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無縫線路,具體為無縫線路應力均勻裝置。
技術介紹
1、無縫線路是20世紀軌道結構最突出的改進與創新,無縫線路的出現,不但在理論上修正和豐富了軌道結構的設計、計算內容,而且在結構上消除了鋼軌接頭,大大減少了線路病害,大幅度降低了線路維修人員的勞動強度,減少了列車在接頭區的沖擊與振動,給列車運營與行車安全也帶來了諸多好處,隨著鐵路的大發展無縫線路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軌道結構形式,在正常情況下,無縫線路在中和溫度鎖定以后,固定區隨著軌溫的變化受拉或受壓,各處的應力是均勻一致的,能夠滿足軌道強度和穩定的要求,不會發生脹軌和斷軌,當對應鐵軌能完成列車直行的同時還支持列車的轉向,則該處鐵軌不僅受到向下的應力,還可受到側向的應力,在鐵軌完成安裝的初期,初次使用的情形下,鐵軌很可能受到過大的下應力或者側應力,此時必須進行應力放散或調整來降低鐵軌某處應力集中的情況,需要鋼軌伸縮調節器,在鋼軌的接頭處采用半軌組合成完整軌道,在遇到應力變化時,兩個半軌發生一定的相對位移,以避免鋼軌斷裂,但是在實際使用時類似結構的鋼軌伸縮調節器還存在諸多缺陷,如:兩個半軌之間缺少限位機構,當火車在運行的過程中,易對軌道施加壓力,促使軌道發生一定的形變,影響兩個半軌之間的相對位移,影響應力放散,但是所以需要設計無縫線路應力均勻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無縫線路應力均勻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無縫線路應力均勻裝置,包括若干均勻分
3、所述第二半軌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二連接塊,所述第一半軌的一側開設有第二連接槽,所述第二連接槽的內壁與第二連接塊之間形成滑動配合,第二連接塊的設置,可在第二連接槽的內壁中進行滑動,可配合第一連接塊與第一連接槽的內壁,可進一步避免第一半軌與第二半軌之間的間距改變。
4、優選的,所述第一連接塊的截面和第一連接槽的內壁截面呈t形結構,所述第二連接槽的內壁與第二連接塊的截面呈t形結構,呈t形結構的設計,可使得連接槽與連接塊之間形成限位,可避免二者之間發生分離。
5、優選的,所述第一半軌的一側和第二半軌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若干均勻分布的限位桿,所述第一軌道與第二軌道的一端均開設有與限位桿一一對應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內壁與限位桿之間形成滑動配合,限位桿的設置,可在限位槽的內壁中進行滑動,可增加對第一半軌和第二半軌的限位,可進一步避免二者之間的間距增加。
6、優選的,所述限位槽的內壁拐角呈弧形結構,所述限位桿的棱角與限位槽的內壁拐角相貼合,呈弧形結構的設計,可相較于矩形拐角,增加軌道和限位桿的抗性形變能力。
7、優選的,所述固定槽的頂部內壁固定連接有底墊,所述底墊的頂部設置有座板,所述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放置在座板的內壁上,座板的設置,可配合底墊完成對軌道進行安裝操作。
8、優選的,所述座板的兩側外壁均開設有固定口,所述座板的頂部外壁開設有延伸至固定口內的螺紋孔,所述螺紋孔的內壁通過螺紋連接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底部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與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的頂部內壁相接觸,固定架的設置,可在固定口的內壁中進行滑動,轉動螺紋桿可在螺紋孔的內壁中發生位移,此時固定架可將軌道進行固定操作。
9、優選的,所述座板的頂部開設有若干均勻分布且貫穿底墊的安裝口,所述安裝口的內壁通過螺紋連接有安裝桿,安裝桿的設置,可根據應力分散的需要選取合適的安裝口,將安裝桿轉動至安裝口內,即可使得座板固定。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11、1、通過第一連接塊在第一連接槽的內壁中進行滑動,第二連接塊在第二連接槽的內壁中進行滑動,且第一連接槽的內壁對第二連接槽的內壁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第一半軌與第二半軌之間發生一定的相對移動可有助于軌道進行一定的應力放散,在第一半軌與第二半軌之間發生相對移動時,限位桿與限位槽的內壁之間發生相對移動,此時可進一步避免第一半軌與第二半軌之間的間距增加,而且拐角為弧形的限位桿和限位槽相較于矩形的拐角可提高軌道的抗形變能力,在對軌道進行安裝操作時,可根據應力分散需要選取合適的安裝口,并用安裝桿時座板和底墊與枕木進行固定,然后轉動螺紋桿并使得固定架下移以使得軌道進行固定操作,因此,可避免第一半軌與第二半軌之間因形變而造成間距增加,實現保證應力分散均勻的效果。
12、2、通過座板能夠配合底墊完成對軌道進行安裝操作;通過固定架能夠在固定口的內壁中進行滑動,轉動螺紋桿可在螺紋孔的內壁中發生位移,此時固定架可將軌道進行固定操作;通過安裝桿能夠根據應力分散的需要選取合適的安裝口,將安裝桿轉動至安裝口內,即可使得座板固定。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無縫線路應力均勻裝置,包括若干均勻分布的枕木(1),所述枕木(1)的頂部開設有固定槽(2),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個所述固定槽(2)的頂部放置有第一軌道(3),所述第一軌道(3)包括第一半軌(4),另一個所述固定槽(2)的頂部放置有第二軌道(5),所述第二軌道(5)包括第二半軌(6),所述第一半軌(4)與第二半軌(6)之間相接觸且形成滑動配合,所述第一半軌(4)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一連接塊(7),所述第二半軌(6)的一側開設有第一連接槽(8),所述第一連接槽(8)的內壁與第一連接塊(7)之間形成滑動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線路應力均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軌(6)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二連接塊(9),所述第一半軌(4)的一側開設有第二連接槽(10),所述第二連接槽(10)的內壁與第二連接塊(9)之間形成滑動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縫線路應力均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塊(7)的截面和第一連接槽(8)的內壁截面呈T形結構,所述第二連接槽(10)的內壁與第二連接塊(9)的截面呈T形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線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縫線路應力均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1)的內壁拐角呈弧形結構,所述限位桿(12)的棱角與限位槽(11)的內壁拐角相貼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線路應力均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2)的頂部內壁固定連接有底墊(13),所述底墊(13)的頂部設置有座板(14),所述第一軌道(3)和第二軌道(5)放置在座板(14)的內壁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縫線路應力均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14)的兩側外壁均開設有固定口(17),所述座板(14)的頂部外壁開設有延伸至固定口(17)內的螺紋孔(15),所述螺紋孔(15)的內壁通過螺紋連接有螺紋桿(16),所述螺紋桿(16)的底部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固定架(18),所述固定架(18)與第一軌道(3)和第二軌道(5)的頂部內壁相接觸。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縫線路應力均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14)的頂部開設有若干均勻分布且貫穿底墊(13)的安裝口(19),所述安裝口(19)的內壁通過螺紋連接有安裝桿(20)。
...【技術特征摘要】
1.無縫線路應力均勻裝置,包括若干均勻分布的枕木(1),所述枕木(1)的頂部開設有固定槽(2),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個所述固定槽(2)的頂部放置有第一軌道(3),所述第一軌道(3)包括第一半軌(4),另一個所述固定槽(2)的頂部放置有第二軌道(5),所述第二軌道(5)包括第二半軌(6),所述第一半軌(4)與第二半軌(6)之間相接觸且形成滑動配合,所述第一半軌(4)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一連接塊(7),所述第二半軌(6)的一側開設有第一連接槽(8),所述第一連接槽(8)的內壁與第一連接塊(7)之間形成滑動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線路應力均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軌(6)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二連接塊(9),所述第一半軌(4)的一側開設有第二連接槽(10),所述第二連接槽(10)的內壁與第二連接塊(9)之間形成滑動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縫線路應力均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塊(7)的截面和第一連接槽(8)的內壁截面呈t形結構,所述第二連接槽(10)的內壁與第二連接塊(9)的截面呈t形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線路應力均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軌(4)的一側和第二半軌(6)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若干均勻分布的限位桿(12),所述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