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燃煤電廠制粉設備,具體的說,涉及一種燃煤電廠的智能配煤裝置。
技術介紹
1、現有技術中,燃煤發電廠會購買低熱值煤種和高熱值煤種,以通過燃燒不同熱值煤種實現對發電功率的調整,進而調整電網的負荷,低熱值煤種價格低廉,高熱值煤種價格昂貴,根據電網的需求切換不同煤種發電能有效的控制發電成本。
2、相關技術中,絕大多數給煤機的煤倉結構為單倉室,且加倉通過單一固定皮帶送料,因此煤種只能預先在煤炭堆放場地進行摻配,加倉后不能更換煤種。燃煤發電廠的煤倉和給煤機一一對應,即一個煤倉供應一個給煤機。為保證給煤機能切換使用不同熱值的煤料,一般會在煤倉中加設隔板,將原有的煤倉分為兩個倉,一個裝高熱值煤料另一個裝低熱值煤料。但是在使用中隔板兩側煤位高度很難保持一致,會導致載重失衡,長期運行的分隔板在受力不均的情況下存在變形、開裂、坍塌的風險。
3、有些燃煤發電廠的煤倉通過加設一個管道將多個煤倉連通,以實現給煤機切換燃燒不同煤種,雖然解決了在原煤倉中增加隔板的問題,在通道內設置刮板輸送機來移動煤料,但由于煤倉之間的間距較大和/或各給煤機的間距較大,導致通道的長度較長,煤料需要先被輸送至通道的一端后再開始往回移動,并依次進入到不同的給煤機中,該設置導致切換煤種燃燒的時長增加,無法實現快速切換煤種燃燒。
技術實現思路
1、為解決或部分解決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燃煤電廠的供煤分配裝置,該燃煤電廠的供煤分配裝置,能夠實現快速切換煤種燃燒。
2、本申請第一方面
3、第二煤倉,所述第二煤倉的側部設置有第二卸煤管道和第三卸煤管道;
4、配煤通道,靠近所述配煤通道的兩端上對應開設有兩個第一進料口;兩個所述第一卸煤管道一一對應與兩個所述第一進料口連通;位于兩個所述第一進料口之間的所述配煤通道上開設有間隔設置的第二進料口和第三進料口;所述第二卸煤管道和所述第三卸煤管道一一對應與所述第二進料口和所述第三進料口連通;
5、所述配煤通道上開設有多個依次間隔設置的出料口;多個所述出料口一一對應與相應數量的所述給煤機連通;
6、所述配煤通道內設有至少一個且間隔設置的傳送帶,各所述傳送帶的兩端均分別位于兩個相鄰所述出料口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卸煤管道和所述第三卸煤管道分別位于兩個相鄰的所述傳送帶上方;兩個所述第一進料口分別位于靠近所述配煤通道兩端所對應的所述傳送帶的上方;
7、第一卸煤管道、第二卸煤管道、第三卸煤管道均設有第一插板門。
8、其中,任意兩個相鄰的煤倉儲存的煤種不同。
9、可選的,在一個方案中,所述第二煤倉的數量為多個,所述第二進料口和所述第三進料口的數量為多個,且與多個所述第二煤倉一一對應。
10、可選的,在一個方案中,兩個所述第一煤倉的底部和各所述第二煤倉的底部分別一一對應與對應數量的所述給煤機通過第一出料管連通,所述第一出料管上設有第二插板門。
11、可選的,在一個方案中,所述出料口與所述給煤機通過第二出料管連通,所述第二出料管上設有第三插板門。
12、可選的,在一個方案中,還包括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括:處理器;各所述第一插板門、第二插板門、第三插板門、所述傳送帶均與所述處理器電性連接;所述處理器用于與電廠發電機組控制站電性連接。
13、可選的,在一個方案中,所述第一煤倉和所述第二煤倉的下部結構呈中空的圓錐狀、方錐倉或雙曲線倉,且上部呈中空的圓臺狀。
14、可選的,在一個方案中,所述第一插板門、所述第二插板門、所述第三插板門均為插板門。
15、可選的,在一個方案中,所述第一卸煤管道、所述第二卸煤管道、所述第三卸煤管道、所述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均設有刮刀式清堵機。
16、可選的,在一個方案中,所述第一卸煤管道、所述第二卸煤管道、所述第三卸煤管道的延伸方向均與水平面呈預定角度傾斜設置。
17、可選的,在一個方案中,所述第一插板門位于所述刮刀式清堵機的上方。
18、本技術的有益效果:
19、設置兩個第一煤倉位于配煤通道的兩端,位于中間的第二煤倉的第二卸煤管道和第三卸煤管道可以將其煤料供向位于第二煤倉兩側的傳送帶上,將煤料分配給與其相鄰的兩個給煤機,即相鄰的兩個煤倉能切換供應本倉的煤料給對方;由于切換煤料的工作在兩個相鄰的煤倉之間進行,因此縮短了運輸煤料的距離,進而減少了切換煤料的時間,實現給煤機能快速切換煤料燃燒。
20、同時,通過讓傳送帶正轉或者反轉,實現兩個相鄰煤倉的煤料相互切換供應,實現兩個相鄰煤倉煤種相互切換到其相鄰煤倉的給煤機,即實現了機組能快速將高熱值煤種切換到低熱值煤種儲存倉對應的給煤機中或者將低熱值煤種切換到高熱值煤種儲存倉對應的給煤機中。
21、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請。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燃煤電廠的智能配煤裝置,用于燃煤機組在不同工況下對給煤機配送不同煤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煤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煤倉(3)的數量為多個,第二進料口(42)和第三進料口(43)的數量為多個,且與多個第二煤倉(3)一一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煤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第一煤倉(2)的底部和各第二煤倉(3)的底部分別一一對應與對應數量的給煤機(1)通過第一出料管(6)連通,第一出料管(6)上設有第二插板門(6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配煤裝置,其特征在于:出料口(44)與給煤機(1)通過第二出料管(7)連通,第二出料管(7)上設有第三插板門(7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配煤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包括:處理器;各第一插板門(5)、第二插板門(61)、第三插板門(71)、傳送帶(45)均與所述處理器電性連接;所述處理器用于與電廠發電機組控制站電性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煤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煤倉(2)和第二煤倉(3)的下部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配煤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插板門(5)、第二插板門(61)、第三插板門(71)均為單向插板門或者雙向插板門。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配煤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卸煤管道(21)、第二卸煤管道(31)、第三卸煤管道(32)、第一出料管(6)、第二出料管(7)均設有刮刀式清堵機(8)。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配煤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卸煤管道(21)、第二卸煤管道(31)、第三卸煤管道(32)的延伸方向均與水平面呈預定角度傾斜設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配煤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插板門(5)位于刮刀式清堵機(8)的上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燃煤電廠的智能配煤裝置,用于燃煤機組在不同工況下對給煤機配送不同煤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煤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煤倉(3)的數量為多個,第二進料口(42)和第三進料口(43)的數量為多個,且與多個第二煤倉(3)一一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煤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第一煤倉(2)的底部和各第二煤倉(3)的底部分別一一對應與對應數量的給煤機(1)通過第一出料管(6)連通,第一出料管(6)上設有第二插板門(6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配煤裝置,其特征在于:出料口(44)與給煤機(1)通過第二出料管(7)連通,第二出料管(7)上設有第三插板門(7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配煤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包括:處理器;各第一插板門(5)、第二插板門(61)、第三插板門(71)、傳送帶(45)均與所述處理器...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