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管道防凍的領域,尤其是涉及建筑供水管道防凍系統。
技術介紹
1、建筑供水管道是建筑中連接到市政自來水管網的給水管道,建筑供水管道不可避免的暴露于地表之上的空氣中,在北方地區冬天的嚴寒天氣條件下,水管被凍裂的情況屢見不鮮。為了應對此種問題,現有的技術通常是在水管的管壁外面包裹一層保溫材料來防凍,但是到了寒冷的冬季,環境溫度過低,單純的保溫,在長時間散熱情況下,已經不能完全解決管道的凍裂問題。
2、建筑中的用戶通過供水管道取用自來水,在不同的時間段,建筑供水管道中的流量不同。在嚴寒氣候條件下,建筑供水管道的熱量逐漸喪失,使建筑供水管道中的水溫逐漸下降,當建筑供水管道中流量較高的情況下,來自于市政自來水管網中的自來水能夠及時替換建筑供水管道中的低溫自來水,使建筑供水管道保持流動狀態。而當建筑供水管道中流量降低到一定程度,乃至于停止流動時,則會出現建筑供水管道中自來水冷凍的情況。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減少建筑供水管道的凍裂問題,本申請提供建筑供水管道防凍系統。
2、本申請提供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凍系統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3、建筑供水管道防凍系統,包括供水立管、蓄水箱和控制器,所述供水立管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蓄水箱與所述供水立管的下端之間連接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設有第一電動閥,所述蓄水箱與所述供水立管的上端之間連接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設有第二電動閥,所述供水立管、所述第一水管以及所述第二水管的容
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供水立管連接到市政自來水管網的給水管道,建筑中的用戶通過供水管道取用自來水的過程中,控制器通過第一溫度傳感器收集供水立管中的溫度信息。當供水立管中水流速度減小,使供水立管中的水溫逐漸降低趨近冰點時,控制器控制第一電動閥和第二電動閥開啟,并使循環水泵啟動,使循環水泵將蓄水箱中的水經第一水管泵入供水立管,而供水立管中較低溫度的水則通過第二水管溢流至蓄水箱中,蓄水箱中的水經加熱裝置加熱,溫度較高,能夠緩解供水立管中自來水過冷乃至冰凍的問題,而回流至蓄水箱中的水則繼續受到加熱裝置的加熱作用,當蓄水箱中的水達到設定水溫時,加熱裝置停止繼續加熱。
5、可選的,所述供水立管設有主電動閥,所述主電動閥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主電動閥位于所述供水立管的進水端與所述第一水管連接所述供水立管的部位之間;所述第一水管延伸至所述蓄水箱底部,所述第二水管連通所述蓄水箱的頂部,所述供水立管的上端設有氣壓平衡管,所述氣壓平衡管設有第三電動閥,所述第三電動閥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當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內充水時,所述蓄水箱內保留有未充水的預留空間,預留空間的容積大于所述供水立管容積與所述第一水管的容積以及所述第二水管的容積之和。
6、對于圖書館、寫字樓或商場等非住宅類建筑,從午夜至凌晨,可能存在長時間無人用水的情況,在此期間仍然需要對供水立管持續進行循環加熱,以預防供水立管凍裂,較為浪費能源;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供水立管長時間不用的情況下,控制器控制主電動閥關閉,同時控制第一電動閥、第二電動閥和第三電動閥開啟,在氣壓平衡管的平衡作用下,供水立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內的水可以回流至蓄水箱內,然后第三控制閥關閉,使供水立管內保持封閉的空管狀態,如此,可以實現預防供水立管出現凍裂的目的,同時無需對供水立管內的自來水進行循環加熱,有利于減少自來水熱量的喪失的速度,從而有利于節省能源。當建筑需要恢復供水時,再重新將蓄水箱內的水經第一水管泵入供水立管和第二水管中,使供水立管和第二水管保持充水的狀態,同時蓄水箱內重新形成預留空間。
7、可選的,所述蓄水箱設有超聲波液位計,所述超聲波液位計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通過所述超聲波液位計收集所述蓄水箱內的液位信息。
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控制器通過液位計能夠獲取蓄水箱的水位,以便于控制蓄水箱內的水位,進而控制蓄水箱內實際的蓄水量,使蓄水箱保留足以容納供水立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預留空間。
9、可選的,所述氣壓平衡管遠離所述供水立管的一端設有空氣過濾件。
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空氣過濾件能夠過濾進入平衡管的空氣,使供水立管內保持潔凈。
11、可選的,所述第一水管穿過所述蓄水箱的頂壁。
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內的水回流到蓄水箱后,第一水管保留有與蓄水箱內相同水位的水。通過使第一水管先穿過蓄水箱的頂壁,然后延伸到蓄水箱的底部。能夠使第一水管內的水不易與外界空氣產生熱交換,從而有助于減少出現第一水管凍裂的情況。
13、可選的,所述第二水管與所述供水立管平行并排延伸設置。
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二水管與供水立管平行并排延伸,使第二水管與供水立管在安裝的過程中,能夠盡量共用安裝結構,從而有利于減少管道防凍系統的施工量。
15、可選的,所述第二水管與所述供水立管共同包覆有保溫層。
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保溫層同時包覆平行并排延伸的供水立管和第二水管,使得供水立管與第二水管的相對側的部分面積處于保溫層包覆的空間內,使供水立管和供水立管通過保溫層與外界空氣進行熱交換的面積較少,從而有利于降低供水立管和第二水管熱量喪失的速度。
17、可選的,所述保溫層為保溫棉,所述第二水管與所述供水立管之間設有兩組壓條,兩個所述壓條相對設置,且均位于保溫棉的外側,兩個所述壓條與保溫棉同時綁縛固定于所述第二水管和所述供水立管,所述壓條用于迫使保溫棉抵緊所述第二水管和所述供水立管。
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保溫棉綁縛形成保溫層的過程中,將兩組壓條同時綁縛在第二水管與供水立管之間,能夠使保溫層盡量貼緊第二水管和供水立管,有利于使保溫棉的包覆狀態更為穩定。
19、可選的,所述第一水管設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設有排水控制閥,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第一電動閥與所述蓄水箱之間。
2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蓄水箱在夏季長期未使用的情況下,可以定期通過排水管進行排水置換,以減少出現蓄水箱內微生物和藻類孳生的情況;利用排水管排水時,使第一電動閥關閉,同時使主電動閥和第二電動閥開啟,接著開啟循環泵,使循環泵將蓄水箱內的水通過排水管泵出,同時供水立管中的水通過第二水管進入蓄水箱內進行補充。
21、可選的,所述蓄水箱的底壁向下凹設有集水凹槽,所述第一水管延伸至所述集水凹槽內。
2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循環水泵通過排水管將蓄水箱內的水向外抽排時,蓄水箱底部的水能夠匯聚到集水凹槽內,集水凹槽內側空間的高度低于蓄水箱的底壁,使循環水泵能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建筑供水管道防凍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立管(1)、蓄水箱(2)和控制器(3),所述供水立管(1)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12),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12)與所述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蓄水箱(2)與所述供水立管(1)的下端之間連接有第一水管(4),所述第一水管(4)設有第一電動閥(41),所述蓄水箱(2)與所述供水立管(1)的上端之間連接有第二水管(5),所述第二水管(5)設有第二電動閥(51),所述供水立管(1)、所述第一水管(4)以及所述第二水管(5)的容積之和小于所述蓄水箱(2)的容積,所述第一電動閥(41)和所述第二電動閥(51)分別與所述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第一水管(4)設有循環泵(6),所述循環泵(6)用于對所述供水立管(1)輸水,所述蓄水箱(2)設有加熱裝置(21)和第二溫度傳感器(22);所述加熱裝置(21)和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22)分別與所述控制器(3)電性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立管(1)設有主電動閥(11),所述主電動閥(11)與所述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主電動閥(11)位于所述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2)設有超聲波液位計(24),所述超聲波液位計(24)與所述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3)通過所述超聲波液位計(24)收集所述蓄水箱(2)內的液位信息。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壓平衡管(7)遠離所述供水立管(1)的一端設有空氣過濾件(71)。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4)穿過所述蓄水箱(2)的頂壁。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管(5)與所述供水立管(1)平行并排延伸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管(5)與所述供水立管(1)共同包覆有保溫層(8)。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層(8)為保溫棉,所述第二水管(5)與所述供水立管(1)之間設有兩組壓條(81),兩個所述壓條(81)相對設置,且均位于保溫棉的外側,兩個所述壓條(81)與保溫棉同時綁縛固定于所述第二水管(5)和所述供水立管(1),所述壓條(81)用于迫使保溫棉抵緊所述第二水管(5)和所述供水立管(1)。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4)設有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設有排水控制閥(91),所述排水管(9)位于所述第一電動閥(41)與所述蓄水箱(2)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2)的底壁向下凹設有集水凹槽(23),所述第一水管(4)延伸至所述集水凹槽(23)內。
...【技術特征摘要】
1.建筑供水管道防凍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立管(1)、蓄水箱(2)和控制器(3),所述供水立管(1)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12),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12)與所述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蓄水箱(2)與所述供水立管(1)的下端之間連接有第一水管(4),所述第一水管(4)設有第一電動閥(41),所述蓄水箱(2)與所述供水立管(1)的上端之間連接有第二水管(5),所述第二水管(5)設有第二電動閥(51),所述供水立管(1)、所述第一水管(4)以及所述第二水管(5)的容積之和小于所述蓄水箱(2)的容積,所述第一電動閥(41)和所述第二電動閥(51)分別與所述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第一水管(4)設有循環泵(6),所述循環泵(6)用于對所述供水立管(1)輸水,所述蓄水箱(2)設有加熱裝置(21)和第二溫度傳感器(22);所述加熱裝置(21)和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22)分別與所述控制器(3)電性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供水管道防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立管(1)設有主電動閥(11),所述主電動閥(11)與所述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主電動閥(11)位于所述供水立管(1)的進水端與所述第一水管(4)連接所述供水立管(1)的部位之間;所述第一水管(4)延伸至所述蓄水箱(2)底部,所述第二水管(5)連通所述蓄水箱(2)的頂部,所述供水立管(1)的上端設有氣壓平衡管(7),所述氣壓平衡管(7)設有第三電動閥(72),所述第三電動閥(72)與所述控制器(3)電性連接;當所述第一水管(4)和所述第二水管(5)內充水時,所述蓄水箱(2)內保留有未充水的預留空間,預留空間的容積大于所述供水立管(1)容積與所述第一水管(4)的容積以及所述第二水管(5)的容積之和。
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朝暉,劉冬雪,宋欣來,張維,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機械院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