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動致動器。
技術介紹
1、以往,公知有如下結構的馬達:在與向馬達供給電力的控制基板分開設置的傳感器基板上安裝檢測馬達的旋轉的旋轉檢測傳感器,經由端子將控制基板和傳感器基板電連接(例如專利文獻1)。
2、現有技術文獻
3、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41912號公報
4、在上述馬達中,由于經由傳感器基板和端子將控制基板與旋轉檢測傳感器電連接,因此馬達的部件數量增加,并且馬達的制造成本增加。另外,在馬達的制造工序中,由于需要用焊錫等將端子與控制基板及傳感器基板連接的作業,所以馬達的制造工時增加。進而,在設置檢測輸出軸的旋轉的傳感器的情況下,有可能額外需要安裝該傳感器的基板、以及用于將該基板與控制基板電連接的端子等,有可能進一步增加馬達的制造成本以及制造工時。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上述情況,本技術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制造成本和制造工時增加的電動致動器。
2、本技術的電動致動器的一個方式具備:馬達部,其具有能夠以馬達軸為中心旋轉的馬達軸;輸出軸,其能夠以在與馬達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輸出軸為中心旋轉;傳遞機構,其與所述馬達軸及所述輸出軸連結,將所述馬達軸的旋轉傳遞至所述輸出軸;基板,其板面朝向與馬達軸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第一磁鐵,其固定于所述馬達軸的外周面;第二磁鐵,其固定于所述輸出軸的輸出軸方向的端部;第一磁傳感器,其能夠檢測所述第一磁鐵的磁場;以及第二磁傳感器,其能夠檢測所述第二磁鐵的磁場。所述基板配置于比所
3、所述第一磁鐵為以所述馬達軸為中心的圓環狀,在所述第一磁鐵上,沿著以所述馬達軸為中心的周向相鄰地設置有相互不同的磁極,在所述第二磁鐵上,沿著以所述輸出軸為中心的周向相鄰地設置有相互不同的磁極。
4、所述基板具有安裝所述第一磁傳感器和所述第二磁傳感器的第一基板部,從馬達軸方向觀察時,所述第一基板部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馬達部重疊。
5、所述基板具有第二基板部,該第二基板部從所述第一基板部的與馬達軸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這兩者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一側的部分向馬達軸方向的一側延伸,從所述第二方向觀察時,所述第二基板部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馬達部重疊。
6、在所述基板上設有驅動所述馬達部的驅動電路部。
7、所述傳遞機構具有:驅動輸入齒輪部,其設置在所述馬達軸的外周面;以及輸出齒輪,其設置有輸出齒輪部,并能夠以所述輸出軸為中心旋轉,所述驅動輸入齒輪部與所述輸出齒輪部相互嚙合,所述輸出齒輪與所述輸出軸連結。
8、所述傳遞機構是將所述馬達軸的旋轉減速并傳遞至所述輸出軸的減速機構。
9、技術的效果如下。
10、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式,在電動致動器中,能夠抑制制造成本及制造工時的增加。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電動致動器,其特征在于,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致動器,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致動器,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動致動器,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致動器,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致動器,其特征在于,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動致動器,其特征在于,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動致動器,其特征在于,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致動器,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致動器,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動致動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白井寬,加藤瞬,
申請(專利權)人:尼得科動力系統株式會社,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