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機械加工進給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在機械加工領域大多以螺桿和螺母作為進給機構的主要部件,在進給的過程中往往出現加工件硬度的不均勻,導致刀具切削的力量小于工件硬度阻抗的力量,此時,就會出現過載而損壞機械設備。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當進給機構出現過載,可以避免損壞機械設備的機械加工進給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它有螺母和齒輪,齒輪的內徑與螺母的外徑是滑動配合,在齒輪的兩側設有相同的石棉摩擦片、碟型彈簧和壓盤,壓盤的外側還設有螺帽。 采用本技術,由于它是用摩擦力來實現進給功能的,當出現進給過載時,進給螺母就停止轉動,可以避免損壞機械設備事故的發生。附圖說明附圖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螺母1、壓盤2、碟型彈簧3、石棉摩擦片4、齒輪5。具體實施方式由附圖可知本技術它有螺母1和齒輪5,齒輪5的內徑與螺母1的外徑是滑動配合,在齒輪5的兩側設有相同的石棉摩擦片4、碟型彈簧3和壓盤2,壓盤2的外側還設有螺帽,碟型彈簧3、壓盤2與螺母1之間通過設在螺母1外圓上的花鍵連接,花鍵的兩頭設有螺紋與螺帽配合。螺母1靠石棉摩擦片4來傳遞扭矩,傳遞扭矩的大小是由螺帽壓緊力的大小來進行調節的。 使用本技術,把本技術固定在進給箱內,將螺母1與設備上的進給螺桿配合,動力齒輪與本技術的齒輪5嚙合即可。由于目前的加工機械大多都是螺桿轉動帶動螺母作直線進給運動,使用本技術必須有所改進讓螺桿不轉動,而使螺母1轉動,當過載時,齒輪5與石棉摩擦片4之間產動滑動,螺母1就不再轉動,這樣就避免了損壞設備事故的發生。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機械加工進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它有螺母(1)和齒輪(5),齒輪(5)的內徑與螺母(1)的外徑是滑動配合,在齒輪(5)的兩側設有相同的石棉摩擦片(4)、碟型彈簧(3)和壓盤(2),壓盤(2)的外側還設有螺帽。
【技術特征摘要】
一種機械加工進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它有螺母(1)和齒輪(5),齒輪(5)的內徑與螺母(1)的外徑是滑動配合...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彥良,劉艷麗,李國興,馬剛,
申請(專利權)人:孫彥良,李國興,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7[中國|山東]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