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閥門,尤其涉及一種倒流防止器。
技術介紹
1、低阻力倒流防止器是一種限定管道中的壓力水只能單向流動的止回設施,它由二級止回閥和一個泄水閥組成,水正常流動時,二級止回閥分別開啟,泄水閥關閉,水順利流經倒流防止器,一旦產生回流(出口壓力升高或進口壓力降低,導致進口壓力小于出口壓力),泄水閥開啟,將中間腔水排空,形成空氣隔斷,阻止下游水進入上游管道?,F有的低阻力倒流防止器大多采取的結構是在一根閥桿上安裝兩級止回閥板,并且共用一根彈簧,這樣當閥桿卡阻或彈簧失效時兩級止回閥板均不能有效關閉,倒流防止器失去止回效果,導致倒流防止器可靠性較低。
2、因此,亟需一種倒流防止器,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倒流防止器,防倒流的可靠性更高。
2、為達此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倒流防止器,包括:
4、一級閥體,其內設置有沿第一方向依次連通的進口腔、中間腔和出口腔,所述中間腔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進口腔和所述出口腔;
5、止回閥,其設置于所述中間腔內,所述止回閥包括二級閥體、閥座、第一閥芯、第二閥芯、第一彈性件和第二彈性件,所述二級閥體的第一端被配置為與所述中間腔靠近所述進口腔的一端的腔壁抵接,第二端被配置為與所述中間腔靠近所述出口腔的一端的腔壁抵接,所述二級閥體內設置有容納腔,所述容納腔一端與所述進口腔連通,另一端與所述出口腔連通,所述閥座設置于所述容納腔靠近所述進口腔的一端,所述閥座的外壁與所
6、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閥芯包括:
7、第一閥板,其用于封堵所述第一進液口;
8、第二閥板,其固設于所述第一閥板遠離所述第一進液口的一側,所述第一閥板與所述閥座抵接時,所述第二閥板封堵所述第一出液口。
9、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彈性件一端與所述第一閥芯抵接,另一端與所述中間隔板抵接;
10、所述中間隔板上設置有導向軸,所述導向軸一端與所述中間隔板固連,另一端穿過所述第二閥芯向靠近所述出口腔的方向延伸,所述導向軸遠離所述中間隔板的一端設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二彈性件套設于所述導向軸上,且一端與第二閥芯抵接,另一端與所述限位部抵接。
11、作為優選,所述中間隔板上設置有通孔,所述第二閥芯包括第三閥板、抵接部和多個連接桿,所述抵接部套設于所述導向軸上,所述第三閥板用于封堵所述第二進液口,所述連接桿連接所述抵接部與所述第三閥板,多個所述連接桿沿所述抵接部的周向間隔設置,所述容納腔位于所述第一閥芯與所述中間隔板之間的部分經所述通孔以及相鄰兩個所述連接桿之間的間隙與所述出口腔連通。
12、作為優選,所述閥座包括:
13、座體,其外壁與所述二級閥體的內壁密封連接;
14、第一密封圈,其設置于所述座體靠近所述第一閥芯的一側,所述第一閥芯與所述閥座抵接時,所述第一密封圈夾設于所述第一閥芯與所述座體之間。
15、作為優選,所述中間隔板包括:
16、隔板本體;
17、第二密封圈,其設置于所述隔板本體靠近所述第二閥芯的一側,所述第二閥芯與所述中間隔板抵接時,所述第二密封圈夾設于所述第二閥芯與所述隔板本體之間;
18、第二固定板,其設置于所述隔板本體靠近所述第二閥芯的一端,用于將所述第二密封圈壓合于所述隔板本體上。
19、作為優選,所述一級閥體包括主殼體和蓋板,所述主殼體上設置有連通所述主殼體外部和所述中間腔的檢修口,所述止回閥能夠沿所述檢修口整體進出所述中間腔,所述蓋板用于封堵所述檢修口,所述蓋板與主殼體可拆卸連接。
20、作為優選,所述二級閥體包括:
21、缸體,其第一端被配置為與所述中間腔靠近所述進口腔的一端的腔壁抵接;
22、活動板,其套設于所述缸體的第二端;
23、緊定螺母,所述缸體第二端的外壁上設置有外螺紋,所述緊定螺母套設于所述缸體第二端且與所述缸體螺接,所述緊定螺母能夠驅使活動板與所述中間腔靠近所述出口腔的一端的腔壁抵接。
24、作為優選,還包括設置于所述一級閥體上的第一檢測閥、第二檢測閥和第三檢測閥,所述第一檢測閥用于檢測所述進口腔內的液體壓力,所述第二檢測閥用于檢測所述中間腔內的液體壓力,所述第三檢測閥用于檢測所述出口腔內的液體壓力,所述第一檢測閥、所述第二檢測閥和所述第三檢測閥的檢測口均外露于所述一級閥體。
25、作為優選,還包括泄水閥組,所述泄水閥組被配置為所述出口腔內液體壓力大于所述進口腔內液體壓力時,所述泄水閥組與所述中間腔連通,以排出所述中間腔內液體。
26、本技術的有益效果:
27、本技術的倒流防止器,正常供水時,在進口腔液壓大于出口腔液壓時,在第一閥芯兩側壓差的作用下,第一閥芯向遠離進口腔的方向移動,從而與閥座脫離抵接,以打開第一進液口,使第一進液口與第一出液口連通,在第一閥芯向遠離進口腔的方向移動的過程中,第一閥芯上的抵接桿與第二閥芯抵接,驅使第二閥芯向靠近出口腔的方向移動,以打開第二進液口,從而使進口腔經第一進液口、第一出液口和第二進液口與出口腔連通,此時倒流防止器內水正常流通。當出口腔內壓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第一閥芯在第一彈性件作用下復位至與閥座抵接的狀態,以封閉第一進液口,第二閥芯在第二彈性件作用下復位至與中間隔板抵接的狀態,從而封閉第二進液口,以實現倒流防止器防倒流的作用。本技術的倒流防止器,通過在第一閥芯上設置抵接桿,實現第一閥芯與第二閥芯開啟時的聯動,使第一閥芯開啟時,第二閥芯也能夠隨之開啟,使進口腔和出口腔實現連通,而在出口腔壓力升高時,在第一閥芯出現卡滯(第一彈性件失效或第一閥芯移動阻力變大)時,第二閥芯移動以封堵第二進液口時,第二閥芯通過抵接桿作用于第一閥芯驅使第一閥芯關封堵第一出液口,此外,在第二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閥芯(23)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件(25)一端與所述第一閥芯(23)抵接,另一端與所述中間隔板(211)抵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隔板(211)上設置有通孔,所述第二閥芯(24)包括第三閥板(241)、抵接部(242)和多個連接桿(243),所述抵接部(242)套設于所述導向軸(212)上,所述第三閥板(241)用于封堵所述第二進液口(70),所述連接桿(243)連接所述抵接部(242)與所述第三閥板(241),多個所述連接桿(243)沿所述抵接部(242)的周向間隔設置,所述容納腔(40)位于所述第一閥芯(23)與所述中間隔板(211)之間的部分經所述通孔以及相鄰兩個所述連接桿(243)之間的間隙與所述出口腔(30)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閥座(22)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閥體(1)包括主殼體(11)和蓋板(12),所述主殼體(11)上設置有連通所述主殼體(11)外部和所述中間腔(20)的檢修口(80),所述止回閥(2)能夠沿所述檢修口(80)整體進出所述中間腔(20),所述蓋板(12)用于封堵所述檢修口(80),所述蓋板(12)與所述主殼體(11)可拆卸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級閥體(21)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一級閥體(1)上的第一檢測閥(3)、第二檢測閥(4)和第三檢測閥(5),所述第一檢測閥(3)用于檢測所述進口腔(10)內的液體壓力,所述第二檢測閥(4)用于檢測所述中間腔(20)內的液體壓力,所述第三檢測閥(5)用于檢測所述出口腔(30)內的液體壓力,所述第一檢測閥(3)、所述第二檢測閥(4)和所述第三檢測閥(5)的檢測口均外露于所述一級閥體(1)。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泄水閥組(6),所述泄水閥組(6)被配置為所述出口腔(30)內液體壓力大于所述進口腔(10)內液體壓力時,所述泄水閥組(6)與所述中間腔(20)連通,以排出所述中間腔(20)內液體。
...【技術特征摘要】
1.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閥芯(23)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件(25)一端與所述第一閥芯(23)抵接,另一端與所述中間隔板(211)抵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隔板(211)上設置有通孔,所述第二閥芯(24)包括第三閥板(241)、抵接部(242)和多個連接桿(243),所述抵接部(242)套設于所述導向軸(212)上,所述第三閥板(241)用于封堵所述第二進液口(70),所述連接桿(243)連接所述抵接部(242)與所述第三閥板(241),多個所述連接桿(243)沿所述抵接部(242)的周向間隔設置,所述容納腔(40)位于所述第一閥芯(23)與所述中間隔板(211)之間的部分經所述通孔以及相鄰兩個所述連接桿(243)之間的間隙與所述出口腔(30)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閥座(22)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隔板(211)包括: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龔高石,劉永,鄧云云,王陽春,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市國威給排水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