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落料模具領域,特別是涉及到了一種下模組件。
技術介紹
1、在車輛制造領域中,有很多部件都是需要先進行沖裁,而后經過拉延工藝成型的。對部件的沖裁需要用到落料模具。典型的落料模具的構成部分有上模組件和下模組件,其中上模組件包括了上模座和上模刀塊,下模組件包括了下模座和下模刀塊。工作時通過壓力機驅動上模組件向下模組件運動,通過上模刀塊和下模刀塊實現對板材或帶材的沖裁。其中上模刀塊與下模刀塊的沖裁間隙是決定模具所能沖裁的材料厚度的決定性因素。
2、而傳統的模具中,上模刀塊與下模刀塊的沖裁間隙往往為固定值,這導致模具僅能針對特定料厚的板料進行生產,僅允許在小幅變化的料厚區間進行沖裁,否則沖裁質量難以保證。要實現寬幅料厚范圍的板料沖裁需要開多套模具;不僅增加模具成本且生產過程中需要切換不同的模具生產不同料厚的板料,投入成本高,生產效率較低。
3、面對上述問題,授權公告號為cn204052533u、公告日為2014年12月31日的中國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落料模具,該落料模具包括上模組件和下模組件,其中下模組件的下模刀塊與下模座之間設置了間隙調整部分,其中下模刀塊滑動安裝在下模座上,間隙調整部分包括v形機構(實際上為楔塊式改向配合結構),通過v形機構的兩楔塊之間的相對運動來驅使下模刀塊滑動以增大沖裁間隙,通過下模刀塊另一側的彈簧實現下模刀塊的復位,以減小沖裁間隙,從而實現了落料模具可沖裁材料的料厚范圍的擴大。
4、上述落料模具雖然擴大了落料模具可沖裁材料的料厚范圍,但是由于下模刀塊的一側是通過彈簧支撐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下模組件,以解決現有沖裁間隙可調的模具存在的下模刀塊位置不可靠的問題。
2、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的下模組件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下模組件,包括下模座和滑動安裝在所述下模座上的下模刀塊,所述下模刀塊配置有驅動裝置,所述下模刀塊還配置有用于在其滑動方向上對其進行限位的限位塊,所述限位塊有多個且在所述滑動方向上的厚度不同,或者所述下模座上沿所述滑動方向布置有位置不同的限位塊固定孔。
3、有益效果:本技術的下模組件的技術方案為改進型專利技術創造。具體地,本技術的下模組件為其下模刀塊配置了在其滑動方向上對其進行限位的限位塊,并且所述限位塊有多個且在所述滑動方向上的厚度不同,或者所述下模座上沿所述滑動方向布置有位置不同的限位塊固定孔,因此在使用的過程中,每次通過驅動裝置驅動下模刀塊對沖裁間隙調整完成后,可通過相應厚度的限位塊或者改變限位塊的相應位置來對下模刀塊進行剛性限位,從而解決了現有沖裁間隙可調的模具存在的下模刀塊位置不可靠的問題。
4、更進一步地,所述驅動裝置為推拉驅動裝置,所述推拉驅動裝置為推拉氣缸或推拉油缸。推拉驅動裝置可以實現對下模刀塊的雙向驅動,從而可省卻現有的彈簧,簡化驅動裝置的結構,并且在推拉驅動裝置的作用下,下模刀塊的位置調整將會更加準確。
5、更進一步地,所述驅動裝置有兩個以上,各驅動裝置沿與所述滑動方向垂直的方向間隔布置。多個按照上述方式布置的驅動裝置能夠對下模刀塊進行多點驅動,從而保證其運行的穩定性。
6、更進一步地,所述下模刀塊的垂直于所述滑動方向的兩端布置有與下模座導向配合的導向豎板。導向豎板可以起到在垂直于下模刀塊滑動方向上對下模刀塊限位的作用,保證其位置精度及運動可靠性。
7、更進一步地,所述下模刀塊的垂直于所述滑動方向的兩端頂部布置有與下模座導向配合的導向平板。導向平板可以與下模刀塊的底部相結合,起到承重的作用,保證下模刀塊的強度。
8、更進一步地,所述下模座與下模刀塊的底部之間設置有導軌。導軌可便于實現對下模刀塊的布置及保證其運動的平穩性。
9、更進一步地,所述導軌至少包括了一個橫截面為v形的v形導軌。v形導軌可起到防止下模刀塊在運功過程中發生偏擺的作用。
10、更進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上設置有安全螺栓,所述下模刀塊上設置有與所述安全螺栓對應的沿活動方向延伸的長孔,在安全螺栓上設有用于將下模刀塊抵頂在下模座上的彈性抵頂裝置。安全螺栓及彈性抵頂裝置的布置使得下模刀塊在能夠自由活動的同時,保證v性導軌不會與下模刀塊左右分離,從而保證其工作的可靠性。
11、更進一步地,所述安全螺栓上設置有上墊片和下墊片,上、下墊片分別位于所述彈性抵頂裝置的上、下端處。上、下墊片可起到保護彈性抵頂裝置的作用。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下模組件,包括下模座和滑動安裝在所述下模座上的下模刀塊,所述下模刀塊配置有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刀塊還配置有用于在其滑動方向上對其進行限位的限位塊,所述限位塊有多個且在所述滑動方向上的厚度不同,或者所述下模座上沿所述滑動方向布置有位置不同的限位塊固定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為推拉驅動裝置,所述推拉驅動裝置為推拉氣缸或推拉油缸。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有兩個以上,各驅動裝置沿與所述滑動方向垂直的方向間隔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刀塊的垂直于所述滑動方向的兩端布置有與下模座導向配合的導向豎板。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刀塊的垂直于所述滑動方向的兩端頂部布置有與下模座導向配合的導向平板。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與下模刀塊的底部之間設置有導軌。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下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至少包括了一個橫截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下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上設置有安全螺栓,所述下模刀塊上設置有與所述安全螺栓對應的沿活動方向延伸的長孔,在安全螺栓上設有用于將下模刀塊抵頂在下模座上的彈性抵頂裝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下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螺栓上設置有上墊片和下墊片,上、下墊片分別位于所述彈性抵頂裝置的上、下端處。
...【技術特征摘要】
1.下模組件,包括下模座和滑動安裝在所述下模座上的下模刀塊,所述下模刀塊配置有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刀塊還配置有用于在其滑動方向上對其進行限位的限位塊,所述限位塊有多個且在所述滑動方向上的厚度不同,或者所述下模座上沿所述滑動方向布置有位置不同的限位塊固定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為推拉驅動裝置,所述推拉驅動裝置為推拉氣缸或推拉油缸。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有兩個以上,各驅動裝置沿與所述滑動方向垂直的方向間隔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刀塊的垂直于所述滑動方向的兩端布置有與下模座導向配合的導向豎板。
5.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宏龍,張清淼,李鵬飛,馬雄,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豫誠模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