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照明燈具,特別涉及一種背光模塊和吸頂燈。
技術介紹
1、吸頂燈作為家居照明不可缺少的產品,如何提高它的照明質量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2、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吸頂燈都是側發光的形式,led燈珠發出的光線通過導光板出射到外界,但是這樣的發光形式只能對下方的空間進行亮度提升,無法對天花板的亮度進行提升,會造成極高的眩光,使人眼不適?,F有的吸頂燈的背光模塊是在吸頂燈的背面增設一圈led燈,以提高吸頂燈背面天花板的亮度,進而減少眩光,缺點是光照范圍小,降低眩光效果不明顯。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背光模塊,應用于吸頂燈,旨在有效減少吸頂燈眩光的產生。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出的背光模塊,包括外殼、背光源板、偏光導光板和透明板,所述外殼具有帶開口的容納腔;所述背光源板設于所述容納腔的一腔壁上,用于朝另一腔壁發出背光;所述偏光導光板設于所述容納腔內,所述偏光導光板用于偏轉和擴散所述背光源板發出的背光;所述透明板蓋合于所述容納腔的開口。
3、在本申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偏光導光板朝向所述透明板的表面設有若干第一微結構,所述第一微結構的陣列方向與所述背光源板的出光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微結構的凸起方向與所述背光源板發出的背光的方向呈銳角設置。
4、在本申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偏光導光板背離所述透明板的表面設有若干第二微結構,所述第二微結構的陣列方向與所述背光源板的出光方向垂直,部分所述第二微結構的凸起方向與所述偏光導光
5、在本申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背光源板包括板體和若干間隔設置的led燈珠,每一所述led燈珠的中心與所述偏光導光板的中心對齊設置。
6、在本申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背光模塊還包括第一反射件,所述第一反射件設于所述偏光導光板背離所述透明板的表面。
7、本技術還提出一種吸頂燈,包括背殼、背光模塊、外框和主光源板,所述背殼開設有避讓口;所述背光模塊為如上所述的背光模塊,所述背光模塊設于所述避讓口,并且所述透明板顯露于所述避讓口;所述外框設于所述背殼的下邊沿,所述外框與所述背殼圍合形成有帶開口的腔體;所述主光源板設于所述腔體,并朝所述開口出射光線。
8、在本申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避讓口的數量為至少四個,至少四個所述避讓口間隔環布于所述背殼,所述背光模塊的數量與所述避讓口的數量相同,一所述背光模塊設于一所述避讓口。
9、在本申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避讓口所在平面與所述背殼間的夾角為鈍角,且小于163°;且/或,所述吸頂燈還包括吸頂支架和連接部,所述吸頂支架設于所述背殼的上表面,所述連接部的一端與所述吸頂支架連接,所述連接部的另一端與天花板連接,所述連接部的長度小于等于15cm。
10、在本申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吸頂燈還包括擴散板、導光板、泡棉和第二反射件,所述擴散板設于所述開口,所述導光板設于所述擴散板朝向所述背殼的表面,所述第二反射件設于所述導光板朝向所述背殼的表面,所述泡棉設于所述第二反射件朝向所述背殼的表面。
11、在本申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背光模塊的外殼的設有卡扣,與所述背殼卡接;且/或,所述背光模塊設有凸耳,凸耳上開設有通孔,所述背殼的下表面設有連接孔,連接件穿過所述通孔與所述連接孔連接。
12、本技術技術方案通過在吸頂燈背部增加背光模塊,背光模塊由背光源板,透明板,偏光導光板以及外殼組成,背光源板出射的光線經偏光導光板的偏光和擴散,出射的光線形成間接光線,照射天花板的范圍更大,從而提升吸頂燈背面空間中的亮度,進而更加有效地降低眩光。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背光模塊,應用于吸頂燈,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導光板朝向所述透明板的表面設有若干第一微結構,所述第一微結構的陣列方向與所述背光源板的出光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微結構的凸起方向與所述背光源板發出的背光的方向呈銳角設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導光板背離所述透明板的表面設有若干第二微結構,所述第二微結構的陣列方向與所述背光源板的出光方向垂直,部分所述第二微結構的凸起方向與所述偏光導光板的表面呈銳角設置,另外部分所述第二微結構的凸起方向背離部分所述第二微結構的凸起方向,并與所述偏光導光板的表面呈銳角設置。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板包括板體和若干間隔設置的LED燈珠,每一所述LED燈珠的中心與所述偏光導光板的中心對齊設置。
5.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塊還包括第一反射件,所述第一反射件設于所述偏光導光板背離所述透明板的表面。
6.一種吸頂燈,其特征在于,包括: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吸頂燈,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讓口的數量為至少四個,至少四個所述避讓口間隔環布于所述背殼,所述背光模塊的數量與所述避讓口的數量相同,一所述背光模塊設于一所述避讓口。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吸頂燈,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讓口所在平面與所述背殼間的夾角為鈍角,且小于163°;
9.如權利要求6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吸頂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頂燈還包括擴散板、導光板、泡棉和第二反射件,所述擴散板設于所述開口,所述導光板設于所述擴散板朝向所述背殼的表面,所述第二反射件設于所述導光板朝向所述背殼的表面,所述泡棉設于所述第二反射件朝向所述背殼的表面。
10.如權利要求6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吸頂燈,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塊的外殼的設有卡扣,與所述背殼卡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背光模塊,應用于吸頂燈,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導光板朝向所述透明板的表面設有若干第一微結構,所述第一微結構的陣列方向與所述背光源板的出光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微結構的凸起方向與所述背光源板發出的背光的方向呈銳角設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導光板背離所述透明板的表面設有若干第二微結構,所述第二微結構的陣列方向與所述背光源板的出光方向垂直,部分所述第二微結構的凸起方向與所述偏光導光板的表面呈銳角設置,另外部分所述第二微結構的凸起方向背離部分所述第二微結構的凸起方向,并與所述偏光導光板的表面呈銳角設置。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板包括板體和若干間隔設置的led燈珠,每一所述led燈珠的中心與所述偏光導光板的中心對齊設置。
5.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洪建順,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立達信光電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