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轉向節,尤其涉及bsmv汽車轉向節四軸夾具。
技術介紹
1、轉向節是汽車轉向橋上的重要零部件,其主要由支撐軸頸、法蘭盤、叉架和轉向節臂構成,汽車轉向節工作時主要用于傳遞汽車的行駛方向,并帶動汽車前輪繞主軸轉動,從而使汽車轉向并穩定行駛。汽車轉向節通常通過三個襯套和兩個螺栓與車身相連,并通過法蘭盤的制動器安裝孔與制動系統相連,轉向節在進行加工時,需要裝夾管狀工件的特殊夾具進行裝夾,但這一類夾具存在靈活性問題,且大多是機械驅動,裝夾時可能有間隙,影響加工效果,例如專利號為cn210189141u2提出了一種汽車的轉向節生產用定位夾具,包括裝置底盤,裝置底盤上側壁后側的左右兩端均焊接有支撐板,且裝置底盤上表面的前側固定安裝有機箱,支撐板的內側均轉動連接有轉動裝配板,且支撐板的側壁固定安裝有與轉動裝配板相卡接的電機,托板的上側固定安裝有夾具裝配板,夾具裝配板的上表面轉動安裝有夾具,且夾具裝配板上側壁的外側固定安裝有與夾具相互嚙合的傳動結構,該夾具相較于現有四軸夾具依靠轉動軸控制工件位置的位置調整方式,其平面位置通過液壓桿伸縮及環形支撐壁的旋轉來控制工件的空間位置,位置變化更平滑,不受傳動齒齒距的限制,且液壓桿能夠做到無檔裝夾,避免出現裝甲間隙,影響加工質量的問題。
2、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是:上述專利中,夾板的內側僅設置了防滑紋,在對一些異形件的加工中,仍然存在夾持時不穩定的情況,對異形件進行加工時容易發生掉落,導致加工失敗。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2、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bsmv汽車轉向節四軸夾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頂部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撐板,位于左側的所述支撐板的左側固定連接有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的輸出端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裝配板,所述裝配板的頂部開設有多個等距分布且大小相同的過濾孔,所述裝配板的頂部設置有夾持組件,所述夾持組件的內側設置有調整機構,所述調整機構包括移動組件、旋轉組件和螺紋桿。
3、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夾持組件包括第一電動齒輪,所述第一電動齒輪轉動連接于所述裝配板頂部的左側,所述第一電動齒輪的右側通過齒牙嚙合有第一從動齒輪,且所述第一從動齒輪的底部與所述裝配板的頂部相貼合,所述第一從動齒輪的頂部開設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第一伸縮件,所述第一伸縮件的伸縮端固定連接有夾板,所述夾板的外側開設有多個等距分布且大小相同的螺紋圈,且所述螺紋圈延伸至所述夾板的內側,所述螺紋桿螺紋連接于所述螺紋圈的內側。
4、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移動組件包括t型電動滑槽,所述t型電動滑槽開設于所述槽口的內側,且所述t型電動滑槽繞所述槽口一周呈環狀,所述t型電動滑槽內側的左右兩側均滑動連接有t型電動滑塊,所述t型電動滑塊的內側均固定連接有滑動板,且所述滑動板的外側為弧形且與所述槽口相貼合,所述滑動板的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二伸縮件,所述第二伸縮件的伸縮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內側設置有旋轉組件。
5、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旋轉組件包括第二電動齒輪,所述第二電動齒輪通過轉軸轉動連接于所述連接板的內側,所述第二電動齒輪的背側通過齒牙嚙合有第二從動齒輪,且所述第二從動齒輪的外側通過轉軸轉動連接于所述連接板的內側,所述第二從動齒輪的內側固定連接有十字形卡塊。
6、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螺紋桿的數量與所述螺紋圈的數量相同,所述螺紋桿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限位塊,位于外側的所述限位塊的外側均開設有十字形卡槽,且所述十字形卡槽的尺寸與所述十字形卡塊的尺寸相同,且所述十字形卡塊卡接于所述十字形卡槽的內側。
7、作為本技術優選的,位于左側的所述支撐板的左側固定連接有承托板,且所述承托板的頂部與所述伺服電機的底部相貼合。
8、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槽口底部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滑動槽,所述夾板的底部均固定連接有滑動塊,且所述滑動塊滑動連接于所述滑動槽的內側。
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技術通過設置伺服電機,通過伺服電機的輸出端轉動帶動轉軸和裝配板進行轉動,裝配板帶動夾持組件和調整機構進行整體的轉動,通過在裝配板上開設過濾孔,可以在裝配板轉動時將裝配板頂部的碎屑通過過濾孔進行清理,避免裝配板頂部的碎屑影響加工,通過設置夾持組件,可以對加工件進行多角度加持,配合裝配板的轉動來控制加工件的空間位置,通過設置調整機構,可以便于對異形件進行更貼合的夾持,避免異形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掉落。
11、2、本技術通過設置夾持組件,通過設置兩個第一伸縮件的伸縮端伸出長度來調整加工件在水平面內x軸方向的位置,通過控制第一電動齒輪來控制夾具的轉動,配合兩個第一伸縮件的伸縮來調整加工件位于水平面內y軸的位置,通過伺服電機的轉動來帶動裝配板轉動,從而控制加工件所在平面的轉向,通過多點聯動來控制加工件在加工區域內的位置。
12、3、本技術通過設置t型電動滑槽和t型電動滑塊,能夠帶動滑動板進行轉動,通過滑動板沿著槽口的周長轉動,帶動第二伸縮件和連接板沿著槽口的周長轉動,從而帶動旋轉組件進行轉動,通過旋轉組件的轉動使螺紋桿在螺紋圈的內側轉動,從而調整不同螺紋桿的內側與加工件不同位置之間的距離,從而使不同螺紋桿的內側與加工件不同位置的外側均能夠緊密貼合,需要說明的是,第一伸縮件和第二伸縮件可以是氣缸、液壓桿等。
13、4、本技術通過設置旋轉組件,通過設置第二電動齒輪,能夠帶動第二從動齒輪進行轉動,通過第二從動齒輪的轉動帶動十字形卡塊進行轉動,從而通過十字卡塊的轉動帶動螺紋桿在螺紋圈的內側進行轉動,便于調整每個螺紋桿與加工件不同位置之間的距離,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電動齒輪和第二電動齒輪均帶有驅動電機的動力齒輪。
14、5、本技術通過設置限位塊,能夠避免螺紋桿移動出螺紋圈的內側,通過第二伸縮件的伸縮端伸縮,帶動連接板和旋轉組件向內側移動,使十字形卡塊卡接至十字形卡槽的內側,通過旋轉組件帶動十字形卡塊轉動從而帶動十字形卡槽轉動,通過十字形卡槽的轉動帶動螺紋桿進行轉動,從而使螺紋桿在螺紋圈的內側進行移動,便于調整位于右側的限位塊與加工件不同位置之間的距離,通過t電動滑槽和t型電動滑塊能夠帶動十字形卡塊沿著槽口的尺寸進行轉動,從而與每個螺紋桿外側的十字形卡槽相卡合。
15、6、本技術通過設置承托板,能夠對伺服電機起到承托的作用,避免伺服電機在工作過程中發生掉落。
16、7、本技術通過設置滑動槽和滑動塊,能夠提高夾板移動時的穩定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BSMV汽車轉向節四軸夾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頂部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撐板(2),位于左側的所述支撐板(2)的左側固定連接有伺服電機(3),所述伺服電機(3)的輸出端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裝配板(4),所述裝配板(4)的頂部開設有多個等距分布且大小相同的過濾孔(5),所述裝配板(4)的頂部設置有夾持組件(6),所述夾持組件(6)的內側設置有調整機構(7),所述調整機構(7)包括移動組件(8)、旋轉組件(9)和螺紋桿(1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BSMV汽車轉向節四軸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組件(6)包括第一電動齒輪(601),所述第一電動齒輪(601)轉動連接于所述裝配板(4)頂部的左側,所述第一電動齒輪(601)的右側通過齒牙嚙合有第一從動齒輪(602),且所述第一從動齒輪(602)的底部與所述裝配板(4)的頂部相貼合,所述第一從動齒輪(602)的頂部開設有槽口(603),所述槽口(603)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第一伸縮件(604),所述第一伸縮件(604)的伸縮端固定連接有夾板(605),所述夾板(605)的外側開設有多個等距分布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BSMV汽車轉向節四軸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組件(8)包括T型電動滑槽(801),所述T型電動滑槽(801)開設于所述槽口(603)的內側,且所述T型電動滑槽(801)繞所述槽口(603)一周呈環狀,所述T型電動滑槽(801)內側的左右兩側均滑動連接有T型電動滑塊(802),所述T型電動滑塊(802)的內側均固定連接有滑動板(803),且所述滑動板(803)的外側為弧形且與所述槽口(603)相貼合,所述滑動板(803)的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二伸縮件(804),所述第二伸縮件(804)的伸縮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板(805),所述連接板(805)的內側設置有旋轉組件(9)。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BSMV汽車轉向節四軸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組件(9)包括第二電動齒輪(901),所述第二電動齒輪(901)通過轉軸轉動連接于所述連接板(805)的內側,所述第二電動齒輪(901)的背側通過齒牙嚙合有第二從動齒輪(902),且所述第二從動齒輪(902)的外側通過轉軸轉動連接于所述連接板(805)的內側,所述第二從動齒輪(902)的內側固定連接有十字形卡塊(903)。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BSMV汽車轉向節四軸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桿(10)的數量與所述螺紋圈(606)的數量相同,所述螺紋桿(10)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限位塊(11),位于外側的所述限位塊(11)的外側均開設有十字形卡槽(12),且所述十字形卡槽(12)的尺寸與所述十字形卡塊(903)的尺寸相同,且所述十字形卡塊(903)卡接于所述十字形卡槽(12)的內側。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BSMV汽車轉向節四軸夾具,其特征在于:位于左側的所述支撐板(2)的左側固定連接有承托板(13),且所述承托板(13)的頂部與所述伺服電機(3)的底部相貼合。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BSMV汽車轉向節四軸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603)底部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滑動槽(14),所述夾板(605)的底部均固定連接有滑動塊(15),且所述滑動塊(15)滑動連接于所述滑動槽(14)的內側。
...【技術特征摘要】
1.bsmv汽車轉向節四軸夾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頂部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撐板(2),位于左側的所述支撐板(2)的左側固定連接有伺服電機(3),所述伺服電機(3)的輸出端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裝配板(4),所述裝配板(4)的頂部開設有多個等距分布且大小相同的過濾孔(5),所述裝配板(4)的頂部設置有夾持組件(6),所述夾持組件(6)的內側設置有調整機構(7),所述調整機構(7)包括移動組件(8)、旋轉組件(9)和螺紋桿(1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bsmv汽車轉向節四軸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組件(6)包括第一電動齒輪(601),所述第一電動齒輪(601)轉動連接于所述裝配板(4)頂部的左側,所述第一電動齒輪(601)的右側通過齒牙嚙合有第一從動齒輪(602),且所述第一從動齒輪(602)的底部與所述裝配板(4)的頂部相貼合,所述第一從動齒輪(602)的頂部開設有槽口(603),所述槽口(603)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第一伸縮件(604),所述第一伸縮件(604)的伸縮端固定連接有夾板(605),所述夾板(605)的外側開設有多個等距分布且大小相同的螺紋圈(606),且所述螺紋圈(606)延伸至所述夾板(605)的內側,所述螺紋桿(10)螺紋連接于所述螺紋圈(606)的內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bsmv汽車轉向節四軸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組件(8)包括t型電動滑槽(801),所述t型電動滑槽(801)開設于所述槽口(603)的內側,且所述t型電動滑槽(801)繞所述槽口(603)一周呈環狀,所述t型電動滑槽(801)內側的左右兩側均滑動連接有t型電動滑塊(802),所述t型電動滑塊(802)的內側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恩志,劉建爽,
申請(專利權)人:大連盛嘉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