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疊合梁,更具體的說是一種裝配式疊合梁。
技術介紹
1、框架梁的橫截面一般為矩形或t型,當樓蓋結構為預制板裝配式樓蓋時,為減少結構所占的高度,增加建筑凈空,框架梁截面常為十字形或花籃形,在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中,常將預制梁做成t形截面,在預制板安裝就位后,再現(xiàn)澆部分混凝土,即形成所謂的疊合梁。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中,疊合梁被廣泛使用。疊合梁是分兩次澆搗混凝土的梁,第一次在預制場做成預制梁;第二次在施工現(xiàn)場進行,當預制梁吊裝安放完成后,再澆搗上部的混凝土使其連成整體。但是,現(xiàn)有的大多數(shù)裝配式疊合梁在使用時整體的結構強度如抗壓強度不夠高,且使得使用效果不夠好。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裝配式疊合梁。
2、本技術的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xiàn):
3、一種裝配式疊合梁,包括預制梁,還包括設置在預制梁頂面的多個倒u型鋼筋,各個倒u型鋼筋沿預制梁長度方向分布,倒u型鋼筋的兩個拐角內(nèi)分別與第一直鋼筋和第二直鋼筋貼合,倒u型鋼筋的兩個豎臂內(nèi)側分別與第一抗壓板和第二抗壓板相抵,抗壓組件分別與第一抗壓板、第二抗壓板、第一直鋼筋、第二直鋼筋、以及預制梁連接。
4、如上所述第一抗壓板和第二抗壓板為長條形板,第一抗壓板和第二抗壓板的長度方向平行于預制梁的長度方向。
5、如上所述抗壓組件包括連接板、連接桿、支撐板、抗壓桿、以及支撐桿,連接板兩端設置有直鋼筋貫穿孔,第一直鋼筋和第二直鋼筋分別穿過兩個直鋼筋貫穿孔,連
6、如上所述預制梁的頂面開設有凹槽,凹槽的長度方向平行于預制梁的長度方向,支撐桿的底端與凹槽的槽底連接,倒u型鋼筋的兩端分別與凹槽的兩側槽沿處連接。
7、本技術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該裝配式疊合梁在使用時通過抗壓組件加強倒u型鋼筋、第一直鋼筋和第二直鋼筋固定連接后的抗壓能力,且使得該裝配式疊合梁整體的強度更高,同時使得該裝配式疊合梁在裝配后再次澆筑混凝土后的整體使用效果更好,且使用壽命更長,從而使得該裝配式疊合梁的支撐強度更高,且不易發(fā)生變形。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技術保護點】
1.一種裝配式疊合梁,包括預制梁(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預制梁(1)頂面的多個倒U型鋼筋(2),各個倒U型鋼筋(2)沿預制梁(1)長度方向分布,倒U型鋼筋(2)的兩個拐角內(nèi)分別與第一直鋼筋(401)和第二直鋼筋(402)貼合,倒U型鋼筋(2)的兩個豎臂內(nèi)側分別與第一抗壓板(601)和第二抗壓板(602)相抵,抗壓組件(3)分別與第一抗壓板(601)、第二抗壓板(602)、第一直鋼筋(401)、第二直鋼筋(402)、以及預制梁(1)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裝配式疊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壓板(601)和第二抗壓板(602)為長條形板,第一抗壓板(601)和第二抗壓板(602)的長度方向平行于預制梁(1)的長度方向。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裝配式疊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壓組件(3)包括連接板(301)、連接桿(303)、支撐板(304)、抗壓桿(306)、以及支撐桿(307),連接板(301)兩端設置有直鋼筋貫穿孔(302),第一直鋼筋(401)和第二直鋼筋(402)分別穿過兩個直鋼筋貫穿孔(302),連接板(301)與連接桿(30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裝配式疊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梁(1)的頂面開設有凹槽(5),凹槽(5)的長度方向平行于預制梁(1)的長度方向,支撐桿(307)的底端與凹槽(5)的槽底連接,倒U型鋼筋(2)的兩端分別與凹槽(5)的兩側槽沿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裝配式疊合梁,包括預制梁(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預制梁(1)頂面的多個倒u型鋼筋(2),各個倒u型鋼筋(2)沿預制梁(1)長度方向分布,倒u型鋼筋(2)的兩個拐角內(nèi)分別與第一直鋼筋(401)和第二直鋼筋(402)貼合,倒u型鋼筋(2)的兩個豎臂內(nèi)側分別與第一抗壓板(601)和第二抗壓板(602)相抵,抗壓組件(3)分別與第一抗壓板(601)、第二抗壓板(602)、第一直鋼筋(401)、第二直鋼筋(402)、以及預制梁(1)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裝配式疊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壓板(601)和第二抗壓板(602)為長條形板,第一抗壓板(601)和第二抗壓板(602)的長度方向平行于預制梁(1)的長度方向。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裝配式疊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壓組件(3)包括連接板(301)、連接桿(303)、支撐板(304)、抗壓桿(306)、以及支撐桿(307),連接板(301)兩端設置有直鋼筋貫穿孔(302),第一直鋼筋(401)和第二直鋼筋(402)分別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羅治國,李浩,彭志偉,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輕工業(yè)武漢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