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振動試驗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
技術介紹
1、振動對產品的結構、功能及工藝性能有很大的影響,會使產品性能下降、失靈甚至失效,且導致的破壞往往是不可逆的。振動試驗對驗證產品的抗振性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現有技術中沒有用于將槳距控制裝置轉接安裝于振動試驗臺的裝置,由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槳距控制裝置所處的環境較為復雜,且內部存在滑油,因此如何設計轉接工裝,在模擬產品使用狀態時,保證不影響產品的振動特性,變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1、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便于將槳距控制裝置轉接安裝于振動試驗臺上,能夠模擬真實使用狀態,同時不影響振動特性的試驗。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技術提供一種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包括轉接平臺、第一連接機構、第二連接機構和兩個封堵件,所述轉接平臺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槳距控制裝置的齒輪軸臺階的第一凹槽和用于容納槳距控制裝置的接管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連接機構用于將所述槳距控制裝置安裝于所述轉接平臺上,所述第二連接機構用于將所述轉接平臺安裝于振動試驗臺上,所述轉接平臺的側壁上設置有注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第一凹槽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注油口和所述出油口連通,所述第二凹槽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注油口和出油口連通,兩個所述封堵件分別用于封堵所述注油口和出油口。
4、可選地,所述轉接平臺上設置有多個第一連接孔,所述第一連接機構用于通過多個所述第一連接孔
5、可選地,所述第一連接機構包括多個第一連接組件,所述第一連接組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各所述第一螺栓均用于依次穿過所述槳距控制裝置上的一個安裝孔和一個所述第一連接孔并安裝有所述第一螺母。
6、可選地,所述轉接平臺的底部設置有多個與所述第一連接孔一一對應的容納槽,所述容納槽用于容納所述第一螺母。
7、可選地,所述轉接平臺上設置有多個第二連接孔,所述第二連接機構用于通過多個所述第二連接孔將所述轉接平臺安裝于所述振動試驗臺上。
8、可選地,所述第二連接機構包括多個第二螺栓,各所述第二螺栓均用于穿過一個所述第二連接孔并安裝于所述振動試驗臺的螺紋孔中。
9、可選地,所述第二凹槽設置為多個,部分所述第二凹槽依次連通,部分所述第二凹槽中頭端的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注油口連通,部分所述第二凹槽中尾端的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連通;剩余部分所述第二凹槽依次連通,剩余部分所述第二凹槽中頭端的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端連通,剩余部分所述第二凹槽中尾端的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出油口連通。
10、可選地,還包括墊片,所述墊片用于設置于所述槳距控制裝置的下表面與所述轉接平臺的上表面之間。
11、可選地,所述墊片上設置有供所述槳距控制裝置的齒輪軸臺階穿過的第一通孔、供所述槳距控制裝置的接管嘴穿過的第二通孔和供所述第一螺栓穿過的第三通孔。
12、可選地,所述封堵件為螺紋堵頭。
13、本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取得了以下技術效果:
14、本技術的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包括轉接平臺、第一連接機構、第二連接機構和兩個封堵件,第一連接機構用于將槳距控制裝置安裝于轉接平臺上,第二連接機構用于將轉接平臺安裝于振動試驗臺上。通過轉接平臺將槳距控制裝置與振動試驗臺連接,轉接平臺上設置有與注油口和出油口連通的用于容納齒輪軸臺階的第一凹槽和用于容納接管嘴的第二凹槽,通過注油口加注滑油,出油口排出結構內部空氣,之后通過封堵件堵住注油口和出油口,進而保證槳距控制裝置內部結構充滿滑油,能夠模擬真實使用狀態,同時不影響振動特性的試驗。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轉接平臺、第一連接機構、第二連接機構和兩個封堵件,所述轉接平臺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槳距控制裝置的齒輪軸臺階的第一凹槽和用于容納槳距控制裝置的接管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連接機構用于將所述槳距控制裝置安裝于所述轉接平臺上,所述第二連接機構用于將所述轉接平臺安裝于振動試驗臺上,所述轉接平臺的側壁上設置有注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第一凹槽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注油口和所述出油口連通,所述第二凹槽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注油口和出油口連通,兩個所述封堵件分別用于封堵所述注油口和出油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平臺上設置有多個第一連接孔,所述第一連接機構用于通過多個所述第一連接孔將所述槳距控制裝置安裝于所述轉接平臺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機構包括多個第一連接組件,所述第一連接組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各所述第一螺栓均用于依次穿過所述槳距控制裝置上的一個安裝孔和一個所述第一連接孔并安裝有所述第一螺母。
4.根據權利要求3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平臺上設置有多個第二連接孔,所述第二連接機構用于通過多個所述第二連接孔將所述轉接平臺安裝于所述振動試驗臺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機構包括多個第二螺栓,各所述第二螺栓均用于穿過一個所述第二連接孔并安裝于所述振動試驗臺的螺紋孔中。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設置為多個,部分所述第二凹槽依次連通,部分所述第二凹槽中頭端的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注油口連通,部分所述第二凹槽中尾端的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連通;剩余部分所述第二凹槽依次連通,剩余部分所述第二凹槽中頭端的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端連通,剩余部分所述第二凹槽中尾端的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出油口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墊片,所述墊片用于設置于所述槳距控制裝置的下表面與所述轉接平臺的上表面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片上設置有供所述槳距控制裝置的齒輪軸臺階穿過的第一通孔、供所述槳距控制裝置的接管嘴穿過的第二通孔和供所述第一螺栓穿過的第三通孔。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為螺紋堵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轉接平臺、第一連接機構、第二連接機構和兩個封堵件,所述轉接平臺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槳距控制裝置的齒輪軸臺階的第一凹槽和用于容納槳距控制裝置的接管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連接機構用于將所述槳距控制裝置安裝于所述轉接平臺上,所述第二連接機構用于將所述轉接平臺安裝于振動試驗臺上,所述轉接平臺的側壁上設置有注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第一凹槽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注油口和所述出油口連通,所述第二凹槽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注油口和出油口連通,兩個所述封堵件分別用于封堵所述注油口和出油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平臺上設置有多個第一連接孔,所述第一連接機構用于通過多個所述第一連接孔將所述槳距控制裝置安裝于所述轉接平臺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機構包括多個第一連接組件,所述第一連接組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各所述第一螺栓均用于依次穿過所述槳距控制裝置上的一個安裝孔和一個所述第一連接孔并安裝有所述第一螺母。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平臺的底部設置有多個與所述第一連接孔一一對應的容納槽,所述容納槽用于容納所述第一螺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槳距控制裝置的油封試驗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玉鋒,屈曉瑤,肖成家,
申請(專利權)人:惠陽航空螺旋槳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