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雙液壓缸同步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液壓補償型同步裝置。
技術介紹
1、現有企業廣泛應用兩只油缸串聯同步驅動分離裝置,其主要原理是通過一只油缸的有桿腔有效面積與另一只油缸的無桿腔有效面積近似相等,從而液壓串聯部流量近似相等以實現同步。由于兩只油缸串聯,且兩只油缸的工作腔有效面積近似相等,則液壓串聯部流量不是絕對相等,以及油缸存在少量內泄的因素,導致分離裝置每次運動到位后存在距離誤差,多次動作后誤差累積,則出現分離裝置明顯不同步現象。因此,需要在兩油缸活塞底部設置到邊液壓補償裝置以消除分離裝置每次運動到位后距離誤差,其原理為一個油缸活塞收縮到位導通油路的方式補償液壓油,從而推動另一個油缸運動,使其運行到位,從而消除距離誤差。
2、但是現有的液壓補償裝置普遍存在結構復雜,制作困難,以及制作成本高昂等弊端,這也成為相關企業技術難點與痛點。
3、因此,研究一種低成本、結構簡單的液壓補償型同步裝置至關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實現一種低成本、結構簡單的液壓補償型同步裝置。
2、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液壓補償型同步裝置,設置在串聯雙油缸的缸筒內,所述缸筒內設置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沿所述缸筒軸向往復位移,所述同步裝置設置在所述活塞桿靠近所述缸筒底部的一端,所述同步裝置包括:
3、組合式活塞機構,所述組合式活塞機構包括與所述活塞桿固定連接的第一活塞、與所述第一活塞固定連接的第二活塞、與所述第二活塞固定連
4、頂桿,所述第三活塞水平方向上開設有孔,所述頂桿水平設置在所述孔內且所述頂桿的一端正對所述鋼球,所述頂桿受力推動所述鋼球運動。
5、進一步的,所述鋼球分別與所述第一活塞與第三活塞的所述孔槽的孔口壓配安裝。
6、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塞靠近所述活塞桿的一側下方設置有右過油口,與所述鋼球接觸的位置設置有右密封口,所述鋼球運動可抵住所述右密封口。
7、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塞豎直方向上設置有內凹的油道口。
8、進一步的,所述第三活塞上設置有與所述右密封口相對的左密封口,所述鋼球運動可抵住所述左密封口。
9、進一步的,所述第三活塞上還設置有左過油口,所述左過油口與所述左密封口同側設置。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技術通過在組合式活塞中采用鋼球與孔配合的方式進行密封,消除了兩只串聯的油缸運行到位后存在的距離誤差,實現兩只串聯油缸同步驅動。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液壓補償型同步裝置,設置在串聯雙油缸的缸筒(00)內,所述缸筒(00)內設置有活塞桿(60),所述活塞桿(60)沿所述缸筒(00)軸向往復位移,所述同步裝置設置在所述活塞桿(60)靠近所述缸筒(00)底部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裝置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補償型同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球(40)分別與所述第一活塞(10)與第三活塞(30)的所述孔槽的孔口壓配安裝。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補償型同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10)靠近所述活塞桿(60)的一側下方設置有右過油口(12),與所述鋼球(40)接觸的位置設置有右密封口(13),所述鋼球(40)運動可抵住所述右密封口(1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補償型同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20)豎直方向上設置有內凹的油道口(2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補償型同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活塞(30)上設置有與所述右密封口(13)相對的左密封口(31),所述鋼球(40)運動可抵住所述左密封口(31)。
6.根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液壓補償型同步裝置,設置在串聯雙油缸的缸筒(00)內,所述缸筒(00)內設置有活塞桿(60),所述活塞桿(60)沿所述缸筒(00)軸向往復位移,所述同步裝置設置在所述活塞桿(60)靠近所述缸筒(00)底部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裝置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補償型同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球(40)分別與所述第一活塞(10)與第三活塞(30)的所述孔槽的孔口壓配安裝。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補償型同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10)靠近所述活塞桿(60)的一側下方設置有右過油口(12),與所述鋼球(40)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吉星,朱從盛,方凱,孫敬航,何平,郭勇,
申請(專利權)人:安慶聯動屬具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