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服務器冷卻,尤其涉及一種液冷板組件及服務器液冷裝置。
技術介紹
1、服務器廣泛應用于電子信息技術行業,為數據提供中轉、處理、加密、解密、計算等功能,隨著電子信息技術行業的不斷發展,服務器內部的電子器件也不斷增加,導致服務器內部的發熱量呈不斷增加,因此會設置風冷、液冷等散熱手段對上述電子器件進行散熱。
2、對此,針對不同的電子器件獨立設置液冷板,并將液冷板并入制冷液循環管路,使得制冷液能夠流經液冷板,從而帶走對應電子器件的熱量,已經是本領域主流的改進方案。但實際上,該改進方案需要壓縮機或液泵長期運作,整體功耗較高,且對制冷液的冷量利用率較低。
3、因此,如何在保障服務器散熱正常的前提下,提高散熱方案的冷量利用率并降低功耗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冷板組件及服務器液冷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液冷板難以在保障散熱正常的前提下提高冷量利用率并降低功耗的技術問題。
2、為達此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一種液冷板組件,能于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間轉換,包括:
4、第一液冷板,用于冷卻主散熱器件,配置有第一液冷通道、高于所述第一液冷通道的第二液冷通道及連通于所述第二液冷通道的第二出口與所述第一液冷通道的第一入口之間的循環通道;
5、第二液冷板,用于冷卻次散熱器件,連通于所述第一液冷通道的第一出口與所述第二液冷通道的第二出口之間,且高于所述第一
6、引入部,連通于所述第一入口,用于引入制冷液;
7、排出部,連通于所述第二出口,用于排出制冷液;
8、熱膨脹彈片,設置于所述循環通道中;
9、當所述液冷板組件處于第一狀態時,所述循環通道被膨脹的所述熱膨脹彈片阻斷,所述引入部、所述第一液冷通道、所述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通道及所述排出部依次連通;
10、當所述液冷板組件處于第二狀態時,所述第一液冷通道、所述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通道及所述循環通道依次連通。
11、可選地,所述第一液冷板開設有延伸至所述循環通道管壁的觸發孔,所述第一液冷板上設置有觸發裝置,所述觸發裝置的觸發端安裝有與所述觸發孔滑動連接的按壓桿;所述按壓桿上開設有導流孔;
12、當所述液冷板組件處于第二狀態時,所述按壓桿被所述觸發端推動,并與所述熱膨脹彈片抵接,令所述導流孔位于所述循環通道中。
13、可選地,所述觸發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引入部與所述排出部之間的安裝槽中;所述觸發裝置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安裝槽中的電磁鐵和與所述安裝槽滑動連接的電磁推板,所述壓桿設置于所述電磁推板上。
14、可選地,所述熱膨脹彈片包括與所述壓桿相對設置的彈片本體,所述彈片本體與所述觸發孔的孔邊沿相抵;所述彈片本體的兩端分別延伸有彈片支撐部,所述彈片支撐部相對于所述彈片本體傾斜設置,且所述彈片支撐部的末端折彎成型有彈片延伸部,所述彈片延伸部與所述循環通道的管壁抵接。
15、可選地,所述第二液冷板通過軟管與所述第一液冷板連通;
16、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側板,兩個所述側板之間用于設置多個所述次散熱器件;所述側板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上方依次間隔設置有壓板及頂板;所述第二液冷板被所述壓板壓設于所述次散熱器件上,所述頂板上安裝有多個風機單元。
17、可選地,所述風機單元與所述壓板之間設置有多個彈性支撐柱,所述彈性支撐柱的一端與所述風機單元抵接,另一端與所述壓板抵接,且多個所述彈性支撐柱之間留有進風通道;
18、所述側板開設有卡槽,所述壓板的端部凸設有卡塊,所述卡塊卡接于所述卡槽中。
19、可選地,相鄰的兩個次散熱器件之間還安裝有導熱件,所述導熱件的頂端與所述第二液冷板抵接。
20、可選地,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兩端均設置有第二液冷板,且兩側的第二液冷板呈對稱設置。
21、可選地,所述引入部包括第一匯流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板中央的多個引入接口;
22、所述排出部包括第二匯流部和多個引出接口,多個引出接口環繞所述引入部設置。
23、一種服務器液冷裝置,包括液泵、冷凝器及如上所述的液冷板組件,其中,制冷液經過冷凝器冷卻后通過液泵進入所述液冷板組件。
2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液冷板組件及服務器液冷裝置,在溫度較高的第一狀態時,熱膨脹彈片受熱膨脹使得循環通道被阻斷,此時制冷液從外部經引入部,依次流經第一液冷通道、第二液冷板、第二液冷通道,最后再從排出部排出,從而帶走主散熱器件和次散熱器件的熱量。在溫度較低的第二狀態時,循環通道不再被熱膨脹彈片所阻斷,且整體形成封閉管道,此時第一液冷通道中的部分制冷液受熱并利用熱虹吸原理移動至更高的第二液冷板中,利用低溫環境實現制冷液的冷卻,再利用重力令制冷液流動至第二液冷通道與循環通道,從而減少制冷液對外部循環的依賴,實現降低功耗的目的。同時,無論在第一狀態還是第二狀態,制冷液均會依次流經第一液冷通道、第二液冷板及第二液冷通道,對主散熱器件而言,其通過第一液冷通道及第二液冷通道實現階梯式散熱,有效地提高了冷量利用率。因此,本液冷板組件及服務器液冷裝置能夠在保障散熱效果的前提下,實現提高冷量利用率并降低功耗的技術效果。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液冷板組件,其特征在于,能于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間轉換,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液冷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00)開設有延伸至所述循環通道(130)管壁的觸發孔(101),所述第一液冷板(100)上設置有觸發裝置(600),所述觸發裝置(600)的觸發端安裝有與所述觸發孔(101)滑動連接的按壓桿(700);所述按壓桿(700)上開設有導流孔(70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液冷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觸發裝置(600)包括設置于所述引入部(300)與所述排出部(400)之間的安裝槽(003)中;所述觸發裝置(600)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安裝槽(003)中的電磁鐵(610)和與所述安裝槽(003)滑動連接的電磁推板(620),所述壓桿(700)設置于所述電磁推板(620)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液冷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膨脹彈片(500)包括與所述壓桿(700)相對設置的彈片本體(510),所述彈片本體(510)與所述觸發孔(101)的孔邊沿相抵;所述彈片本體(510)的兩端分別延伸有彈片支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液冷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板(200)通過軟管(210)與所述第一液冷板(100)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液冷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單元(250)與所述壓板(230)之間設置有多個彈性支撐柱(260),所述彈性支撐柱(260)的一端與所述風機單元(250)抵接,另一端與所述壓板(230)抵接,且多個所述彈性支撐柱(260)之間留有進風通道;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液冷板組件,其特征在于,相鄰的兩個次散熱器件(002)之間還安裝有導熱件,所述導熱件的頂端與所述第二液冷板(200)抵接。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液冷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00)的兩端均設置有第二液冷板(200),且兩側的第二液冷板(200)呈對稱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液冷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入部(300)包括第一匯流部(310)和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00)中央的多個引入接口(320);
10.一種服務器液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泵、冷凝器及如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液冷板組件,其中,制冷液經過冷凝器冷卻后通過液泵進入所述液冷板組件。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液冷板組件,其特征在于,能于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間轉換,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液冷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00)開設有延伸至所述循環通道(130)管壁的觸發孔(101),所述第一液冷板(100)上設置有觸發裝置(600),所述觸發裝置(600)的觸發端安裝有與所述觸發孔(101)滑動連接的按壓桿(700);所述按壓桿(700)上開設有導流孔(70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液冷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觸發裝置(600)包括設置于所述引入部(300)與所述排出部(400)之間的安裝槽(003)中;所述觸發裝置(600)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安裝槽(003)中的電磁鐵(610)和與所述安裝槽(003)滑動連接的電磁推板(620),所述壓桿(700)設置于所述電磁推板(620)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液冷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膨脹彈片(500)包括與所述壓桿(700)相對設置的彈片本體(510),所述彈片本體(510)與所述觸發孔(101)的孔邊沿相抵;所述彈片本體(510)的兩端分別延伸有彈片支撐部(520),所述彈片支撐部(520)相對于所述彈片本體(510)傾斜設置,且所述彈片支撐部(520)的末端折彎成型有彈片延伸部(530),所述彈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郝代超,吳軍,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立敏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