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醫療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抬鉗裝置、前端部及內窺鏡。
技術介紹
1、醫生在消化道檢測、呼吸道檢測及治療手術等場合經常使用到內窺鏡,一般內窺鏡由連接部、操作部和插入部三大部分組成,進入人體內的部分為插入部,插入部由帶刻度的細長軟管、可實現不同方向彎曲的彎曲部以及反饋診斷信息的前端部組成,其中前端部包括光源、成像、水氣傳輸、鉗道器械等系統。
2、其中,鉗道器械中的抬鉗器機構通過位于操作部的旋鈕控制抬鉗器轉動,從而改變經鉗道管插入的活檢鉗、碎石網籃、乳頭切開刀等診療附件從鉗道口伸出的方向。以具有抬鉗器裝置的超聲內鏡為例,通過抬鉗器的轉動控制診療附件導出的方向,器械會出現內鏡視野較好的位置,便于臨床實現內鏡下的診療手術。
3、由于內窺鏡的插入部進入人體內,會與人體破損粘膜和血液直接接觸,因此,術后需要對插入部進行滅菌處理,若滅菌不徹底,則容易導致感染,成為醫療衛生的一大隱患。而抬鉗器設于插入部的頭端,需要與插入部一起進行洗消滅菌,由于現有的抬鉗器結構復雜,不方便拆卸,從而給清洗帶來了很多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的抬鉗器不方便拆卸,從而給清洗帶來不便的問題,提供一種抬鉗裝置、前端部及內窺鏡。
2、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抬鉗裝置,包括:
3、抬鉗器組件,所述抬鉗器組件包括立起臺和抬鉗器底座,所述立起臺可拆卸地連接在所述抬鉗器底座上的腔體內,且所述立起臺能夠繞第一方向相對所述抬鉗器底座轉動;
4、傳動組件,
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抬鉗器底座相對兩側上分別設置有用于與前端部可拆卸連接的卡扣;所述卡扣的活動端部上設置用于插入外部器械的插孔,以使得相對兩側上的所述卡扣彼此靠近。
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傳動組件包括滑塊、傳動桿以及線纜,所述滑塊的一端與所述立起臺可拆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傳動桿可拆卸連接,所述傳動桿遠離所述滑塊的一端與所述線纜連接。
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立起臺朝向所述滑塊的一端設置有凸齒;所述滑塊朝向所述立起臺的一端設置有齒條,所述齒條與所述凸齒嚙合。
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抬鉗器底座的底面朝向所述滑塊的一側設置有開口部,當所述滑塊帶動所述立起臺上升到第二預設位置時,所述滑塊與所述開口部的側壁抵接。
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傳動組件還包括彈性件和套筒,所述傳動桿遠離所述滑塊的一端位于所述套筒內,且所述傳動桿沿第二方向相對所述套筒移動;
10、所述線纜朝向所述傳動桿的一端位于所述套筒內,所述彈性件位于所述套筒內,且所述彈性件套設在所述線纜上,所述彈性件的一端與所述套筒的內壁抵接,另一端與所述傳動桿抵接。
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傳動組件還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設置在所述套筒上第一通孔的內壁;
12、當所述傳動桿遠離所述滑塊的一端穿過所述密封件上的中心孔伸入到所述套筒內時,所述傳動桿的表面與所述密封件抵接。
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抬鉗器組件還包括用于限定所述立起臺轉動角度的限位桿,所述限位桿設置在所述抬鉗器底座上,且所述限位桿與所述抬鉗器底座底面之間具有預設距離;
14、當所述立起臺繞第一方向轉動到第一預設位置時,所述立起臺的底面與所述限位桿抵接。
15、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前端部,包括前端部框架以及如本申請實施例描述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抬鉗裝置,所述前端部框架上設置有收納腔,所述抬鉗裝置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收納腔內。
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前端部框架上沿第二方向設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一端與外部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收納腔連通;
17、所述收納腔沿第一方向的相對側壁上均設置有第一卡槽,當所述抬鉗裝置安裝到所述收納腔內時,所述套筒位于所述定位槽內,所述線纜遠離所述傳動桿的一端穿過所述定位槽伸入到外部;
18、所述卡扣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內。
1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收納腔的相對側壁上沿第二方向均設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位置與所述第一卡槽的位置相對應;
20、當所述卡扣卡入到所述第一卡槽內第三預設位置,所述卡扣上的活動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內。
21、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內窺鏡,包括依次連接的連接部、操作部以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包括如本申請實施例描述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前端部。
22、本申請的有益效果包括:
23、本申請提供內窺鏡,當術后需要對插入部清洗時,首先將前端部拆卸下來,由于前端部上的抬鉗裝置可拆卸地安裝在前端部框架上的收納腔內,此時,就可以將對應的抬鉗裝置從對應的前端部框架上拆卸下來;由于抬鉗裝置中的立起臺、抬鉗器底座、傳動組件均可拆卸,從而方便將抬鉗裝置中各個部件進行單獨清洗,極大降低了洗消難度,避免了污垢及細菌的殘留感染。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抬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抬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鉗器底座(52)相對兩側上分別設置有用于與前端部可拆卸連接的卡扣(524);所述卡扣(524)的活動端部上設置用于插入外部器械的插孔(523),以使得相對兩側上的所述卡扣(524)彼此靠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抬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6)包括滑塊(61)、傳動桿(62)以及線纜(64),所述滑塊(61)的一端與所述立起臺(51)可拆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傳動桿(62)可拆卸連接,所述傳動桿(62)遠離所述滑塊(61)的一端與所述線纜(64)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抬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起臺(51)朝向所述滑塊(61)的一端設置有凸齒(513);所述滑塊(61)朝向所述立起臺(51)的一端設置有齒條(611),所述齒條(611)與所述凸齒(513)嚙合。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抬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鉗器底座(52)的底面朝向所述滑塊(61)的一側設置有開口部(525),當所述滑塊(61)帶動所述立起臺(51)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抬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6)還包括彈性件(63)和套筒(65),所述傳動桿(62)遠離所述滑塊(61)的一端位于所述套筒(65)內,且所述傳動桿(62)沿第二方向相對所述套筒(65)移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抬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6)還包括密封件(66),所述密封件(66)設置在所述套筒(65)上第一通孔(651)的內壁;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抬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鉗器組件(5)還包括用于限定所述立起臺(51)轉動角度的限位桿(53),所述限位桿(53)設置在所述抬鉗器底座(52)上,且所述限位桿(53)與所述抬鉗器底座(52)底面之間具有預設距離;
9.一種前端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部框架(4)以及如權利要求1~8任意一項所述的抬鉗裝置,所述前端部框架(4)上設置有收納腔,所述抬鉗裝置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收納腔內。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前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框架(4)上沿第二方向設置有定位槽(42),所述定位槽(42)的一端與外部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收納腔連通;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前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納腔的相對側壁上沿第二方向均設置有第二卡槽(44),所述第二卡槽(44)的位置與所述第一卡槽(43)的位置相對應;
12.一種內窺鏡,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連接部、操作部以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包括如權利要求9~11任意一項所述的前端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抬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抬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鉗器底座(52)相對兩側上分別設置有用于與前端部可拆卸連接的卡扣(524);所述卡扣(524)的活動端部上設置用于插入外部器械的插孔(523),以使得相對兩側上的所述卡扣(524)彼此靠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抬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6)包括滑塊(61)、傳動桿(62)以及線纜(64),所述滑塊(61)的一端與所述立起臺(51)可拆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傳動桿(62)可拆卸連接,所述傳動桿(62)遠離所述滑塊(61)的一端與所述線纜(64)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抬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起臺(51)朝向所述滑塊(61)的一端設置有凸齒(513);所述滑塊(61)朝向所述立起臺(51)的一端設置有齒條(611),所述齒條(611)與所述凸齒(513)嚙合。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抬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鉗器底座(52)的底面朝向所述滑塊(61)的一側設置有開口部(525),當所述滑塊(61)帶動所述立起臺(51)上升到第二預設位置時,所述滑塊(61)與所述開口部(525)的側壁抵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抬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6)還包括彈性件(63)和套筒(65),所述傳動桿(62)遠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震,盛元一,林晉生,董卡卡,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聯影智融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