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鑄造,尤其涉及部分薄壁型灰鐵鑄件成型工藝。
技術介紹
1、灰鐵的力學性能主要取決于其基體組織,從強度考慮,應避免產生長而薄的石墨片和粗大的石墨片。調整化學成分,控制石墨的形態和分布狀況,是保證灰鑄鐵性能的關鍵。
2、現有技術中灰鐵材質(ht250)箱體設計結構復雜,不同部位壁厚相差比較大,側壁最薄壁厚處僅6mm,厚壁處壁厚30mm。用潮模砂工藝進行生產,易出現石墨形態異常不良。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如下技術方案:
2、部分薄壁型灰鐵鑄件成型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3、s1、材料的定量配比:按照配料單配比稱量各種材料,所述配料單中的材料包括廢鋼、回爐料、硫鐵合金、錳鐵合金、鉻鐵合金以及硅鐵合金;
4、s2、一次熔煉:將s1中配比好的材料放入感應電爐中,將感應電爐升溫至1425-1505℃,進行第一次熔煉,使得感應電爐內的原料熔化形成鐵水,并保溫靜置8-10min;
5、s3、一次分析:通過爐前光譜對s2中一次熔煉的鐵水進行成分分析,確定爐內鐵水中錳硫比是否達到標準(標準為:鐵水含硫量保證在0.045%-0.065%,錳硫比為17:1-12:1),若達到標準則進入步驟s6;若達不到標準進入步驟s4;
6、s4、二次熔煉:爐內添加硫鐵合金,將感應電爐升溫至1520-1545℃進行二次熔煉,使得感應電爐內的新加入的原料熔化形成鐵水,并保溫靜置8-10min;
7
8、s6、隨流孕育澆鑄:鐵水的出爐溫度控制在1520-1530℃,將鐵水倒入澆包內,并在澆注的過程中隨流加入鍶孕育劑。
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鍶孕育劑和鐵水的配比為:鍶隨流孕育劑中鍶含量(重量)為1%-2%,鍶隨流孕育劑加入量為鐵水(重量)的0.1%-0.15%。
10、一種部分薄壁型灰鐵鑄件,所述部分薄壁型灰鐵鑄件由上述的部分薄壁型灰鐵鑄件成型工藝加工而成,所述部分薄壁型灰鐵鑄件包括多條內澆道和一條橫澆道,且所述橫澆道和與外部連通的直澆道相連通,所述橫澆道環繞于鑄件的外圍且通過多個內澆道與鑄件腔道相連通。
11、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12、本專利技術首先進行鐵水增硫處理,提高孕育效果,改善石墨形態,鐵水含硫量保證在0.045%-0.065%,保證錳硫比,穩定石墨形態,同時通過鍶孕育劑更換鋯孕育劑來減小薄壁鑄件白口傾向,避免薄壁件出現滲碳體;最后通過設置橫澆道和內澆道,使得鐵水分流,避免充型局部溫降快而影響石墨形態,頂部和側面薄壁處增加起眼針作出氣與溢流,縮短充型時間,排除臟冷鐵水,通過上述三項改進,共同提高部分薄壁型灰鐵鑄件的合格率。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部分薄壁型灰鐵鑄件成型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部分薄壁型灰鐵鑄件成型工藝,其特征在于,鍶孕育劑和鐵水的配比為:鍶隨流孕育劑中鍶含量(重量)為1%-2%,鍶隨流孕育劑加入量為鐵水(重量)的0.1%-0.15%。
3.一種部分薄壁型灰鐵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薄壁型灰鐵鑄件由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部分薄壁型灰鐵鑄件成型工藝加工而成,所述部分薄壁型灰鐵鑄件包括多條內澆道和一條橫澆道,且所述橫澆道和與外部連通的直澆道相連通,所述橫澆道環繞于鑄件的外圍且通過多個內澆道與鑄件腔道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部分薄壁型灰鐵鑄件成型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部分薄壁型灰鐵鑄件成型工藝,其特征在于,鍶孕育劑和鐵水的配比為:鍶隨流孕育劑中鍶含量(重量)為1%-2%,鍶隨流孕育劑加入量為鐵水(重量)的0.1%-0.1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成濤,葉小龍,秦國斌,陳世鵬,張金雨,孟兆亞,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鑄鍛廠,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