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高硅電工鋼,尤其涉及一種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
技術介紹
1、電工鋼作為一種重要的鐵芯材料,在電力行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傳統的厚板坯工藝是工業生產晶粒取向電工鋼的主要方法,其按加熱溫度又可分為板坯高溫加熱以及板坯低溫加熱工藝,高溫含銅晶粒取向電工鋼生產工藝在成分設計上采用低碳含量、高硅(3.30%)高錳含量、低鋁含量以及質量分數約為0.5%的cu,以cu2s(或ε-cu)+aln為抑制劑,板坯經高溫加熱,熱連軋之后采用二次冷軋法,中間退火時進行脫碳,二次冷軋后涂mgo進行高溫退火,成品磁性能十分優異。
2、為獲得優良磁性能,晶粒取向電工鋼熱軋生產過程板坯需經過高溫加熱確保抑制劑充分固溶,較普碳鋼相比,板坯出爐溫度提高約100℃,高溫加熱后的板坯晶粒長得異常粗大,甚至出現晶界氧化,因而材質很脆,生產過程各個環節中的許多因素都可能對邊裂有重大影響,行業內均將消除含硅量3.0%以上電工鋼邊裂作為一項長期且艱巨的課題進行技術研究和攻關。
3、目前國內外各大鋼廠針對此問題主要采取的手段如下:一是實施中間坯邊部加熱,熱軋產線采用邊部加熱器,用于對中間坯邊部溫度補償,防止因板坯溫度低,塑性差而導致的后續軋制過程中邊部缺陷的產生。二是調整粗軋壓下率,基于定寬壓力機且多個立輥機組條件下的熱軋產線,采用粗軋后段大側壓工藝制度,把側壓負荷集中到進行連軋的最后兩架立輥軋機上,此時軋件厚度較小,并且溫度相對較低,兩側變形抗力的增加會促進邊部再結晶。三是控制板坯加熱條件,降低加熱溫度、在爐時間,控制保護氣氛,減少脫
4、但是現有的方法仍存在以下缺點:一是熱軋產線采用邊部加熱器,對高硅鋼種邊部質量改善有一定正貢獻,但投資巨大(1億元以上),如熱軋產線設計之初未預留邊部加熱器功能,后期增加會受已有產線條件限制如位置不足、與已有設備沖突等導致投資更大。另外,邊部加熱器的投用會隨著帶鋼邊部溫度的提高增大帶鋼邊降,熱卷邊降區域明顯增加,凸度命中率下降,嚴重影響下道工序生產對原料板形要求。二是粗軋后段大側壓技術對實施產線裝備有一定要求,適合對板坯寬度有較多控制手段的產線,如產線應具備定寬壓力機、至少2個立輥機組等1580mm以上寬度的產線,對于無定寬壓力機且只有1個立輥機組的1450mm產線該工藝并無指導作用,況且1450mm寬熱軋帶鋼產線側壓能力有限,后段大側壓技術必須保證粗軋機組總側壓量足夠并且穩定,如總測下量很小時即使百分百分配在后段側壓量也很小,達不到大側壓目的。
5、為了改善熱軋邊裂,部分鋼廠降低加熱溫度、在爐時間,此種做法雖然對熱卷邊裂改善有較大效果,但隨之帶來的是對成品磁性能的影響。如晶粒取向電工鋼生產核心是最終形成較強的高斯織構,其主要技術手段之一是抑制劑的控制,熱軋過程高溫長時間加熱是在固有成分體系下保證抑制劑的充分固溶,從而獲得最終產品優良的磁性能,因此此舉會大大降低成品牌號命中率。
技術實現思路
1、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基于厚板坯且在熱軋無邊部加熱器的條件下生產高溫含銅晶粒取向電工鋼等高硅品種(硅含量≥3.0%),通過在連鑄過程中進行板坯寬度控制、角部晶粒和溫度控制結合加熱和軋制工藝,消除了熱軋卷板邊裂缺陷。
2、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3、s1、對板坯進行連鑄;所述連鑄包括板坯寬度控制、角部晶粒和溫度控制,所述板坯寬度控制的工藝參數為:拉速為0.8m/min-1m/min,中間包過熱度為25℃-30℃,冷卻強度為0.8l/kg-1.5l/kg,結晶器的寬度系數為0.995-1.005;所述角部晶粒和溫度控制是通過在結晶器中一次冷卻和在扇形段內的二次冷卻實現的;所述一次冷卻的水流速為15m/s-35m/s;所述二次冷卻分為三個模塊,第一模塊設定1-2區的冷卻水流量為600l/min-800l/min,第二模塊設定3-5區的冷卻水流量為30l/min-100l/min,第三模塊取消6-9區冷卻;
4、s2、對s1中經連鑄后的板坯進行加熱;所述加熱分為三個階段,預熱段的溫度為1190℃-1210℃,進加熱段的溫度為1100℃-1150℃,出加熱段的溫度為1290-1390℃;
5、s3、對s2中經加熱后的板坯進行粗軋和精軋。
6、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在s1中,板坯寬度主要受中間包過熱度、拉速和冷卻強度影響,中間包過熱度與板坯寬度呈正比,即中間包過熱度越高,板坯寬度越寬;拉速與板坯寬度呈正比,即拉速越快,板坯寬度越寬;冷卻強度與板坯寬度呈反比,即冷卻強度越大,板坯寬度越窄。
7、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在s1中,所述板坯的元素組成及其質量百分比為:si3.0%-3.5%、c?0.030%-0.045%、mn?0.18%-0.23%、p?0-0.015%、s0.006%-0.010%,n0.008%-0.012%、余量為其他不可避免的雜質和鐵。
8、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在s1中,所述板坯的厚度為203mm-213mm,寬度為700mm-1320mm,長度為8000mm-12500mm。
9、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在s1中,通過角部晶粒和溫度控制,控制板坯角部表層晶粒為25μm以內,出扇形段時的角部溫度為600℃-800℃。
10、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在s2中,板坯的裝爐溫度溫度為500℃-700℃,裝爐間距為50mm-120mm。
11、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在s2中,所述加熱的升溫速率和降溫速率獨立地為0.5℃/min-1.5℃/min。
12、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在s2中,加熱過程中,板坯的頭中尾溫差和表中溫差獨立地為15℃以內。
13、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在s2中,加熱過程中,爐膛內殘氧量為0.5%-3.5%,煤氣熱值為7000kj/m3-8000kj/m3,主煤氣管道調節閥前壓力為8kpa-15kpa。
14、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在s3中,所述粗軋采用5道次軋制,前4道次的壓下率獨立地為15%-38%,第5道次壓下率為25%-50%,粗軋后中間坯厚度為32mm-48mm,中間坯兩側窄面溫度為1050℃-1200℃;中間坯頭尾溫差為150℃以內。
15、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在s3中,所述精軋采用7道次軋制,后3道次累計壓下率為35%-55%,最后1道次壓下率為1%-12%。
16、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17、(1)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方法采用厚板坯生產高硅電工鋼熱軋卷板產品,在熱軋產線無中間坯邊部加熱裝置的條件下,通過在連鑄過程中進行板坯寬度控制、角部晶粒和溫度控制結合加熱和軋制工藝得到優異邊部組織和邊部質量的高硅電工鋼,解決了行業內高硅電工鋼大生產過程中長期存在的熱軋卷板邊裂的技術難題,為下道工序提供了邊部質量優異的熱軋卷板,減少了傳統工藝條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板坯的元素組成及其質量百分比為:Si?3.0%-3.5%、C?0.030%-0.045%、Mn?0.18%-0.23%、P?0-0.015%、S?0.006%-0.010%,N?0.008%-0.012%、余量為其他不可避免的雜質和鐵。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板坯的厚度為203mm-213mm,寬度為700mm-1320mm,長度為8000mm-1250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通過角部晶粒和溫度控制,控制板坯角部表層晶粒為25μm以內,出扇形段時的角部溫度為600℃-80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板坯的裝爐溫度溫度為500℃-700℃,裝爐間距為50mm-12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其特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加熱過程中,板坯的頭中尾溫差和表中溫差獨立地為15℃以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加熱過程中,爐膛內殘氧量為0.5%-3.5%,煤氣熱值為7000KJ/m3-8000KJ/m3,主煤氣管道調節閥前壓力為8Kpa-15Kpa。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粗軋采用5道次軋制,前4道次的壓下率獨立地為15%-38%,第5道次壓下率為25%-50%,粗軋后中間坯厚度為32mm-48mm,中間坯兩側窄面溫度為1050℃-1200℃;中間坯頭尾溫差為150℃以內。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精軋采用7道次軋制,后3道次累計壓下率為35%-55%,最后1道次壓下率為1%-1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板坯的元素組成及其質量百分比為:si?3.0%-3.5%、c?0.030%-0.045%、mn?0.18%-0.23%、p?0-0.015%、s?0.006%-0.010%,n?0.008%-0.012%、余量為其他不可避免的雜質和鐵。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板坯的厚度為203mm-213mm,寬度為700mm-1320mm,長度為8000mm-1250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通過角部晶粒和溫度控制,控制板坯角部表層晶粒為25μm以內,出扇形段時的角部溫度為600℃-80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高硅電工鋼邊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板坯的裝爐溫度溫度為500℃-700℃,裝爐間距為50mm-12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憲勛,韓庚維,高吉,馮英龍,趙雨,黃曉濤,
申請(專利權)人:吉林建龍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