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磁力泵,具體為一種自發熱保溫循環結構磁力泵。
技術介紹
1、磁力泵在運輸一些正常溫度環境下易結晶的介質時,通常使用泵體、泵蓋、連接架等帶保溫腔的保溫夾套結構,將外部保溫介質注入保溫腔內進行對磁力泵介質的保溫作用。
2、現有技術在磁力泵的泵體、泵蓋、連接架等外圓上設置保溫夾套,但其只能是通過外部加熱介質熱傳導間接散熱,對外磁轉子、內磁轉子、隔離套、隔離套等內腔保溫,耗能大、效率低、安裝空間大。
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一種自發熱保溫循環結構磁力泵。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發熱保溫循環結構磁力泵,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發熱保溫循環結構磁力泵,包括隔離套、進液裝置、泵體、泵蓋、軸系以及軸承箱裝置;
3、所述泵體一端連接所述泵蓋一面;所述泵蓋另一面連接所述隔離套;所述軸系設置于所述隔離套內;所述軸承箱裝置設置于所述隔離套外;
4、所述隔離套包括內隔離套以及外隔離套;所述內隔離套與所述外隔離套之間形成有隔離套保溫腔體;所述進液裝置連通所述隔離套保溫腔體。
5、優選的,所述軸系內設有內磁轉子;所述軸承箱裝置內設有外磁轉子;所述隔離套設置于所述內磁轉子與所述外磁轉子之間。
6、優選的,還包括管道結構;所述管道結構包括多個管道;所述進液裝置通過管道連通所述隔離套保溫腔體一端;所述泵體內設有泵體保溫腔;所述
7、優選的,所述管道結構還包括多個管道連接節;所述管道與所述管道之間通過所述管道連接節連接。
8、優選的,所述內隔離套與所述外隔離套可拆卸連接。
9、優選的,所述進液裝置采用漏斗裝置。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專利技術內隔離套以及外隔離套通過切割內、外磁轉子形成的磁感線產生熱量對自身形成的保溫腔體中的介質進行加熱保溫,從而對磁力泵進行保溫,有效的通過自身切割磁感線發熱達到了保溫效果并減少了循環保溫介質對外界熱能的無限消耗。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相對于常規保溫夾套磁力泵體積更小、更加節能,便于制造和安裝使用。極大程度節省了現場的安裝空間,也響應了國家對能源節能的高要求高標準。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自發熱保溫循環結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離套、進液裝置(3)、泵體(4)、泵蓋(5)、軸系(6)以及軸承箱裝置(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發熱保溫循環結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軸系(6)內設有內磁轉子;所述軸承箱裝置(7)內設有外磁轉子;所述隔離套設置于所述內磁轉子與所述外磁轉子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發熱保溫循環結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管道結構(8);所述管道結構(8)包括多個管道;所述進液裝置(3)通過管道連通所述隔離套保溫腔體一端;所述泵體(4)內設有泵體保溫腔;所述隔離套保溫腔體另一端通過管道連通所述泵體保溫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發熱保溫循環結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結構(8)還包括多個管道連接節;所述管道與所述管道之間通過所述管道連接節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發熱保溫循環結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隔離套(1)與所述外隔離套(2)可拆卸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發熱保溫循環結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液裝置(3)采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發熱保溫循環結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離套、進液裝置(3)、泵體(4)、泵蓋(5)、軸系(6)以及軸承箱裝置(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發熱保溫循環結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軸系(6)內設有內磁轉子;所述軸承箱裝置(7)內設有外磁轉子;所述隔離套設置于所述內磁轉子與所述外磁轉子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發熱保溫循環結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管道結構(8);所述管道結構(8)包括多個管道;所述進液裝置(3)通過管道連通所述隔離套保溫...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廷波,臧祖玄,臧蘊棋,楊德乾,
申請(專利權)人:丹東克隆先鋒泵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