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車輛,特別涉及一種車輛座椅控制方法、裝置、車輛及存儲介質。
技術介紹
1、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用戶對車輛的舒適性需求越來越高。在車輛的運行過程中,懸架的振動會傳遞至車輛座椅,導致車輛座椅存在振動,并進一步通過座椅傳遞至乘坐人員,影響乘坐人員的乘坐體驗。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車輛座椅控制方法、裝置、車輛及存儲介質。
2、第一方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車輛座椅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獲取車輛的n個懸架中每個懸架的第一振動幅度,n為正整數;
4、基于所述每個懸架距離與每個車輛座椅之間的距離以及所述每個懸架的第一振動幅度,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
5、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
6、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所述每個座椅對應氣囊的目標壓強。
7、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獲取車輛的n個懸架中每個懸架的第一振動幅度,包括:
8、在當前數據采集周期下連續采集所述每個懸架的m個懸架振動幅度,m為正整數;
9、針對所述每個懸架,基于該懸架對應的m個懸架振動幅度,確定該懸架的第一振動幅度。
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每個懸架距離與每個車輛座椅之間的距離以及所述每個懸架的第一振動幅度,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包括:
11、針對所述每個座椅,基于所述n個懸架與該座
12、針對所述每個座椅,基于該座椅對應的所述n個懸架的懸架振動分別傳遞至該座椅處的振動幅度,確定該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
13、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所述每個座椅對應氣囊的目標壓強,包括:
14、確定所述車輛的整車懸架最大振動幅度以及整車懸架最小振動幅度;
15、確定所述每個座椅對應氣囊的氣囊最大壓強以及氣囊最小壓強;
16、針對所述每個座椅,基于該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該氣囊的最大壓強、該氣囊的最小壓強、所述整車懸架最大振動幅度以及所述整車懸架最小振動幅度,確定該座椅對應氣囊的目標壓強。
17、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每個座椅對應氣囊包括坐墊氣囊以及靠背氣囊,所述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所述每個座椅對應氣囊的目標壓強,包括:
18、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坐墊氣囊的第一目標壓強以及所述每個座椅的靠背氣囊的第二目標壓強。
19、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包括:
20、針對所述每個座椅,基于該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以及振動幅度范圍與控制系數之間的第一預設對應關系,確定該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所在的目標振動幅度范圍,并將所述目標振動幅度范圍對應的目標控制系數作為該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
21、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坐墊氣囊的第一目標壓強以及所述每個座椅的靠背氣囊的第二目標壓強,包括:
22、針對所述每個座椅,基于該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該座椅的坐墊氣囊的第一目標壓強;
23、針對所述每個座椅,基于該座椅的坐墊氣囊的第一目標壓強,以及該座椅的坐墊氣囊與靠背氣囊的壓強轉化系數,確定該座椅的靠背氣囊的第二目標壓強。
2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舒適度控制系數包括目標坐墊舒適度控制系數和目標靠背舒適度控制系數,所述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包括:
25、針對所述每個座椅,基于該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以及振動幅度范圍與坐墊舒適控制系數之間的第二預設對應關系,確定與該座椅振動幅度對應的目標坐墊舒適度控制系數;
26、針對所述每個座椅,基于該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以及振動幅度范圍與靠背舒適控制系數之間的第三預設對應關系,確定與該座椅振動幅度對應的目標靠背舒適度控制系數。
27、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坐墊氣囊的第一目標壓強以及所述每個座椅的靠背氣囊的第二目標壓強,包括:
28、針對所述每個座椅,基于該座椅的目標坐墊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該座椅的坐墊氣囊的第一目標壓強;
29、針對所述每個座椅,基于該座椅的目標氣靠背囊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該座椅的靠背氣囊的第二目標壓強。
3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31、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坐墊氣囊的第一實際壓強以及所述每個座椅的靠背氣囊的第二實際壓強;
32、針對所述每個座椅,若該座椅的坐墊氣囊的第一目標壓強與第一實際壓強不同,對該座椅的坐墊氣囊的壓強進行調整;
33、針對所述每個座椅,若該座椅的靠背氣囊的第二目標壓強與第二實際壓強不同,對該座椅的靠背氣囊的壓強進行調整。
3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35、對位于所述車輛的目標座椅上的用戶進行用戶識別,得到所述用戶的目標用戶標識;
36、若檢測到所述用戶對所述目標座椅的氣囊的壓強調整操作,確定調整后的氣囊壓強;
37、將所述調整后的氣囊壓強與所述目標用戶標識建立映射關系,以在下次檢測到所述用戶位于所述車輛內時,將所述用戶所在座椅的氣囊壓強調整為所述調整后的氣囊壓強。
38、第二方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車輛座椅控制裝置,包括:
39、懸架振動確定模塊,用于獲取車輛的n個懸架中每個懸架的第一振動幅度,n為正整數;
40、座椅振動確定模塊,用于基于所述每個懸架距離與每個車輛座椅之間的距離以及所述每個懸架的第一振動幅度,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
41、第一處理模塊,用于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
42、第二處理模塊,用于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所述每個座椅對應氣囊的目標壓強。
43、第三方面,本專利技術實施提供一種車輛,包括:
44、n個懸架振動幅度傳感器、與所述n個懸架振動幅度傳感器通信連接的座椅壓強控制器,其中,所述n個懸架振動幅度傳感器分別設置在所述車輛的n個懸架上,n為正整數;
45、所述n個懸架振動幅度傳感器分別采集對應懸架的第一振動幅度;
46、所述座椅壓強控制獲取所述n個懸架振動幅度傳感器采集到的n個第一振動幅度,并基于每個懸架距離與每個車輛座椅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懸架的第一振動幅度,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車輛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獲取車輛的N個懸架中每個懸架的第一振動幅度,包括: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每個懸架距離與每個車輛座椅之間的距離以及所述每個懸架的第一振動幅度,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包括: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所述每個座椅對應氣囊的目標壓強,包括:
5.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座椅對應氣囊包括坐墊氣囊以及靠背氣囊,所述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所述每個座椅對應氣囊的目標壓強,包括: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包括: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坐墊氣囊的第一目標壓強以及所述每個座椅的靠背氣囊的第二目標壓強,包括: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坐墊氣囊的第一目標壓強以及所述每個座椅的靠背氣囊的第二目標壓強,包括: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12.一種車輛座椅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3.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座椅對應氣囊包括坐墊氣囊以及靠背氣囊,所述車輛還包括:
15.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該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權利要求1-11任一項所述方法的步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車輛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獲取車輛的n個懸架中每個懸架的第一振動幅度,包括: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每個懸架距離與每個車輛座椅之間的距離以及所述每個懸架的第一振動幅度,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包括: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所述每個座椅對應氣囊的目標壓強,包括:
5.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座椅對應氣囊包括坐墊氣囊以及靠背氣囊,所述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所述每個座椅對應氣囊的目標壓強,包括: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第二振動幅度,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包括: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每個座椅的舒適度控制系數,確定所述每個座椅的坐墊氣囊的第一目標壓強以及所述每個座椅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吉彬,胡延廷,文翊,趙思凡,許夢祥,
申請(專利權)人: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