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龍頭,特別是指一種感應水龍頭。
技術介紹
1、在感應水龍頭中,電磁閥可用于控制水路的通斷,從而實現根據感應信號的有無控制龍頭的進水端與其出水端之間的通斷關系。當用戶的肢體處于感應器的感應范圍內時,電磁閥接收到控制信號而自動開啟,使得感應龍頭出水。
2、相關的現有技術中,電磁閥主要采用先導閥形式的結構,當電磁閥泄壓時其膜片往開啟方向移動,當電磁閥儲壓時其膜片往閉合方向移動,而膜片的移動則可以實現控制龍頭的進水端與出水端之間的通斷。由于電磁閥啟動時需要釋放壓力,現有技術中在龍頭的閥芯座上需要設計專門的通路與電磁閥的泄壓孔連通,導致閥芯座的結構變得復雜、生產成本變高,尤其是廠家的開模成本、加工難度都有所提高,同時復雜的結構導致產品成型的良品率變低。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感應水龍頭,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可以解決電磁閥的泄壓問題,同時簡化閥芯座的結構,從而降低配件生產成本、提高配件成型時的良品率。
2、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技術的解決方案是:
3、一種感應水龍頭,包括龍頭本體,以及安裝在所述龍頭本體內的閥座、連通件、電磁閥和雙出水閥芯;所述閥座設置有閥座過水腔,且所述閥座的進水端、出水端分別連通至所述閥座過水腔;所述連通件密閉地配合在所述閥座過水腔內用以阻斷所述閥座的進水端與出水端,其上設置有互相連通的第一連通件過水孔、第二連通件過水孔,所述第一連通件過水孔、第二連通件過水孔分別連通至所述閥座的進水端、出水端;所述連通件
4、所述泄壓通道包括設置在所述連通件周面與所述第二連通件過水孔之間的第三連通件過水孔,以及設置于所述連通件周面的連通件凹槽,所述電磁閥通過套設于其周面的第一密封環密閉地配合在所述閥座過水腔的開口處,且所述泄壓孔依次通過所述連通件凹槽、第三連通件過水孔連通至所述第二連通件過水孔。
5、優選地,所述閥座的進水端上設置有第一閥座進水孔、第二閥座進水孔,所述雙出水閥芯的兩路出水分別連通至所述第一閥座進水孔、第二閥座進水孔;所述閥座的出水端上設置有閥座出水孔;所述第一閥座進水孔、第二閥座進水孔和閥座出水孔分別連通至所述閥座過水腔;安裝了所述連通件以后,所述第一閥座進水孔連通至所述第一連通件過水孔、所述第二閥座進水孔連通至所述第三連通件過水孔、所述閥座出水孔連通至第二連通件過水孔。
6、優選地,所述連通件的周面凹陷形成有連通件環形槽,所述第三連通件過水孔的兩端分別連通至所述連通件環形槽的底壁與所述第二連通件過水孔的側壁,且所述第三連通件過水孔的數量大于一個;所述第二連通件過水孔沿著所述連通件的軸線方向設置,所述第三連通件過水孔環繞著所述第二過水孔呈等角度間隔設置。
7、優選地,所述閥座過水腔的開口朝上設置,所述第一閥座進水孔、閥座出水孔均連通至所述閥座過水腔的底壁,所述第二閥座進水孔連通至所述閥座過水腔的側壁;所述連通件的周面套設有第二密封環,所述第二密封環密閉配合在所述連通件的周面與所述閥座過水腔的側壁之間用以阻斷所述第一閥座進水孔、第二閥座進水孔;所述連通件內設置有連通管,所述第二連通件過水孔設置在所述連通管的軸線上,所述連通管的下端插置于所述閥座出水孔內,其周面與所述閥座出水孔的側壁之間密閉配合有第三密封環;所述電磁閥的膜片活動抵接所述連通管的上端。
8、所述的感應水龍頭還包括鎖緊環;所述龍頭本體設置有第一通孔,以及連通至所述第一通孔側壁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第一通孔連通的端口沿著所述第二通孔的徑向凸出形成有限位環;所述閥座供所述雙出水閥芯配合的端面設置有閥座凸臺,所述閥座凸臺的端部設置有閥座臺階;所述閥座由所述第一通孔進入至所述第二通孔的高度,所述閥座凸臺穿設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端口以使所述閥座臺階抵接所述限位環的一面,所述鎖緊環位于所述限位環的另一面并螺紋連接在所述閥座凸臺的周面直至抵接所述限位環。
9、優選地,所述的感應水龍頭還包括第四密封環;所述第四密封環套設于所述閥座凸臺的周面并抵接所述閥座臺階,并緊配合在所述閥座凸臺的周面與所述限位環之間。
10、所述雙出水閥芯包括外殼、靜片、動片和閥桿;所述靜片、動片均安裝在所述外殼內;所述靜片設置有第一靜片出水孔、第二靜片出水孔、第一靜片進水孔和第二靜片進水孔;所述第一靜片出水孔、第二靜片出水孔是分別設置在所述靜片上下兩側的弧形孔;所述第一靜片進水孔、第二靜片進水孔分別設置在所述靜片的左右兩側,并位于所述第一靜片出水孔與所述第二靜片出水孔之間;所述動片活動密封地貼合在所述靜片上,其與所述靜片貼合的表面設置有過水槽;所述閥桿穿設于所述外殼并與所述動片傳動連接,用于驅動所述動片在所述靜片上轉動、擺動;所述過水槽的長度滿足所述動片在所述靜片上擺動時所述過水槽的端部最多與所述第一靜片出水孔、第二靜片出水孔其一重疊,所述第二靜片出水孔的長度滿足所述過水槽不與所述第一靜片出水孔重疊時能夠轉動至不與所述第二靜片出水孔重疊的角度。
11、優選地,所述第一靜片出水孔、第二靜片出水孔的圓心均位于所述靜片的圓心位置,且兩者的弧半徑相等;所述過水槽設置在所述動片的徑向上。
12、優選地,所述過水槽的徑向兩側均設置有弧形邊。
13、優選地,所述過水槽與所述第二靜片出水孔活動重疊的端部側邊設置有能夠避免與所述第二靜片出水孔重疊的第一斷面,所述第二靜片出水孔的對應端部設置有第二斷面,當所述過水槽不與所述第一靜片出水孔重疊且轉動至不與所述第二靜片出水孔重疊的角度時,所述第一斷面與所述第二斷面之間形成阻斷所述過水槽與所述第二靜片出水孔連通的間隙。
14、優選地,所述第一靜片出水孔連通至感應水龍頭的機械出水端;所述第二靜片出水孔連通至感應水龍頭的感應出水端;所述第一靜片進水孔連通至感應水龍頭的熱水進水端;所述第二靜片進水孔連通至感應水龍頭的冷水進水端。
15、優選地,所述的感應水龍頭還包括安裝在所述外殼內的撥盤和安裝套;所述撥盤同軸連接在所述動片背向所述靜片的一面上;所述安裝套旋轉地貫穿所述外殼,且所述安裝套與所述撥盤的相對面上分別設置有滑槽和凸緣,所述凸緣滑動配合在所述滑槽內;所述安裝套的兩端之間設置有第三通孔;所述閥桿穿設于所述第三通孔,其中段通過轉軸與所述第三通孔的側壁轉動配合,其端部嵌設于所述撥盤表面的插槽;所述閥桿擺動時撥動所述撥盤相對于所述安裝套進行滑動,所述閥桿轉動時帶動所述安裝套、撥盤同步轉動。
16、優選地,所述外殼包括上下連接的上殼和下蓋;所述動片和靜片依次裝入所述上殼內,并由所述下蓋進行軸向限位;所述下蓋的兩面分別設置有第一密封墊、第二密封墊,所述第一密封墊用于實現所述下蓋與所述靜片之間的密封,所述第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12.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13.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14.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感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19.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感應水龍頭,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閆喜梁,林謀擁,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方特衛浴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