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照明器械,尤其涉及一種光源裝置。
技術介紹
1、當前視覺行業中,led光源已得到廣泛應用,但部分體積小巧的led光源存在著亮度不足的問題。led光源主要通過增加led數量或提高led功率來提升亮度,但這些方法不可避免的將導致裝置整體體積增大,從而背離部分led光源體積小巧的設計。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光源裝置,以解決現有led光源通過增加led數量或提高led功率來提升亮度,導致裝置整體體積增大,從而背離部分led光源體積小巧的設計的技術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光源裝置,包括:
4、燈板,所述燈板上設置有發光元件;
5、透鏡,所述透鏡的進光側罩設于所述發光元件,所述發光元件發出的射光穿過所述透鏡以由所述透鏡的出光側射出;
6、其中,所述透鏡包括透鏡部,以及分別延伸設置于所述透鏡部軸向兩側的第一圍座和第二圍座,所述第一圍座位于所述透鏡的進光側,所述第一圍座與所述透鏡部、燈板圍合形成用于安置所述發光元件的入光槽;所述第二圍座位于所述透鏡的出光側,所述第二圍座與所述透鏡部圍合形成出光槽,所述透鏡部朝向所述入光槽的一側為平面,所述透鏡部朝向所述出光槽的一側呈珠面狀。
7、進一步的,所述發光元件為7070燈珠。
8、進一步的,還包括頻閃控制器,所述頻閃控制器電連接于所述燈板,用于控制所述
9、進一步的,當所述頻閃控制器工作時,控制所述發光元件每間隔一個等待時間執行一個爆閃時間的爆閃動作,所述等待時間為15ms,所述爆閃時間為1ms;當所述發光元件處于等待時間時,所述發光元件按其額定功率工作;當所述發光元件處于爆閃時間時,所述發光元件的實際功率為其額定功率的四倍。
10、進一步的,還包括安裝盒,所述燈板、發光元件、透鏡均設于所述安裝盒內,所述安裝盒上開設有對應于所述出光槽的避空孔。
11、進一步的,所述安裝盒包括底座和蓋板,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安裝槽,所述燈板設置于所述安裝槽內,所述發光元件和所述透鏡設置于所述燈板朝向所述安裝槽槽口的一側,所述蓋板連接于所述安裝槽槽口處,所述避空孔設置在所述蓋板上;
12、所述避空孔朝向所述透鏡的一側向外開設有環形對位槽,所述第一圍座抵接于所述燈板,所述第二圍座抵接于所述環形對位槽。
13、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圍座靠近所述燈板的一側設置有導體環,所述燈板上設置有用于為所述發光元件供電的發光電路,所述發光電路中設有斷路部;當所述第一圍座抵接于所述燈板時,所述導體環與所述斷路部相接,以使所述發光電路與所述發光元件間形成通路;當所述第一圍座與所述燈板相離時,所述導體環與所述斷路部相離,以使所述發光電路與所述發光元件間形成斷路。
14、進一步的,所述燈板上還設置有第一彈性限位組件和第二彈性限位組件,所述第一彈性限位組件與所述第二彈性限位組件對稱設置于所述發光元件的兩側;
15、所述第一彈性限位組件包括第一固定塊和第一滑塊,所述第一固定塊固定于所述燈板,所述第一滑塊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塊朝向所述發光元件的一側,所述第一固定塊與所述第一滑塊間通過若干第一彈簧連接,所述第一彈簧始終為所述第一滑塊提供朝向所述發光元件方向的彈力,所述第一滑塊朝向所述發光元件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弧形貼合面,所述第一弧形貼合面的弧度與所述第一圍座的外徑相對應;
16、所述第二彈性限位組件包括第二固定塊和第二滑塊,所述第二固定塊固定于所述燈板,所述第二滑塊設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塊朝向所述發光元件的一側,所述第二固定塊與所述第二滑塊間通過若干第二彈簧連接,所述第二彈簧始終為所述第二滑塊提供朝向所述發光元件方向的彈力,所述第二滑塊朝向所述發光元件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弧形貼合面,所述第二弧形貼合面的弧度與所述第一圍座的外徑相對應;所述第一弧形貼合面與所述第二弧形貼合面間形成夾持引導空間,所述夾持引導空間的中心與所述發光元件的中心重合。
17、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彈性限位組件還包括第一轉動塊和第一抵接塊,所述第二彈性限位組件還包括第二轉動塊和第二抵接塊,所述第一轉動塊的端部轉動連接于所述第一滑塊的端部,所述第二轉動塊的端部轉動連接于所述第二滑塊的端部,所述第一轉動塊朝向所述發光元件的一側設置有第三弧形貼合面,所述第三弧形貼合面的弧度與所述第一圍座的外徑相對應,所述第三弧形貼合面上還設有第一卡位塊;所述第二轉動塊朝向所述發光元件的一側設置有第四弧形貼合面,所述第四弧形貼合面的弧度與所述第一圍座的外徑相對應,所述第四弧形貼合面上還設有第二卡位塊;所述燈板上開設有第一導向槽和第二導向槽,所述第一抵接塊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導向槽且抵接于所述第一轉動塊遠離所述發光元件的一側,所述第二抵接塊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二導向槽且抵接于所述第二轉動塊遠離所述發光元件的一側;當所述第一圍座靠近所述燈板時,所述第一滑塊與所述第二滑塊受所述透鏡擠壓而相互遠離,所述第一轉動塊與所述第二轉動塊分別受所述第一抵接塊與所述第二抵接塊阻礙而轉動朝發光元件方向抱合;當所述第一圍座完全抵接于所述燈板時,所述第一弧形貼合面、第二弧形貼合面、第三弧形貼合面、第四弧形貼合面均貼合于所述透鏡外側,所述第一卡位塊與所述第二卡位塊卡接于所述透鏡以對所述透鏡遠離所述燈板方向的運動限位。
1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彈性限位組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塊與所述第一滑塊之間的兩根第一導向桿,所述第一導向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塊,另一端穿過所述第一固定塊并與所述第一固定塊滑動連接;所述第二彈性限位組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塊與所述第二滑塊之間的兩根第二導向桿,所述第二導向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滑塊,另一端穿過所述第二固定塊并與所述第二固定塊滑動連接。
19、本專利技術的光源裝置,通過使透鏡部朝向發光元件的入光側為平面,朝向出光側呈珠面狀,配合第一圍座與第二圍座形成的槽體,能夠更有效地聚焦和增強光線,使得體積小巧的led光源也能發出高亮度的光線,滿足視覺行業對高亮度的需求。
20、上述說明僅是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專利技術技術手段,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元件為7070燈珠。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頻閃控制器,所述頻閃控制器電連接于所述燈板,用于控制所述發光元件爆閃。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頻閃控制器工作時,控制所述發光元件每間隔一個等待時間執行一個爆閃時間的爆閃動作,所述等待時間為15ms,所述爆閃時間為1ms;當所述發光元件處于等待時間時,所述發光元件按其額定功率工作;當所述發光元件處于爆閃時間時,所述發光元件的實際功率為其額定功率的四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盒,所述燈板、發光元件、透鏡均設于所述安裝盒內,所述安裝盒上開設有對應于所述出光槽的避空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盒包括底座和蓋板,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安裝槽,所述燈板設置于所述安裝槽內,所述發光元件和所述透鏡設置于所述燈板朝向所述安裝槽槽口的一側,所述蓋板連接于所述安裝槽槽口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圍座靠近所述燈板的一側設置有導體環,所述燈板上設置有用于為所述發光元件供電的發光電路,所述發光電路中設有斷路部;當所述第一圍座抵接于所述燈板時,所述導體環與所述斷路部相接,以使所述發光電路與所述發光元件間形成通路;當所述第一圍座與所述燈板相離時,所述導體環與所述斷路部相離,以使所述發光電路與所述發光元件間形成斷路。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燈板上還設置有第一彈性限位組件和第二彈性限位組件,所述第一彈性限位組件與所述第二彈性限位組件對稱設置于所述發光元件的兩側;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限位組件還包括第一轉動塊和第一抵接塊,所述第二彈性限位組件還包括第二轉動塊和第二抵接塊,所述第一轉動塊的端部轉動連接于所述第一滑塊的端部,所述第二轉動塊的端部轉動連接于所述第二滑塊的端部,所述第一轉動塊朝向所述發光元件的一側設置有第三弧形貼合面,所述第三弧形貼合面的弧度與所述第一圍座的外徑相對應,所述第三弧形貼合面上還設有第一卡位塊;所述第二轉動塊朝向所述發光元件的一側設置有第四弧形貼合面,所述第四弧形貼合面的弧度與所述第一圍座的外徑相對應,所述第四弧形貼合面上還設有第二卡位塊;所述燈板上開設有第一導向槽和第二導向槽,所述第一抵接塊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導向槽且抵接于所述第一轉動塊遠離所述發光元件的一側,所述第二抵接塊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二導向槽且抵接于所述第二轉動塊遠離所述發光元件的一側;當所述第一圍座靠近所述燈板時,所述第一滑塊與所述第二滑塊受所述透鏡擠壓而相互遠離,所述第一轉動塊與所述第二轉動塊分別受所述第一抵接塊與所述第二抵接塊阻礙而轉動朝發光元件方向抱合;當所述第一圍座完全抵接于所述燈板時,所述第一弧形貼合面、第二弧形貼合面、第三弧形貼合面、第四弧形貼合面均貼合于所述透鏡外側,所述第一卡位塊與所述第二卡位塊卡接于所述透鏡以對所述透鏡遠離所述燈板方向的運動限位。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限位組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塊與所述第一滑塊之間的兩根第一導向桿,所述第一導向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塊,另一端穿過所述第一固定塊并與所述第一固定塊滑動連接;所述第二彈性限位組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塊與所述第二滑塊之間的兩根第二導向桿,所述第二導向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滑塊,另一端穿過所述第二固定塊并與所述第二固定塊滑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元件為7070燈珠。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頻閃控制器,所述頻閃控制器電連接于所述燈板,用于控制所述發光元件爆閃。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頻閃控制器工作時,控制所述發光元件每間隔一個等待時間執行一個爆閃時間的爆閃動作,所述等待時間為15ms,所述爆閃時間為1ms;當所述發光元件處于等待時間時,所述發光元件按其額定功率工作;當所述發光元件處于爆閃時間時,所述發光元件的實際功率為其額定功率的四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盒,所述燈板、發光元件、透鏡均設于所述安裝盒內,所述安裝盒上開設有對應于所述出光槽的避空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盒包括底座和蓋板,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安裝槽,所述燈板設置于所述安裝槽內,所述發光元件和所述透鏡設置于所述燈板朝向所述安裝槽槽口的一側,所述蓋板連接于所述安裝槽槽口處,所述避空孔設置在所述蓋板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圍座靠近所述燈板的一側設置有導體環,所述燈板上設置有用于為所述發光元件供電的發光電路,所述發光電路中設有斷路部;當所述第一圍座抵接于所述燈板時,所述導體環與所述斷路部相接,以使所述發光電路與所述發光元件間形成通路;當所述第一圍座與所述燈板相離時,所述導體環與所述斷路部相離,以使所述發光電路與所述發光元件間形成斷路。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燈板上還設置有第一彈性限位組件和第二彈性限位組件,所述第一彈性限位組件與所述第二彈性限位組件對稱設置于所述發...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晶晶,鐘偉明,何紅華,蘇學明,李旭森,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銳視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