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變壓器冷卻處理,具體涉及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
技術介紹
1、變壓器用水冷卻器作用是將變壓器工作中所產生的熱能量,通過水冷卻器中的水冷卻管內部涼水的流動進行冷熱交換傳導促使變壓器的工作中產生的熱能量大幅度降低,進而保證變壓器的安全運行,隨著我國水電站和抽水蓄能電站的大力建設和高速發展,水冷卻器應用越來越廣泛,而水冷卻器中冷卻水的運行壓力一般都會大于油壓,所以雙重管水冷卻器應運而生,雙重管水冷卻器可以有效的解決當冷卻管泄漏時油水混合問題,但其中重要一環就是泄露液的收集工作;
2、相關技術(公開號為:cn203481001u)中公開了一種變壓器用強迫油循環水冷卻器的泄露液收集結構,其公開的技術方案:直接利用水冷卻器自身結構;結構簡單可靠,不單獨增加材料,節省空間;一次成型,不需要日后維護,減少維護工作量和費用;
3、上述公開的技術方案中,發現相關技術中存在如下的問題:雙重管水冷卻器,解決了以往單層管水冷卻器要求油壓必須大于水壓的限制。雙重管水冷卻器的專有結構,可以確保一旦有水側冷卻管滲漏發生,所滲漏的水會通過內管外管之間的溝槽排出匯集到滲漏報警器中,將報警信號發送到控制室,從而大致有效的監控目的。而滲漏的水是否能夠及時排出,保證報警信號第一時間發送至控制室,從而保證水冷卻器以及變壓器的安全運行,則是一個重要條件,基于上述原因,需要研制一種可高效排出滲漏水的結構形式,對此我們提出了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
4、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
技術介紹
部分公開的信息僅用于加強本申請的
技術介紹
部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或相關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泄露液排出處理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采用泄漏液報警機構結合排出檢修機構達到保證水冷卻器穩定使用的效果。其具體技術方案為:
2、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包括外管、內管、泄露液檢測槽、管板一、管板二、液體通道、聯接管和泄漏檢測器,所述泄露液檢測槽設置在外管和內管之間,所述泄露液檢測槽與泄露液收集槽相連通,所述液體通道設置在管板二的內部,所述液體通道一端與泄露液收集槽相連通,所述液體通道的另一端通過聯接管與泄漏檢測器相連接,所述泄露液檢測槽為螺旋形式。
3、另外,本技術提供的上述技術方案中的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4、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泄露液檢測槽采用圓弧形式。
5、所述液體通道通過在所述管板二上打孔形成。
6、所述外管的外側壁周向均勻的設置有翅片。
7、所述內管的外部套接有密封蓋,所述密封蓋固定安裝在所述外管的側壁,所述密封蓋的側壁嵌入安裝有軟連接管的一端,所述軟連接管的另一端嵌入安裝在筒體的內腔,所述筒體的內側壁滑動連接有頂塞,所述頂塞的一端固定安裝有活動桿的一端,所述活動桿的另一端固定安裝在活動板的側壁,所述活動桿貫穿于所述筒體的側壁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筒體的側壁對稱的開設有排氣孔。
8、所述筒體的側壁通過對稱的支撐座轉動連接有套筒,所述套筒螺紋連接在絲杠的外側壁,所述絲杠的一端固定安裝在所述活動板的側壁,一個所述支撐座的側壁固定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輸出軸的外側壁套接有第一齒輪,所述套筒的外側壁套接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與所述第一齒輪相嚙合。
9、所述支撐座的內側壁周向均勻的開設有若干個活動槽,所述套筒的外側壁周向的開設有滑槽,若干個所述活動槽與所述滑槽的內腔均勻的嵌入滾珠。
10、本技術的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為:
11、一、在液體壓力的作用下,泄露液會向下流動,通過聯接管匯入泄漏檢測器中,當檢測器內的泄露液量達到一定值后,泄漏檢測器向外發出報警信號,使得相關人員即使處理事故,水冷卻器采用螺旋圓弧形泄露液檢測槽,能及時有效的排出滲漏出的冷卻水,又可防止脹管過程中溝槽被壓平堵住的風險,提高水冷卻器運行系數。
12、二、泄露液檢測槽采用圓弧形式,使得泄漏的時候,不會出現在脹管過程中被填平的問題,保證了可以及時報警,泄漏液排出溝槽為圓弧形,無明顯的應力集中部位,不會出現在脹管過程中被填平的問題,同時脹管過程中不會產生開裂現。
13、三、在光管熱管散熱器上連接翅片管因此形成翅片管散熱器,翅片管和原基礎的光管熱管散熱器相比,其熱管散熱器范圍有所增加,容積也會隨著擴大。
14、四、在檢測漏液檢知槽是否可正常排液的時候,通過活動板帶動活動桿移動,使得活動桿帶動頂塞貼合在筒體內壁滑動,使得推送的氣體通過軟連接管送入密封蓋內腔,通過漏液檢知槽排出外部,可以檢測漏液檢知槽是否存在問題,同時通過氣體壓力將在存放過程排空,從而給相關人員的使用過程帶來便利。
15、五、在將漏液檢知槽內部排空的時候,電機的輸出軸帶動第一齒輪轉動,使得與第一齒輪嚙合的第二齒輪帶動套筒轉動,使得與套筒螺紋連接的絲杠通過活動板帶動活動桿移動,使得活動桿帶動頂塞移動,從而將氣壓輸送至漏液檢知槽內部并將內部氣體排出,從而給相關人員的操作過程帶來便利。
16、六、在轉動套筒使得絲杠通過活動板帶動活動桿移動的時候,使得套筒通過外表面的滑槽貼合在多個滾珠的外表面滑動,同時各個滾珠分別貼合在各個活動槽的外表面滑動,通過周向的多個滾珠保證了套筒轉動過程的穩定性,從而保證了絲杠移動過程的穩定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包括外管(1)、內管(2)、泄露液檢測槽(6)、管板一(27)、管板二(3)、液體通道(26)、聯接管(24)和泄漏檢測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泄露液檢測槽(6)設置在外管(1)和內管(2)之間,所述泄露液檢測槽(6)與泄露液收集槽(8)相連通,所述液體通道(26)設置在管板二(3)的內部,所述液體通道(26)一端與泄露液收集槽(8)相連通,所述液體通道(26)的另一端通過聯接管(24)與泄漏檢測器(4)相連接,所述泄露液檢測槽(6)為螺旋形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泄露液檢測槽(6)采用圓弧形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體通道(26)通過在所述管板二(3)上打孔形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外側壁周向均勻的設置有翅片(7)。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管(2)的外部套接有密封蓋(5),所述密封蓋(5)固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9)的側壁通過對稱的支撐座(15)轉動連接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螺紋連接在絲杠(11)的外側壁,所述絲杠(11)的一端固定安裝在所述活動板(13)的側壁,一個所述支撐座(15)的側壁固定安裝有電機(23),所述電機(23)輸出軸的外側壁套接有第一齒輪(19),所述套筒(10)的外側壁套接有第二齒輪(18),所述第二齒輪(18)與所述第一齒輪(19)相嚙合。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座(15)的內側壁周向均勻的開設有若干個活動槽(22),所述套筒(10)的外側壁周向的開設有滑槽(21),若干個所述活動槽(22)與所述滑槽(21)的內腔均勻的嵌入滾珠(2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包括外管(1)、內管(2)、泄露液檢測槽(6)、管板一(27)、管板二(3)、液體通道(26)、聯接管(24)和泄漏檢測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泄露液檢測槽(6)設置在外管(1)和內管(2)之間,所述泄露液檢測槽(6)與泄露液收集槽(8)相連通,所述液體通道(26)設置在管板二(3)的內部,所述液體通道(26)一端與泄露液收集槽(8)相連通,所述液體通道(26)的另一端通過聯接管(24)與泄漏檢測器(4)相連接,所述泄露液檢測槽(6)為螺旋形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泄露液檢測槽(6)采用圓弧形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體通道(26)通過在所述管板二(3)上打孔形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外側壁周向均勻的設置有翅片(7)。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冷卻器泄露液排出溝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管(2)的外部套接有密封蓋(5),所述密封蓋(5)固定安裝在所述外管(1)的側壁,所述密封蓋(5)的側壁嵌入安裝有軟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學志,常云鵬,徐兢東,張曉亮,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大型電力變壓器維修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