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具有隱藏式扇葉的風扇燈,尤其涉及一種離心葉輪及風扇燈
技術介紹
1、現有的風扇燈,在扇葉結構的設置上,包括外露式和隱藏式的兩種結構;其中扇葉為隱藏式設置的風扇燈,也稱為無葉風扇燈。無葉風扇燈通過安裝在殼體內部的葉輪旋轉,產生渦流,并向下吹風,其進風和出風方式可以設置為:(1)側壁進風、下方出風,(2)上方進風,下方出風,或者(3)下方進風、下方或側壁出風。
2、在這些無葉風扇燈所使用的葉輪中,上表面和下表面并無明顯坡度或曲面設置,可以認為葉輪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更接近于平面。由于葉輪的氣流由軸向垂直轉向徑向,過渡不平滑,而且效率低;另外,在進風口和出風口容易產生渦流,導致噪音過大。一些無葉風扇燈將控制器安裝在金屬殼體內,容易對遙控器發出的信號進行屏蔽,使用戶無法按需操控風扇燈。
3、比如,如圖1所示的葉輪結構中,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基板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基板,第一基板的下表面和第二基板的上表面圍繞相差扇葉容置腔,弧形扇葉設置在該容置腔中,其中,扇葉的首尾兩端的寬度均相同,該葉輪產生的氣流不平滑,容易產生風噪。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離心葉輪,扇葉在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設置有缺口,可打散渦流,使氣流流量均勻分布,減小風噪;而且,離心葉輪采用弧形結構的導風板,使氣流平滑轉向,可提供吹風效率、增大出風量。本技術還提供了包括該離心葉輪的風扇燈。
2、基于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3、在第一
4、底座,包括第一環體、第二環體和第一導風塊,所述第二環體設置于所述第一環體內側,所述第一導風塊自所述第二環體向所述第一環體弧形延伸形成;
5、扇葉,具有弧形結構,所述扇葉設置于所述第一導風塊上,所述扇葉包括葉片主體以及設置于所述葉片主體兩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靠近于所述第二環體;
6、頂板,設置于所述扇葉上,所述頂板與所述葉片主體連接;
7、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和/或所述第二端部上開設有缺口。
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多個開設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缺口呈波浪形或鋸齒形;多個開設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缺口呈波浪形或鋸齒形。
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頂板包括第二導風塊和設置于所述第二導風塊兩端的第一圍邊和第二圍邊,所述第一圍邊位于相鄰的所述第一端部之間;所述第二圍邊設置于所述第二端部與所述葉片主體的相接處上,所述頂板的第二圍邊共同圍繞第三環體。
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離心葉輪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進風口設置于所述第二環體與所述第三環體之間;所述的出風口由所述第一環體、相鄰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一圍邊圍繞形成;所述離心葉輪的轉動方向與所述扇葉的弧形彎曲方向相反。
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頂板還包括第三導風塊,所述第三導風塊連接于相鄰的所述第二導風塊;從所述第二圍邊朝著所述第一圍邊的方向,所述第三導風塊的寬度逐漸增大,且所述第三導風塊朝靠近所述第一導風塊的方向向下傾斜。
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圍邊朝遠離所述第一導風塊的方向向上隆起。
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環體的直徑為d1,所述第二環體的直徑為d2,所述第三環體的直徑為d3,其中,d1、d2和d3具有以下關系式:
14、0.5*d1≤d2≤0.55*d1,
15、0.6*d1≤d3≤0.7*d1。
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以所述第一環體所在的平面為基底面,所述離心葉輪的總高度為h1,所述第一端部的高度為h2,所述第二環體所在的平面與基底面的距離為h3,其中,h1、h2和h3具有以下關系式:
17、0.5*h1≤h2≤0.6*h1,
18、0.4*h1≤h3≤0.5*h1。
1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取所述第一導風塊下表面的任意一點作第一切線,所述第一切線與所述基底面形成第一夾角θ1,所述第一夾角θ1的角度范圍為40-45°;
20、取所述第二導風塊下表面的任意一點作第二切線,所述第二切線與所述基底面具有第二夾角θ2,所述第二夾角θ2的角度范圍為30-35°。
21、在第二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風扇燈,包括底盤、電機、光源模組、殼體模組、燈罩和控制模組,以及上述的離心葉輪;所述離心葉輪設置有基座,所述基座位于所述第二環體內側,所述電機安裝于所述基座中;所述離心葉輪安裝于所述底盤上,且所述離心葉輪與所述電機驅動連接;所述底盤、電機和離心葉輪組成葉輪組件;
22、所述殼體模組設置于所述葉輪組件外側,所述光源模組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設置于所述底盤的出光面上,所述燈罩與所述底盤固定連接;所述控制模組與所述光源模組以及電機電連接。
2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模組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圍繞形成環形槽,所述第二光源設置于所述環形槽中,所述環形槽的頂部為透光板;所述燈罩與所述第二殼體之間設有出風通道。
2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取得的技術效果為:
25、1、本技術的離心葉輪,底座的第一導風塊由第二環體朝第一環體自內向外弧形延伸形成,使離心葉輪的底面具有坡度結構,可更好地使氣流由軸向過渡到徑向,可提升吹風效率;而且,設置在第一導風塊上的扇葉,在葉片主體的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設置有缺口,可對應打散位于進風口和出風口的渦流,使氣流流量分布均勻,減小風噪。
26、2、本技術提供的風扇燈,采用可產生平滑氣流的離心葉輪,可降低氣流在出風時的阻力,從而增大風速,提高出風量。風扇燈在采用了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光源模組,其中第二光源為向上出光的氛圍燈,其亮度與風扇轉速結合,提示風扇的工作檔位。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離心葉輪,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心葉輪,其特征在于,多個開設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缺口呈波浪形或鋸齒形;多個開設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缺口呈波浪形或鋸齒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離心葉輪,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包括第二導風塊和設置于所述第二導風塊兩端的第一圍邊和第二圍邊,所述第一圍邊位于相鄰的所述第一端部之間;所述第二圍邊設置于所述第二端部與所述葉片主體的相接處上,所述第二圍邊共同圍繞第三環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離心葉輪,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心葉輪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進風口設置于所述第二環體與所述第三環體之間;所述的出風口由所述第一環體、相鄰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一圍邊圍繞形成;所述離心葉輪的轉動方向與所述扇葉的弧形彎曲方向相反。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離心葉輪,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還包括第三導風塊,所述第三導風塊連接于相鄰的所述第二導風塊;從所述第二圍邊朝著所述第一圍邊的方向,所述第三導風塊的寬度逐漸增大,且所述第三導風塊朝靠近所述第一導風塊的方向向下傾斜。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離心葉輪,其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心葉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環體的直徑為D1,所述第二環體的直徑為D2,所述第三環體的直徑為D3,其中,D1、D2和D3具有以下關系式: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心葉輪,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環體所在的平面為基底面,所述離心葉輪的總高度為H1,所述第一端部的高度為H2,所述第二環體所在的平面與基底面的距離為H3,其中,H1、H2和H3具有以下關系式: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心葉輪,其特征在于,取所述第一導風塊下表面的任意一點作第一切線,所述第一切線與所述基底面形成第一夾角θ1,所述第一夾角θ1的角度范圍為40-45°;取所述第二導風塊下表面的任意一點作第二切線,所述第二切線與所述基底面具有第二夾角θ2,所述第二夾角θ2的角度范圍為30-35°。
10.風扇燈,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盤、電機、光源模組、殼體模組、燈罩和控制模組,以及權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離心葉輪;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風扇燈,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模組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圍繞形成環形槽,所述第二光源設置于所述環形槽中,所述環形槽的頂部為透光板;所述燈罩與所述第二殼體之間設有出風通道。
...【技術特征摘要】
1.離心葉輪,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心葉輪,其特征在于,多個開設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缺口呈波浪形或鋸齒形;多個開設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缺口呈波浪形或鋸齒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離心葉輪,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包括第二導風塊和設置于所述第二導風塊兩端的第一圍邊和第二圍邊,所述第一圍邊位于相鄰的所述第一端部之間;所述第二圍邊設置于所述第二端部與所述葉片主體的相接處上,所述第二圍邊共同圍繞第三環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離心葉輪,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心葉輪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進風口設置于所述第二環體與所述第三環體之間;所述的出風口由所述第一環體、相鄰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一圍邊圍繞形成;所述離心葉輪的轉動方向與所述扇葉的弧形彎曲方向相反。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離心葉輪,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還包括第三導風塊,所述第三導風塊連接于相鄰的所述第二導風塊;從所述第二圍邊朝著所述第一圍邊的方向,所述第三導風塊的寬度逐漸增大,且所述第三導風塊朝靠近所述第一導風塊的方向向下傾斜。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離心葉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圍邊朝遠離所述第一導風塊的方向向上隆起。
7.根據權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啟凡,熊俊雄,黃伙軍,
申請(專利權)人:惠州雷士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