部設置有l型塊,所述l型塊中部兩端外壁上固定有連接軸,且連接軸的兩端與底槽的兩側內壁轉動連接,所述底槽底部一端內壁上固定有第一彈簧,且第一彈簧的頂端與l型塊一端底部固定連接,所述插塊的兩側外壁上對應l型塊開設有卡槽。
8、作為本申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夾持板的相對外壁上固定有凸塊,所述耗能鋼板底端兩側外壁上開設有凹槽。
9、作為本申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下座板、上座板和插塊的底端外壁上對應開設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內部插裝有螺桿,且螺桿的兩端螺合連接有螺母。
10、作為本申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傳動軸和下座板與上座板的轉動連接處均鑲嵌安裝有軸承。
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
12、在本申請的方案中:
13、1.該軟鋼阻尼器是現有技術的應用,下座板和上座板之間的耗能鋼板通過插塊和插槽配合插裝的方式進行裝配安裝,方便了軟鋼阻尼器中耗能鋼板更換及安裝,也方便了不同材質、不同厚度耗能鋼板裝配,提高了軟鋼阻尼器的適應能力;
14、2.通過夾持固定組件的設置,反向轉動手輪帶動傳動軸進行轉動,帶動傳動軸兩端的正螺紋和反螺紋進行轉動,正螺紋和反螺紋分別和螺孔的配合下,帶動兩側的滑塊在移動槽內進行移動,從而兩側的夾持板展開,耗能鋼板插裝后,順時轉動手輪,會帶動兩側的滑塊在移動槽內進行相對移動,從而帶動兩側的夾持板靠近,兩側的夾持板對插裝的耗能鋼板進行夾持,保證軟鋼阻尼器中耗能鋼板裝配的穩固,傳動軸轉動帶動齒輪進行轉動,在拉簧的作用下會帶動棘爪進行復位翻轉,使棘爪卡合到齒輪的齒槽內,實現傳動軸轉動的制動,實現夾持板夾持移動的固定,利于軟鋼阻尼器中耗能鋼板的安裝;
15、2.通過插裝固定組件的設置,上述插槽內耗能鋼板插裝前,在第一彈簧的作用下會帶動l型塊繞連接軸進行復位轉動成v形,在插槽內插塊的插裝過程中端部對l型塊一端進行壓持,使l型塊繞連接軸進行翻轉,使l型塊另一端卡合到插塊的兩側的卡槽內,實現插槽內插塊插裝的定位固定,從而實現耗能鋼板的插裝定位固定,保證了軟鋼阻尼器中耗能鋼板插裝的穩固。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維護保養方便的軟鋼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座板(1)和上座板(2),所述下座板(1)和上座板(2)之間分布安裝有耗能鋼板(3),所述耗能鋼板(3)的兩端固定有插塊(4),所述下座板(1)和上座板(2)的相對外壁上分布開設有插槽(5),且插塊(4)插裝于插槽(5)的內部,所述下座板(1)和上座板(2)的相對外壁上設置有夾持固定組件(6),所述插槽(5)的底部兩端內壁上設置有插裝固定組件(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維護保養方便的軟鋼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固定組件(6)包括對稱開設在所述下座板(1)和上座板(2)中部外壁上的移動槽(601),所述移動槽(601)的內部設置有滑塊(602),所述滑塊(602)的頂端固定有夾持板(603),所述下座板(1)和上座板(2)中部內壁上轉動連接有傳動軸(604),所述傳動軸(604)貫穿于兩端移動槽(601)的外壁上分別開設有正螺紋(605)和反螺紋(606),所述滑塊(602)的中部外壁上開設有傳動螺孔(607),所述正螺紋(605)和反螺紋(606)分別與兩側傳動螺孔(607)螺合連接,所述傳動軸(60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維護保養方便的軟鋼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裝固定組件(7)包括開設在所述插槽(5)兩端底部內壁上的側槽(701),所述插槽(5)底部兩端內壁上開設有底槽(702),所述底槽(702)的內部設置有L型塊(703),所述L型塊(703)中部兩端外壁上固定有連接軸(704),且連接軸(704)的兩端與底槽(702)的兩側內壁轉動連接,所述底槽(702)底部一端內壁上固定有第一彈簧(705),且第一彈簧(705)的頂端與L型塊(703)一端底部固定連接,所述插塊(4)的兩側外壁上對應L型塊(703)開設有卡槽(706)。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維護保養方便的軟鋼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板(603)的相對外壁上固定有凸塊(8),所述耗能鋼板(3)底端兩側外壁上開設有凹槽(9)。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維護保養方便的軟鋼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板(1)、上座板(2)和插塊(4)的底端外壁上對應開設有定位孔(10),所述定位孔(10)的內部插裝有螺桿(11),且螺桿(11)的兩端螺合連接有螺母(12)。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維護保養方便的軟鋼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604)和下座板(1)與上座板(2)的轉動連接處均鑲嵌安裝有軸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維護保養方便的軟鋼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座板(1)和上座板(2),所述下座板(1)和上座板(2)之間分布安裝有耗能鋼板(3),所述耗能鋼板(3)的兩端固定有插塊(4),所述下座板(1)和上座板(2)的相對外壁上分布開設有插槽(5),且插塊(4)插裝于插槽(5)的內部,所述下座板(1)和上座板(2)的相對外壁上設置有夾持固定組件(6),所述插槽(5)的底部兩端內壁上設置有插裝固定組件(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維護保養方便的軟鋼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固定組件(6)包括對稱開設在所述下座板(1)和上座板(2)中部外壁上的移動槽(601),所述移動槽(601)的內部設置有滑塊(602),所述滑塊(602)的頂端固定有夾持板(603),所述下座板(1)和上座板(2)中部內壁上轉動連接有傳動軸(604),所述傳動軸(604)貫穿于兩端移動槽(601)的外壁上分別開設有正螺紋(605)和反螺紋(606),所述滑塊(602)的中部外壁上開設有傳動螺孔(607),所述正螺紋(605)和反螺紋(606)分別與兩側傳動螺孔(607)螺合連接,所述傳動軸(604)貫穿于下座板(1)和上座板(2)外部的一端固定有手輪(608),所述傳動軸(604)的端部套裝固定有齒輪(609),所述下座板(1)和上座板(2)的一側外壁上固定有轉動軸(610),所述轉動軸(610)的端部轉動安裝有棘爪(611),且棘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歐陽郁汀,黃殿凱,吳國榮,林勇,閆興偉,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路博減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