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螺旋輸送裝置,尤其涉及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及方法。
技術介紹
1、混凝土螺旋輸送主要涉及混凝土螺旋輸送機的使用,這是一種在混凝土攪拌站、水泥廠、磚窯等場景中廣泛應用的設備,混凝土螺旋輸送機主要依靠螺旋葉片的旋轉運動來實現物料的輸送。當螺旋輸送機啟動時,電機驅動螺旋葉片開始旋轉,物料在螺旋葉片的推動下從進料口進入輸送機內部。隨著螺旋葉片的旋轉,物料被逐漸推向出料口,完成整個輸送過程;
2、現有技術中國專利公開號cn209337491u,公開日2019-09-03,公開了一種粉料螺旋輸送機,該技術主要通過在輸送機的外殼設置若干個封閉門來實現對輸送筒內部的檢修和疏通;
3、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是:雖然能夠實現輸送筒內部的疏通,但是在疏通時,由于需要將封閉門打開,因此就無法實現混凝土的輸送,這對生產制造的效率有一定影響,而且工程人員并不能了解到是哪個具體的位置發生了堵塞,因此需要將每個封閉門都打開檢查一遍,疏通的效率不高,而且封閉門在長期使用后的密封性得不到保證,易導致漏料。
技術實現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簡要介紹一些較佳實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專利技術的說明書摘要和專利技術名稱中可能會做些簡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說明書摘要和專利技術名稱的目的模糊,而這種簡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
2、本專利技術提供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及方法,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混凝
3、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包括輸送筒,以及開設在其兩端的出入料口,所述輸送筒內安裝有螺旋件,所述螺旋件在所述輸送筒的內部轉動,用于讓混凝土在其內部移動,所述螺旋件包括:
4、第一驅動桿,其兩端與所述輸送筒的兩端轉動連接;
5、第一螺旋片,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驅動桿的外壁,隨第一驅動桿同步轉動;
6、第二螺旋片,套設安裝在所述第一驅動桿外壁并且與所述第一螺旋片相鄰設置;
7、其中,所述第二螺旋片能夠沿著第一驅動桿的中軸線方向滑動,使得所述第二螺旋片與所述第一螺旋片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
8、調壓孔,錯位開設在所述第一螺旋片和/或所述第二螺旋片上,調壓孔能夠貫穿第一螺旋片和/或第二螺旋片上的厚度方向,并且孔徑大于混凝土中骨料的直徑,使得混凝土能夠完全通過;
9、上述方案中,當所述第二螺旋片沿著第一驅動桿的中軸線方向滑動時,輸送筒內的混凝土受第一螺旋片和第二螺旋片相互擠壓作用下,混凝土從其中一個螺旋層通過調壓孔擠入相鄰的另一個螺旋層內,使得每個螺旋層內的壓力恒定,從而讓輸送筒內的混凝土不會積攢在某一個螺旋層內,不會導致后續的混凝土無法通過,不影響正常輸送。
10、優選的,所述第二螺旋片在默認狀態下與所述第一螺旋片貼合,第二螺旋片與第一螺旋片貼合為默認的輸送狀態,此時若是將第二螺旋片往一側滑動,使得第一螺旋片與第二螺旋片一側的間距增大,形成一個狹窄的腔室,這個過程可以讓混凝土被填充進新形成的腔室內,從而讓壓力過大區域的混凝土量得到減少,從而解決堵塞情況。
11、優選的,所述第二螺旋片在默認狀態下位于所述第一螺旋片的中部位置,當第二螺旋片在第一驅動桿上滑動時,第二螺旋片可以對混凝土造成沖擊,使混凝土在輸送筒內均勻分布。
12、優選的,所述輸送筒上安裝有至少一個壓力檢測組件,所述壓力檢測組件包括:
13、壓力傳感器;
14、受力片,所述受力片通過第一彈簧與輸送筒的內壁彈性連接,所述輸送筒的內壁開設有與受力片匹配的凹槽,所述受力片與凹槽滑動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的檢測端與所述受力片的頂部相抵;
15、其中,所述輸送筒內由混凝土輸送過程中形成的壓力使得所述受力片受到擠壓,然后壓力傳感器檢測受力片的壓力值,然后壓力傳感器將數據發送給工控機。
16、優選的,所述第二螺旋片的中部連接有螺旋支撐條,所述第二螺旋片固定連接在螺旋支撐條的外壁,所述螺旋支撐條滑動安裝在所述第二螺旋片的外壁,所述螺旋支撐條的一端連接有圓環,所述圓環的一側均勻連接有凸塊。
17、優選的,所述圓環的一側設置有驅動盤,所述驅動盤靠近凸塊的一側鏈接有驅動塊,所述螺旋支撐條上連接有滑動塊,所述第一驅動桿的外壁開設有滑動槽,所述滑動塊與滑動槽之間通過彈性件連接;
18、上述方案中,當驅動盤轉動時,能夠帶動驅動塊對凸塊擠壓,使得圓環、螺旋支撐條和第二螺旋片往圓環的方向移動,且通過設置彈性件,使得第二螺旋片能夠恢復至默認位置。
19、優選的,所述第一驅動桿的一端連接有驅動輪,所述驅動輪的上方設置有從動輪,所述從動輪的一側設置有傳動輪,所述驅動輪和從動輪的外壁分別開設有第一嚙合槽和第二嚙合槽,所述傳動輪的外壁連接有嚙合塊,所述從動輪的一端設置有連接架,所述從動輪和傳動輪的一端與連接架轉動連接,所述連接架的一端連接有殘齒輪,所述殘齒輪的上方設置有控制齒輪,所述控制齒輪與控制電機嚙合,所述控制齒輪的一端連接有控制電機,所述控制電機帶動控制齒輪轉動,進而帶動連接架轉動,當所述連接架轉動時,連接架能夠帶動傳動輪沿著從動輪的中軸線轉動,使得所述傳動輪上的嚙合塊與驅動輪上的第一嚙合槽嚙合,使得驅動輪帶動傳動輪和從動輪同步轉動;
20、上述方案中,通過工控機根據壓力傳感器的信號對控制電機進行控制,讓控制電機帶動控制齒輪轉動,從而然后控制齒輪帶動殘齒輪轉動,殘齒輪帶動連接架轉動,使傳動輪往驅動輪的方向轉動,從而讓傳動輪上的嚙合塊與驅動輪上的第一嚙合槽嚙合,從而讓驅動輪、傳動輪和從動輪形成傳動鏈,從而當驅動輪轉動時,從動輪也能同步轉動。
21、優選的,所述從動輪的中部開設有轉動槽,所述驅動盤的一端連接有轉動柱,所述轉動柱的另一端與轉動槽轉動連接,所述轉動柱的一端連接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與轉動槽轉動連接,所述限位塊上設有缺口,所述轉動槽的內壁連接有擋塊,所述擋塊與缺口之間連接有第二彈簧;
22、上述方案中,當所述傳動輪與驅動輪嚙合時,在驅動輪和傳動輪的傳動作用下,從動輪克服第二彈簧的彈力使得其轉動,使得驅動輪上的第一嚙合槽與嚙合塊相互卡合,防止第一嚙合槽和嚙合塊錯位導致磨損。
23、優選的,所述輸送筒的兩端分別配置有進料斗和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內部設置有第三驅動桿和第三螺旋片,所述第三螺旋片固定連接在第三驅動桿外壁,所述第三驅動桿的底部連接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驅動桿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電機。
24、另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25、s1、將需要輸送的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從輸送筒一端的進料口倒入,然后開啟驅動裝置讓第一驅動桿、第一螺旋片和第二螺旋片同步轉動;
26、s2、在第一螺旋片的推力下,s1中的混凝土從輸送筒被推動至輸送筒另一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包括輸送筒(1),以及開設在其兩端的出入料口,所述輸送筒(1)內安裝有螺旋件,所述螺旋件在所述輸送筒(1)的內部轉動,用于讓混凝土在其內部移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件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片(205)在默認狀態下與所述第一螺旋片(203)貼合。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片(205)在默認狀態下位于所述第一螺旋片(203)的中部位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筒(1)上安裝有至少一個壓力檢測組件,所述壓力檢測組件包括: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片(205)的中部連接有螺旋支撐條(2051),所述第二螺旋片(205)固定連接在螺旋支撐條(2051)的外壁,所述螺旋支撐條(2051)滑動安裝在所述第二螺旋片(205)的外壁,所述螺旋支撐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環(2052)的一側設置有驅動盤(213),所述驅動盤(213)靠近凸塊(2053)的一側鏈接有驅動塊(214),當所述驅動盤(213)轉動時,能夠帶動驅動塊(214)對所述凸塊(2053)擠壓,使得所述圓環(2052)、螺旋支撐條(2051)和第二螺旋片(205)往圓環(2052)的方向移動,所述螺旋支撐條(2051)上連接有滑動塊(2054),所述第一驅動桿(201)的外壁開設有滑動槽,所述滑動塊(2054)與滑動槽之間通過彈性件連接,使得所述第二螺旋片(205)能夠恢復至默認位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桿(201)的一端連接有驅動輪(206),所述驅動輪(206)的上方設置有從動輪(207),所述從動輪(207)的一側設置有傳動輪(208),所述驅動輪(206)和從動輪(207)的外壁分別開設有第一嚙合槽(2061)和第二嚙合槽(2071),所述傳動輪(208)的外壁連接有嚙合塊(2081),所述從動輪(207)的一端設置有連接架(209),所述從動輪(207)和傳動輪(208)的一端與連接架(209)轉動連接,所述連接架(209)的一端連接有殘齒輪(210),所述殘齒輪(210)的上方設置有控制齒輪(211),所述控制齒輪(211)與控制電機(212)嚙合,所述控制齒輪(211)的一端連接有控制電機(212),所述控制電機(212)帶動控制齒輪(211)轉動,進而帶動連接架(209)轉動,當所述連接架(209)轉動時,連接架(209)能夠帶動傳動輪(208)沿著從動輪(207)的中軸線轉動,使得所述傳動輪(208)上的嚙合塊(2081)與驅動輪(206)上的第一嚙合槽(2061)嚙合,使得驅動輪(206)帶動傳動輪(208)和從動輪(207)同步轉動。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動輪(207)的中部開設有轉動槽(2072),所述驅動盤(213)的一端連接有轉動柱(215),所述轉動柱(215)的另一端與轉動槽(2072)轉動連接,所述轉動柱(215)的一端連接有限位塊(2151),所述限位塊(2151)與轉動槽(2072)轉動連接,所述限位塊(2151)上設有缺口,所述轉動槽(2072)的內壁連接有擋塊(2073),所述擋塊(2073)與缺口之間連接有第二彈簧(2152),當所述傳動輪(208)與驅動輪(206)嚙合時,在驅動輪(206)和傳動輪(208)的傳動作用下,從動輪(207)克服第二彈簧(2152)的彈力使得其轉動,使得驅動輪(206)上的第一嚙合槽(2061)與嚙合塊(2081)相互卡合。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筒(1)的兩端分別配置有進料斗(101)和出料管(102),所述出料管(102)的內部設置有第三驅動桿(1021)和第三螺旋片(1022),所述第三螺旋片(1022)固定連接在第三驅動桿(1021)外壁,所述第三驅動桿(1021)的底部連接有第一電機(1023),所述第一驅動桿(201)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電機(202)。
10.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方法,采用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
【技術特征摘要】
1.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包括輸送筒(1),以及開設在其兩端的出入料口,所述輸送筒(1)內安裝有螺旋件,所述螺旋件在所述輸送筒(1)的內部轉動,用于讓混凝土在其內部移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件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片(205)在默認狀態下與所述第一螺旋片(203)貼合。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片(205)在默認狀態下位于所述第一螺旋片(203)的中部位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筒(1)上安裝有至少一個壓力檢測組件,所述壓力檢測組件包括: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片(205)的中部連接有螺旋支撐條(2051),所述第二螺旋片(205)固定連接在螺旋支撐條(2051)的外壁,所述螺旋支撐條(2051)滑動安裝在所述第二螺旋片(205)的外壁,所述螺旋支撐條(2051)的一端連接有圓環(2052),所述圓環(2052)的一側均勻連接有凸塊(2053)。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環(2052)的一側設置有驅動盤(213),所述驅動盤(213)靠近凸塊(2053)的一側鏈接有驅動塊(214),當所述驅動盤(213)轉動時,能夠帶動驅動塊(214)對所述凸塊(2053)擠壓,使得所述圓環(2052)、螺旋支撐條(2051)和第二螺旋片(205)往圓環(2052)的方向移動,所述螺旋支撐條(2051)上連接有滑動塊(2054),所述第一驅動桿(201)的外壁開設有滑動槽,所述滑動塊(2054)與滑動槽之間通過彈性件連接,使得所述第二螺旋片(205)能夠恢復至默認位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特細砂復合鐵尾礦粗砂混凝土制備用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桿(201)的一端連接有驅動輪(206),所述驅動輪(206)的上方設置有從動輪(207),所述從動輪(207)的一側設置有傳動輪(208),所述驅動輪(206)和從動輪(207)的外壁分別開設有第一嚙合槽(2061)和第二嚙合槽(2071),所述傳...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帥,翟英菲,劉建燕,冉楊,魏磊,馬偉山,王慧,
申請(專利權)人:廊坊榮盛混凝土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