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新能源電力,尤其涉及一種新能源外送儲能容量遞減式配置方法、裝置、設備及介質。
技術介紹
1、新能源是當前電力行業的主要驅動力,具有環保和可再生等多重優勢,隨之而來的,新能源也帶來了許多挑戰,如可控性不足、波動性大和調節能力有限等問題。通過對新能源儲能容量有效地規劃,可以使不穩定、波動性大的新能源快速且穩定地響應電力需求波動,從而減少不必要的風險。
2、現有技術中,通過構建一種提升大規模新能源外送的儲能容量規劃效率的計算方法,以確保最大限度地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并降低儲能規劃的成本,該計算方法通常是基于電力系統歷史運行數據對容量進行預測規劃。
3、但是,由于新能源隨機波動的特性,為了保證計算結果更符合實際情況、得到更為合理有效的結果,上述方法需要進行長時間段的數據分析計算,求解時間長,導致儲能規劃效率的大幅度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提供一種新能源外送儲能容量遞減式配置方法、裝置、設備及介質,用于解決現有基于電力系統歷史運行數據對容量進行預測規劃,需要進行長時間段的數據分析計算,存在求解時間長,導致儲能規劃效率的大幅度降低的問題。
2、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新能源外送儲能容量遞減式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獲取輸入的目標新能源利用率指標、風電理論出力、光伏理論出力和目標電力負荷,將所述目標新能源利用率指標和所述目標電力負荷輸入提前構建的儲能優化配置模型中,得到第一周期的儲能容量;所述目標電力負荷為機組總功率、新能
4、將所述第一周期的儲能容量輸入提前構建的中間變量傳遞模型中,得到第一周期的第一傳遞變量,并將所述第一周期的第一傳遞變量輸入到提前構建的儲能優化配置模型和中間變量傳遞模型中進行迭代計算,直至完成預設周期的第一計算要求,得到預設周期內的多個儲能容量;所述中間變量傳遞模型用于對儲能容量和機組運行狀態進行約束;
5、獲取所述多個儲能容量中的最大值,得到目標儲能容量,并將所述目標儲能容量和所述目標電力負荷輸入提前構建的儲能配置校驗模型和中間變量傳遞模型中進行迭代計算,直至完成預設周期的第二計算要求,得到預設周期內的多個新能源消納量、風電實際出力和光伏實際出力;所述儲能配置校驗模型的目標函數以計算新能源消納量的最大值為目標;所述儲能配置校驗模型也用于對新能源出力和電網傳輸要求進行約束;
6、基于所述多個新能源消納量、風電實際出力和光伏實際出力,確定新能源利用率,在確定所述新能源利用率不符合設定閾值后,獲取儲能容量校準值,計算所述儲能容量校準值與目標儲能容量的差值,得到遞減值,并基于所述遞減值經過提前構建的儲能配置校驗模型和中間變量傳遞模型再次進行迭代計算,直至得到的新能源利用率符合所述設定閾值,輸出目標儲能容量;所述目標儲能容量為遞減值與儲能容量校準值之和。
7、可選的,將所述目標儲能容量和所述目標電力負荷輸入提前構建的儲能配置校驗模型和中間變量傳遞模型中進行迭代計算,直至完成預設周期的第二計算要求,得到預設周期內的多個新能源消納量、風電實際出力和光伏實際出力,包括:
8、將所述目標儲能容量和所述目標電力負荷輸入提前構建的儲能配置校驗模型中,得到第一周期的新能源消納量;所述風電理論出力還用于限制所述儲能配置校驗模型中風電出力的上限;所述光伏理論出力還用于限制所述儲能配置校驗模型中光伏出力的上限;
9、將所述第一周期的新能源消納量輸入提前構建的中間變量傳遞模型中,得到第一周期的第二傳遞變量,并將所述第一周期的第二傳遞變量再次輸入到提前構建的儲能配置校驗模型和中間變量傳遞模型中進行迭代計算,直至完成預設周期的第二計算要求,得到預設周期內的多個新能源消納量、風電實際出力和光伏實際出力。
10、可選的,基于所述多個新能源消納量、風電實際出力和光伏實際出力,確定新能源利用率,包括:
11、計算所述預設周期內的多個新能源消納量之和,得到新能源消納總量,并利用所述預設周期內的多個風電實際出力和光伏實際出力計算出力之和,得到新能源出力總和,基于所述新能源消納總量和所述新能源出力總和計算出新能源利用率。
12、可選的,所述新能源出力包括風電實際出力和光伏實際出力;所述儲能優化配置模型的構建過程包括:
13、將新能源電網劃分為多個分區,并設置每個分區的新能源出力的第一約束條件;所述第一約束條件為每一分區的風電實際出力小于或等于風電理論出力,且每一分區的光伏理論出力小于或等于光伏理論出力;
14、設置火電機組出力的第二約束條件、火電機組運行狀態的第三約束條件、抽水蓄能機組運行狀態的第四約束條件、抽水蓄能機組功率的第五約束條件、抽水蓄能機組庫容的第六約束條件、鋰電池充放電功率的第七約束條件、鋰電池充放電深度的第八約束條件和鋰電池儲能容量的第九約束條件,形成電網傳輸要求的約束條件;
15、基于所述第一約束條件和所述電網傳輸要求的約束條件,構建儲能優化配置模型;
16、其中,所述第二約束條件用于對火電機組的優化功率進行約束;所述第三約束條件用于對火電機組對應的多臺機組的啟動和/或停止狀態以及多臺機組在啟動和/或停止狀態的時間進行約束;所述第四約束條件用于對抽水蓄能機組的抽水或放水狀態進行約束;所述第五約束條件用于對抽水蓄能機組的抽水功率和放水功率進行約束;所述第六約束條件用于對抽水蓄能機組水庫的容量進行約束;所述第七約束條件用于對鋰電池的充電狀態和放電狀態進行約束;所述第八約束條件用于對鋰電池的剩余電量進行約束;所述第九約束條件用于對鋰電池的儲能容量進行約束。
17、可選的,所述第二約束條件對應的公式為:
18、0≤ph(s,t,j)≤[tpmax(j)-tpmin(j)]·x(s,t,j)
19、tp(s,t,j)=tpmin(j)·x(s,t,j)+ph(s,t,j)
20、其中,tpmax(j)表示火電機組中第j臺機組的出力上限;tpmin(j)表示火電機組中第j臺機組的出力下限;x(s,t,j)表示火電機組中第j臺機組第s周期第t時刻的運行狀態;tp(s,t,j)表示火電機組中第j臺機組第s周期第t時刻出力;ph(s,t,j)表示火電機組中第j臺機組第s周期第t時刻的優化功率;
21、所述第三約束條件對應的公式為:
22、
23、且,
24、y(s,t,j)+z(s,t+1,j)+z(s,t+2,j)+...+z(s,t+k,j)≤1
25、z(s,t,j)+y(s,t+1,j)+y(s,t+2,j)+...+y(s,t+k,j)≤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新能源外送儲能容量遞減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目標儲能容量和所述目標電力負荷輸入提前構建的儲能配置校驗模型和中間變量傳遞模型中進行迭代計算,直至完成預設周期的第二計算要求,得到預設周期內的多個新能源消納量、風電實際出力和光伏實際出力,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多個新能源消納量、風電實際出力和光伏實際出力,確定新能源利用率,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出力包括風電實際出力和光伏實際出力;所述儲能優化配置模型的構建過程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約束條件對應的公式為: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約束條件對應的公式為: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約束條件對應的公式為: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遞變量包括火電機組的優化功率、火電機組的運行狀態、抽水蓄能機組的優化功率、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10.一種新能源外送儲能容量遞減式配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
11.一種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處理器,以及與所述處理器通信連接的存儲器;
12.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計算機執行指令,所述計算機執行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用于實現如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能源外送儲能容量遞減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目標儲能容量和所述目標電力負荷輸入提前構建的儲能配置校驗模型和中間變量傳遞模型中進行迭代計算,直至完成預設周期的第二計算要求,得到預設周期內的多個新能源消納量、風電實際出力和光伏實際出力,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多個新能源消納量、風電實際出力和光伏實際出力,確定新能源利用率,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出力包括風電實際出力和光伏實際出力;所述儲能優化配置模型的構建過程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約束條件對應的公式為: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約束條件對應的公式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尉薇,李鵬,劉淑軍,張孜毅,王博,楊本均,張美俊,張小龍,王鵬磊,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