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零部件,具體是涉及一種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
技術介紹
1、汽車尾門撐桿是用于支撐汽車尾門的撐桿,撐桿多數情況下為兩根,一根為電力驅動的電撐桿,另一根為用于平衡汽車尾門的平衡桿。目前,生產廠家都是獨立設計電撐桿的模具,而后生產電撐桿,獨生設計平衡桿的模具,而后生產平衡桿,電撐桿和平衡桿的內部結構完全不同,零配件也不能混用,使得配對使用的電撐桿和平衡桿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配對使用的電撐桿和平衡桿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技術問題,本申請提出了一種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
2、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3、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與電撐桿配對使用,包括:定管組件,所述定管組件包括外定管和內定管,所述外定管的內壁處形成有分段環以將所述外定管的內部分成置物段和配合段,所述內定管配置所述配合段內;動管組件,所述動管組件包括外動管和內動管,所述外動管滑動地配合在所述外定管的配合段內,所述內動管與所述外動管固定連接,且滑動地配合在所述內定管內;機械彈簧,所述機械彈簧配置在所述外動管內,并套設在所述內定管上,同時,所述機械彈簧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內定管上并將所述內定管靠近所述置物段的第一端穩定在所述分段環處,所述機械彈簧的第二端抵靠在所述外動管遠離所述置物段的第一端以將所述動管組件推送出所述定管組件。
4、進一步地,所述內定管的第一端處形成有徑向外擴的抵靠環,所述抵靠環的一端端
5、進一步地,所述內定管的第二端處形成有內徑內收的收口環,同時,所述內動管靠近所述置物段的一端形成有徑向外擴的滑動環所述滑動環被所述收口環限位以防止所述滑動環脫出所述內定管的內壁段。
6、進一步地,所述內定管的內壁段上形成有軸向延伸的限位凹槽,同時,所述滑動環的外壁上形成有配合入所述限位凹槽的限位凸起。
7、進一步地,所述外定管遠離所述分段環的固定地連接有第一球窩。
8、進一步地,所述外動管的第二端處配置有第二球窩,所述外動管和內動管通過所述第二球窩固定連接。
9、進一步地,所述第二球窩借助螺母將所述外動管和內動管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球窩與所述外動管卡接,所述螺母與所述內動管卡接,同時所述螺母與所述第二球窩螺接。
10、進一步地,所述外動管、所述內動管、所述內定管和所述內動管四者的軸心處形成有互通的安裝通道。
11、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所能實現的技術效果為:
12、本技術提供的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與電撐桿配對使用,當電撐桿撐起汽車尾門時,動桿組件也隨著汽車尾門的撐起而伸出頂桿組件,同時支撐在動桿組件和定桿組件之間的機械彈簧則起到平衡支撐作用,保證了汽車尾門可以穩定地撐起和收回,起到了平衡桿的平衡作用,同時,在外定管內形成有置物段,置物段內可安裝驅動機構以驅動動管組件伸出或退回定管組件,實現定管組件相對于動管組件的伸縮動作,也就是說,在本技術提供的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內置入驅動機構,就可以將本技術提供的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轉化為電撐桿(此處電撐桿的具體結構可以參照申請號202020867911.5的技術專利一種汽車尾門電動撐桿機構),從而實現電撐桿和平衡桿之間的互相轉化,使得電撐桿和平衡桿能夠共用同一套模具制作生產,使用規格完全相同的機械彈簧以及其他零配件,模具的共用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配對使用的電撐桿和平衡桿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技術問題,同時,由于電撐桿和平衡桿共用的同一套模具,所用的機械彈簧相同,機械彈簧在動桿組件和定桿組件之間的相對位置也相同,使得電撐桿和平衡桿在撐起尾門時的平衡效果更好。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與電撐桿配對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定管(2)的第一端處形成有徑向外擴的抵靠環(21),所述抵靠環(21)的一端端面抵靠在所述分段環(11)上,所述抵靠環(21)的另一端端面被所述機械彈簧(5)的第一端抵靠。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定管(2)的第二端處形成有內徑內收的收口環(22),同時,所述內動管(4)靠近所述置物段(12)的一端形成有徑向外擴的滑動環(41),所述滑動環(41)被所述收口環(22)限位以防止所述滑動環(41)脫出所述內定管(2)的內壁段。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定管(2)的內壁段上形成有軸向延伸的限位凹槽(23),同時,所述滑動環(41)的外壁上形成有配合入所述限位凹槽(23)的限位凸起(4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定管(1)遠離所述分段環(11)的固定地連接有第一球窩(6)。
6.根據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球窩(7)借助螺母(71)將所述外動管(3)和內動管(4)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球窩(7)與所述外動管(3)卡接,所述螺母(71)與所述內動管(4)卡接,同時所述螺母(71)與所述第二球窩(7)螺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動管(3)、所述內動管(4)、所述內定管(2)和所述內動管(4)四者的軸心處形成有互通的安裝通道(8)。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與電撐桿配對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定管(2)的第一端處形成有徑向外擴的抵靠環(21),所述抵靠環(21)的一端端面抵靠在所述分段環(11)上,所述抵靠環(21)的另一端端面被所述機械彈簧(5)的第一端抵靠。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定管(2)的第二端處形成有內徑內收的收口環(22),同時,所述內動管(4)靠近所述置物段(12)的一端形成有徑向外擴的滑動環(41),所述滑動環(41)被所述收口環(22)限位以防止所述滑動環(41)脫出所述內定管(2)的內壁段。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電動尾門平衡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定管(2)的內壁段上形成有軸向延伸的限位凹槽(23),同時,所述滑動環(41)的外壁上形成有配合入所述限位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杰,劉敏,余文凱,
申請(專利權)人:偉速達荊州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