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水產養殖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蟶蚌的采集馴養裝置。
技術介紹
1、橄欖蟶蚌俗名蟶蚌,屬于真瓣鰓目蚌科無齒蚌亞科蟶蚌屬,在我國淡水河流或與湖泊里有分布。
2、橄欖蟶蚌繁殖的培養箱人工培育存活率較低,因此多直接在河道中設置繁殖區,待蟶蚌幼苗長至2厘米左右,進行采集放在養殖箱中馴養,目前的蟶蚌幼苗采集裝置多為網籠狀,幼苗進入性差,為傳統的用于捕捉魚類、蝦蟹類裝置,用于采集蟶蚌幼苗較差,因此需要根據蟶蚌的特性,進行改進采集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蟶蚌的采集馴養裝置,它更符合蟶蚌的采集工作,實用性更強。
2、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3、一種蟶蚌的采集馴養裝置,包括底板、限高板、回收拉繩和防逃逸環,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沖壓設置有凸臺,且底板的一端設置有擋板,所述凸臺的頂端沖壓設置有采集室,所述采集室的中心焊接有絲桿,所述限高板的一側設置有套筒,且限高板通過套筒嵌套安裝在絲桿的外側,所述套筒和絲桿通過螺紋旋合連接。
4、進一步的,所述絲桿的底部嵌套有餌料罩,所述餌料罩設置在采集室內部,且餌料罩為鏤空結構。
5、進一步的,所述采集室的表面均勻設置有凸起,所述防逃逸環的外側均勻開設有嵌入口,所述嵌入口和凸起一一對應,所述防逃逸環放置在采集室內部。
6、進一步的,所述套筒的一側嵌入有大頭螺釘,所述大頭螺釘和套筒通過螺紋旋合連接,且大頭螺釘
7、進一步的,所述擋板的內部開設有通孔,所述回收拉繩的一端系接在擋板的通孔上。
8、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
9、(1)本方案取消了傳統網籠采集裝置,采用凸臺式的采集裝置,凸臺的坡面便于蟶蚌的進入采集室內部,采集室的上方設置限高板,避免蝦蟹、魚類進入采集室內部,更符合蟶蚌的采集工作,實用性更強。
10、(2)本方案的采集室內部設置防逃逸環,能夠避免進入采集室內部的蟶蚌逃逸,便于蟶蚌的采集。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蟶蚌的采集馴養裝置,包括底板(101)、限高板(103)、回收拉繩(104)和防逃逸環(10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1)的上表面沖壓設置有凸臺(111),且底板(101)的一端設置有擋板(112),所述凸臺(111)的頂端沖壓設置有采集室(113),所述采集室(113)的中心焊接有絲桿(102),所述限高板(103)的一側設置有套筒(131),且限高板(103)通過套筒(131)嵌套安裝在絲桿(102)的外側,所述套筒(131)和絲桿(102)通過螺紋旋合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蟶蚌的采集馴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絲桿(102)的底部嵌套有餌料罩(105),所述餌料罩(105)設置在采集室(113)內部,且餌料罩(105)為鏤空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蟶蚌的采集馴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室(113)的表面均勻設置有凸起(114),所述防逃逸環(106)的外側均勻開設有嵌入口(161),所述嵌入口(161)和凸起(114)一一對應,所述防逃逸環(106)放置在采集室(113)內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蟶蚌的采集馴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112)的內部開設有通孔,所述回收拉繩(104)的一端系接在擋板(112)的通孔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蟶蚌的采集馴養裝置,包括底板(101)、限高板(103)、回收拉繩(104)和防逃逸環(10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1)的上表面沖壓設置有凸臺(111),且底板(101)的一端設置有擋板(112),所述凸臺(111)的頂端沖壓設置有采集室(113),所述采集室(113)的中心焊接有絲桿(102),所述限高板(103)的一側設置有套筒(131),且限高板(103)通過套筒(131)嵌套安裝在絲桿(102)的外側,所述套筒(131)和絲桿(102)通過螺紋旋合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蟶蚌的采集馴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絲桿(102)的底部嵌套有餌料罩(105),所述餌料罩(105)設置在采集室(113)內部,且餌料罩(105)為鏤空結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韋玉勤,余光宇,李剛,張靜,陳鵬飛,李艷萍,
申請(專利權)人:阜南縣京淮特種水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